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歌诗(歌詩)gē shī
(1).咏唱诗篇。《左传·襄公十六年》:“ 晋侯 与诸侯宴于 温 ,使诸大夫舞,曰:‘歌诗必类。’” 杜预 注:“歌古诗,当使各从义类。”《墨子·公孟》:“君与父母、妻、后子死,三年丧服……歌诗三百,舞诗三百。” 孙诒让 间诂:“《周礼·小师》注云:歌,依咏诗也。”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3).泛指诗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 宋 范仲淹 《即席呈太傅相公》诗:“ 白傅 歌诗传海外, 晋公 桃李满人间。”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漢語大詞典》
(2).配有乐谱可以歌唱的乐府诗。 章炳麟 《国故论衡·辨诗》:“ 汉 世所谓歌诗者,有声音曲折,可以弦歌,如《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周謡歌诗声曲折》七十五篇是也。故《三侯》、《天马》诸篇, 太史公 悉称诗。盖《乐府》外无称歌诗者。”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这些歌诗决不是徒歌,一因其中有‘曲折’(即乐谱),二因它们都在《乐府》。”
(3).泛指诗歌。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 明帝 为太子,乐人作歌诗四章,以赞太子之德。” 前蜀 韦庄 《乞彩笺歌》:“我有歌诗一千首,磨礱山岳罗星斗。” 宋 范仲淹 《即席呈太傅相公》诗:“ 白傅 歌诗传海外, 晋公 桃李满人间。” 清 莫友芝 《〈巢经巢诗抄〉序》:“论吾子平生著述,经训第一,文笔第二,歌诗第三。” ——《漢語大詞典》
唱和 chàng hè
(1).歌唱时此唱彼和。语出《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陆德明 释文:“本又作‘唱’。”《荀子·乐论》:“唱和有应,善恶相象。” 晋 左思 《吴都赋》:“ 荆 艳 楚 舞, 吴 愉 越 吟,翕习容裔,靡靡愔愔。若此者,与夫唱和之隆响,动钟鼓之鏗耾,有殷坻頽於前,曲度难胜,皆与謡俗汁协,律吕相应。”《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陪侍游宴,与宫女杂坐,或为艳歌相唱和,或谈嘲謔浪。”
(2).指音律相合。《汉书·律历志上》:“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新唐书·李宗闵传》:“时 德裕 自 浙西 召,欲以相,而 宗閔 中助多,先得进,即引 僧孺 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德裕 所善皆逐之。”
(4).以诗词相酬答。 唐 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虽不敏,颇解吟咏。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宗之 ﹞继又移官 金陵 ,与 李白 相遇,诗酒唱和。”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南朝 宋 谢灵运 《鞠歌行》:“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唱和之礼,或尔汝之。”唱,一本作“ 倡 ”。 ——《漢語大詞典》
(2).指音律相合。《汉书·律历志上》:“律吕唱和,以育生成化,歌奏用焉。”
(3).互相呼应、配合。多含贬义。《后汉书·皇后纪下·安思阎皇后》:“更相阿党,互作威福,探刺禁省,更为唱和,皆大不道。”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二邦合从,东西唱和,互相扇动,距捍中国。”《新唐书·李宗闵传》:“时 德裕 自 浙西 召,欲以相,而 宗閔 中助多,先得进,即引 僧孺 同秉政,相唱和,去异己者, 德裕 所善皆逐之。”
(4).以诗词相酬答。 唐 张籍 《哭元九少府》诗:“閒来各数经过地,醉后齐吟唱和诗。”《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虽不敏,颇解吟咏。今遇知音,不敢爱丑,当与郎君赏鉴文墨,唱和词章。”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在政治活动中的第一次大失败》:“﹝ 崔宗之 ﹞继又移官 金陵 ,与 李白 相遇,诗酒唱和。”
(5).比喻彼此和谐融洽,多指夫妇关系。 南朝 宋 谢灵运 《鞠歌行》:“德不孤兮必有邻,唱和之契冥相因。”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唱和之礼,或尔汝之。”唱,一本作“ 倡 ”。 ——《漢語大詞典》
心 xīn《國語辭典》
心 [ xīn ]
名- 內臟之一。參見「心臟 」條。
- 我國古代認為心主管思維,故相沿以為腦的代稱。如:「用心」、「勞心勞力」。《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則思。」
- 思想、意念、感情。如:「傷心」、「心中不安」、「心情煩悶」。《文選·曹丕·與吳質書》:「東望於邑,裁書敘心。」唐·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記〉:「心凝形釋。」
- 思慮、謀畫。如:「有心人」、「有口無心」。《呂氏春秋·審應覽·精諭》:「紂雖 多心,弗能知矣。」
- 性情。如:「心性」。《韓非子·觀行》:「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董安于之心緩,故佩弦以自急。」
- 平面或物體的中央或內部。如:「江心」、「掌心」、「圓心」。唐·劉禹錫〈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層波萬頃如鎔金。」
- 植物的花蕊或苗尖。如:「花心」。南朝梁·簡文帝〈上巳侍宴林光殿曲水詩〉:「林花初墮蔕,池荷欲吐心。」
- 星座名。二十八星宿之一。東方蒼龍七宿的第五宿,有三顆星。《詩經·唐風·綢繆》:「三星在天。」漢·鄭玄·箋:「三星,謂心星也。」
- 二一四部首之一。
偏 piān《國語辭典》
偏 [ piān ]
形- 倾斜、不中正。如:「偏心」、「偏见」、「不偏不倚」。《书经·洪范》:「无偏无陂,遵王之义。」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 不周全的、片面的。《礼记·乐记》:「乐极则忧,礼粗则偏矣。」
- 不是中心地带、荒僻的。如:「偏远」、「偏僻」。晋·陶渊明〈饮酒诗〉二○首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深、多。唐·元稹〈酬窦校书二十韵〉:「音徽千里断,魂梦两情偏。」
- 倾于某一面的、不公平的。《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朕闻天不颇复,地不偏 载。」
- 表示故意跟外来要求相反的。如:「他要我去,我偏不去。」
- 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或与意愿相反的。如:「屋漏偏遭连夜雨。」唐·无名氏〈伊川歌·第三〉:「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 恰巧、正好。唐·皇甫冉〈曾东游以诗寄之〉诗:「正是扬帆时,偏逢江上客。」
- 表示「吃过饭」的客套话。《红楼梦·第一四回》:「凤姐才吃饭,见他们来了,便笑道:『好长腿子,快上来罢!』宝玉道:『我们偏了。』」
- 姓。如汉代有偏吕。
乐 ( 樂 ) lè/yuè/yào/lào
乐 [ lè ]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 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 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 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 )施。
- 笑:这事太可~了。
- 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❶音乐与歌曲;❷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 姓。
◎ 喜好、欣赏。用于文言文:知者~水,仁者~山。
◎ 地名用字:河北省乐亭、山东省乐陵。
势利(勢利)shì lì
(1).谓形势有利。《荀子·议兵》:“兵之所贵者,势利也。”
(2).权势和财利。 宋 欧阳修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謁公卿。”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外人者,亦视势利所趋耳。”
(3).指有钱有势的人。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谚语歇后诗》:“ 海盐 天寧寺 僧 明秀 ,都纲职也。攻诗字,奔走势利。尝上一达官诗,犯其所忌,被责,便下军人。”
(4).指以地位、财产等分别对待人的恶劣表现或作风。《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行简 的儿子叫做 白长吉 ,是个兇恶势利之徒。见 遐叔 家道穷了,就要赖他的婚姻,将妹子另配 安陵 富家。” 清 孙枝蔚 《赠贫士》诗:“犬无势利肠,忍饥守柴扉。”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八章:“此人嘴巴乖巧,眼睛势利,逢人三分笑。” ——《漢語大詞典》
(2).权势和财利。 宋 欧阳修 《集贤校理丁君墓表》:“及居阁下,淡然不以势利动其心,未尝走謁公卿。”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彼外人者,亦视势利所趋耳。”
(3).指有钱有势的人。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二·谚语歇后诗》:“ 海盐 天寧寺 僧 明秀 ,都纲职也。攻诗字,奔走势利。尝上一达官诗,犯其所忌,被责,便下军人。”
(4).指以地位、财产等分别对待人的恶劣表现或作风。《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那 白行简 的儿子叫做 白长吉 ,是个兇恶势利之徒。见 遐叔 家道穷了,就要赖他的婚姻,将妹子另配 安陵 富家。” 清 孙枝蔚 《赠贫士》诗:“犬无势利肠,忍饥守柴扉。”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八章:“此人嘴巴乖巧,眼睛势利,逢人三分笑。” ——《漢語大詞典》
奔趋(奔趨)bēn qū
亦作“ 奔趣 ”。
(1).奔跑;奔走。《晋书·索靖传》:“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猨飞鼺相奔趣。” 明 李贽 《解经文》:“望尘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冲波逐浪,无有停止。”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及其筮仕,秩居閒散,徒奔趋抑鬱於羣众之中。”
(2).趋附,追求。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大抵名器爵禄,人所奔趋。” 清 唐甄 《潜书·尚治》:“讲学必树党,树党必争进退,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 叶圣陶 《归宿》:“既然感觉到这种境界未必恬适,却又喜欢向它奔趋。” ——《漢語大詞典》
(1).奔跑;奔走。《晋书·索靖传》:“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猨飞鼺相奔趣。” 明 李贽 《解经文》:“望尘奔逸之妄相日夕奔趣於身外,如冲波逐浪,无有停止。” 清 刘大櫆 《松江府通判许君传》:“及其筮仕,秩居閒散,徒奔趋抑鬱於羣众之中。”
(2).趋附,追求。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大抵名器爵禄,人所奔趋。” 清 唐甄 《潜书·尚治》:“讲学必树党,树党必争进退,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 叶圣陶 《归宿》:“既然感觉到这种境界未必恬适,却又喜欢向它奔趋。” ——《漢語大詞典》
迹 ( 跡 ) jì《國語辭典》
- 「迹 」的异体字。
自疏 zì shū
(1).谓自求与之疏远。《楚辞·离骚》:“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其志絜,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北史·李彪传》:“臣虽今非所司,然昔忝斯任,故不以草茅自疏。”
(2).犹自解。 宋 苏洵 《六经论·书论》:“ 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 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 ——《漢語大詞典》
(2).犹自解。 宋 苏洵 《六经论·书论》:“ 伊尹 摄位,三年而无一言以自解, 周公 为之,纷纷乎急於自疏其非篡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