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旧感河山色,离愁浚水声。

徐铉宋代〕《送历阳方明府

古县横江北,弦歌似武城。
善辞金马召,欣着彩衣行。
旧感河山色,离愁浚水声。
外门庐井在,相送几重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河山离愁水声

旧 ( 舊 ) jiù
旧 [ jiù ]
  1. 过时的,与“”相对:~式。~俗。
  2. 东西因经过长时间而变了样子:~衣服。~书。
  3. 原先曾有过的,过去很长时间的:~居。~友。
  4. 有交情,有交情的人:故~(指老朋友)。念~(怀念旧日情谊)。
感 gǎn《國語辭典》

感 [ gǎn ]

  1. 震撼。如:「感動」。《說文解字·心部》:「感,動人心也。」《易經·咸卦·彖曰》:「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2. 接觸、引起。如:「感染」。《紅樓夢·第四二回》:「太夫人並無別症,不過偶感一點風涼。」
  3. 覺得。如:「頗感意外」、「深感不安」。
  4. 互相影響、應和。《易經·咸卦·彖曰》:「天地感而萬物化生。」
  5. 傷嘆。如:「感嘆」。《文選·陶淵明·歸去來辭》:「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唐·杜甫〈春望〉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6. 對別人所給的好處表示謝意。如:「感恩」、「感激」、「銘感五內」。《文選·張華·答何劭詩二首之二》:「是用感嘉貺,寫心出中誠。」宋·歐陽修〈代贈田文初〉詩:「感君一顧重千金,贈君白璧為妾心。」
  1. 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情緒反應。如:「快感」、「好感」、「百感交集」。晉· 陸機〈愍思賦·序〉:「故作此賦,以紓慘惻之感。」
  2. 某種自我認知的看法或想法。如:「幽默感」、「責任感」、「自卑感」、「成就感」。

感 [ hàn ]

  1. 心中不完滿的感覺。《史記·卷三一·吳太伯世家》:「見舞象箾、南籥者,曰:『美哉!猶有感。』」通「憾」。
  1. 振動、搖動。《詩經·召南·野有死麕》:「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班倢伃傳》:「廣室陰兮帷幄暗,房櫳虛兮風泠泠。感帷裳兮發紅羅,紛綷縩兮紈素聲。」通「撼」。
河山 hé shān
(1).河流与山岳。《战国策·魏策一》:“ 魏武侯 与诸大夫浮於 西河 ,称曰:‘ 河 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
(2).疆域,国土。《史记·赵世家》:“ 燕 秦 谋王之河山,閒三百里而通矣。”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克服投降,战胜困难,驱除 日 寇,还我河山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3). 黄河 与 华山 的并称。《史记·天官书论》:“及 秦 并吞 三晋 、 燕 、 代 ,自 河 山以南者中国。” 张守节 正义:“ 河 、 黄河 也。山, 华山 也。”  ——《漢語大詞典》
色 sè《國語辭典》

色 [ sè ]

  1. 物体表面的色彩。如:「五颜六色」、「五光十色」、「花色鲜艳」。
  2. 面容、神情。如:「不动声色」、「和颜悦色」、「面不改色」、「察言观色」。
  3. 女色,容貌美丽的妇女。《论语·季氏》:「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4. 景象。如:「暮色深沉」、「景色宜人」。
  5. 种类、式样。如:「货色齐全」、「形形色色」、「花色繁多」。
  6. 品质、成分。多指金银而言。如:「成色」、「足色」。
  7. 性欲、情欲。如:「色情」、「桃色纠纷」。《孟子·告子上》:「告子曰:『食、色,性也。』」
  8.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生气发怒,改变脸色。《战国策·韩策二》:「怒于室者色于市,今公叔怨齐,无奈何也。」
  2. 访求。如:「物色」。

色 [ shè ]

  1. 俗称男子的性欲冲动。

色 [ shǎi ]

  1. 之语音。
离愁(離愁)lí chóu
离别的愁思。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驴鞭半裊,吟肩双耸,休问离愁轻重,向箇马儿上驼也驼不动。” 清 马銮 《七岁女子》诗:“男儿不遇为文章,幼女离愁托雁行。” 郑振铎 《海燕·离别》:“我想我们的别离至多不过是两年,三年,然而我的心里总有一种离愁堆积着。”  ——《漢語大詞典》
浚 jùn/xùn《國語辭典》

浚 [ jùn ]

  1. 舀取。《说文解字·水部》:「浚,抒也。」清·段玉裁·注:「抒者,挹也,取诸水中也。」
  2. 疏通或挖深水道。唐·魏征〈论时政疏〉:「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韩愈〈重答张籍书〉:「浚其源,导其所归;溉其根,将食其实。」通「濬」。
  3. 剥削、榨取。《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子实生我,而谓子浚我以生乎?」晋·杜预·注:「浚,取也,言取我财以自生。」唐·柳宗元〈封建论〉:「奸利浚财,怙势作威。」
  1. 深。《诗经·小雅·小弁》:「莫高匪山,莫浚匪泉。」汉·毛亨·传:「浚,深也。」唐·柳宗元〈钴鉧潭西小邱记〉:「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
水声(水声)
唐 刘禹锡 奉和裴晋公凉风亭睡觉 方寸莹然无一事,水声来似玉琴声。
唐 白居易 奉酬侍中夏中雨后游城南庄见示八韵 四山岚色重,五月水声寒。
唐 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唐 杜牧 除官归京睦州雨霁 水声侵笑语,岚翠扑衣裳。
唐 曹唐 刘阮洞中遇仙子 云实满山无鸟雀,水声沿涧有笙簧。
唐 法照 送无著禅师归新罗 夜宿依云色,晨斋就水声。
宋 张耒 涟水 孤舟逆水上,野静闻水声。
宋 孔平仲 和常父见寄 幽圃水声从地涌,画桥山色逼人寒。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