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绿阴三月后,倒影乱峰前。

徐铉宋代〕《临石步港

碕岸隳萦带,微风起细涟。
绿阴三月后,倒影乱峰前。
吹浪游鳞小,黏苔碎石圆。
会将腰下组,换取钓鱼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绿阴三月倒影峰前

绿阴(緑陰)lǜ yīn
亦作“绿荫”。 绿色的树荫。 唐 来鹄 《病起》诗:“春初一卧到秋深,不见红芳与緑阴。” 明 高启 《葵花》:“艷发朱光里,丛依緑荫边。” 清 徐喈凤 《会仙记》:“ 素娥 抱一女孩至曰:‘此小姐所产,十閲月矣。以其生緑阴下,因名 緑阴 。’” 冰心 《去国·两个家庭》:“进到中间的屋子,窗外绿荫遮满,几张洋式的椅桌……错错落落的点缀得非常静雅。”  ——《漢語大詞典》
三月 sān yuè
格里历(即阳历)每年的第三个月
农历(阴历)每年的第三个月,第三个朔望月
三个月  ——《漢語大詞典》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1.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2.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3.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4.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1.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倒影 dào yǐng
亦作“ 倒景 ”。
(1).指天上最高处,日月之光反由下上照,而于其处下视日月,其影皆倒,故称天上最高的地方为“倒影”。《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涉 丰隆 之滂沛。” 裴骃 集解:“列缺,天闪也。倒景,日在下。”《文选·扬雄〈甘泉赋〉》:“歷倒景而絶飞梁兮,浮蠛蠓而撇天。” 李善 注引 张揖 曰:“《陵阳子明经》曰:‘倒景气去地四千里,其景皆倒。’”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出携 松羡 於倒景之表,入宴 常阳 於瑶房之中。” 宋 苏轼 《潮州修韩文公庙记》:“灭没倒影不可望,作书詆佛讥君王。”
(2).夕阳返照。《宋书·谢灵运传》:“风生浪於兰渚,日倒景於椒涂。” 宋 苏轼 《登州孙氏万松堂》:“浮空 两竹 横南阁,倒景 扶桑 射北窗。”
(3).泛指日光。 明 刘基 《通天台赋》:“云雾起於太空兮,激倒景而成虹。”
(4).物体倒映于水中。《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或倒景於重溟,或匿峯於千岭。” 李善 注:“山临水而影倒,故曰倒景也。”《花月痕》第六回:“那 秋华堂 、 汾神庙 楼阁参差,倒影波中,澄澈空明,真令人胸襟漱涤,不著一尘。” 鲁迅 《野草·好的故事》:“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 山阴 道,两岸边的乌桕、新禾、野花、鸡、狗……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
(5).水中倒立的影子。 南朝 宋 谢灵运 《从游京口北固应诏》:“张组眺倒景,列筵瞩归潮。” 宋 柳永 《早梅芳》词:“芰荷浦溆,杨柳汀洲,映虹桥倒影。” 清 黄鷟来 《秋日雨晴过张星文草草堂》诗:“拂石坐深苔,开窗临倒景。” 叶圣陶 《晓行》:“岸滩的草和傍岸的树映入池中,倒影比本身绿得更鲜嫩,更可爱。”  ——《漢語大詞典》
乱 ( 亂 ) luàn
乱 [ luàn ]
  1. 没有秩序:~套。紊~。凌~。
  2. 社会动荡,战争,武装骚扰:~世。政~。平~。~邦不居。
  3. 混淆:~伦。败常~俗。
  4. 任意随便:~吃。~跑。
  5. 男女关系不正当:淫~。
  6. 横渡:~流。
  7. 治理:~臣。
  8. 古代乐曲的最后一章或辞赋末尾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曰。
峰前
唐 李益 杂曲歌辞 婆罗门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唐 方干 陪胡中丞泛湖 绮绣峰前闻野鹤,旌旗影里见游鳞。
唐 皮日休 奉和鲁望四明山九题 其三 云南 云南背一川,无雁到峰前。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