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正月河冰泮,二月下流澌。

王蒙元代〕《有感

驯龙若御马,下上何足奇。
飘摇海东鸐,司晨不如鸡。
白云本无心,每与仙人期。
悠然岩壑姿,卷舒岂无时。
偶来还自赏,倏去令人思。
燕台十二月,雪没黄金基。
正月河冰泮,二月下流澌。
江南三月暮,落花舞晴丝。
归帆天际来,烟雨渡江迟。
渌波映吴树,双飞锦?鹈。
相思极春水,一夕到天涯。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正月河冰二月下流

正月 zhēng yuè
正阳之月。指 夏 历四月。《诗·小雅·正月》:“正月繁霜,我心忧伤。” 毛 传:“正月, 夏 之四月。” 朱熹 集传:“谓之正月者,以纯阳用事,为正阳之月也。”参见“ 正阳 ”。
原指 中国 古历( 夏 历、 殷 历、 周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 夏 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殷 历以建丑之月为正月, 周 历以建子之月为正月。 汉 以后仅指 夏 历一年的第一个月。《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唐 韩愈 《梨花下赠刘师命》诗:“今日相逢瘴海头,共惊烂漫开正月。”《红楼梦》第二十回:“彼时正月内,学房中放年学。” 老舍 《离婚》第十一:“从正月到二月初,胜利完全是 李太太 的。”  ——《漢語大詞典》
河冰
南北朝 吴均 送归曲 关山昼欲暗,河冰夜向塞。
唐 齐己 己卯岁值冻阻归有作 河冰连地冻,朔气压春寒。  ——《骈字类编》
泮 pàn《國語辭典》

泮 [ pàn ]

  1. 冰解冻。《诗经·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2. 分开、分别。《史记·卷九七·陆贾传》:「自天地剖泮未始有也。」
  1. 古代天子、诸侯举行宴会的宫殿。《诗经·鲁颂·泮水》:「鲁侯戾止,在泮饮酒。」
  2. 古代的学校。如:「泮宫」。《聊斋志异·卷二·婴宁》:「王子服,莒之罗店人。早孤。绝惠,十四入泮。」
二月 èr yuè
中篇小说。柔石作。1929年发表。青年知识分子萧涧秋来到芙蓉镇小学任教,与校长之妹陶岚相爱。萧因同情、资助在北伐战争中牺牲的老同学的寡妻文嫂,而招致非议和诬蔑。为了彻底帮助文嫂,他决定牺牲与陶岚的爱情,娶文嫂为妻,不料招致更大的攻击。文嫂终于不堪舆论压力上吊自尽。萧涧秋受此打击,毅然离开芙蓉镇,陶岚决意随他而去。  ——《漢語大詞典》
下流 xià liú
(1).河流的下游。 唐 张九龄 《高斋闲望言怀》诗:“取路无高足,随波适下流。” 清 黄景仁 《夜登小孤山和壁间韵》:“谁标铁柱成终古,却笑 金焦 属下流。” 郁达夫 《逃走》:“大江到岸,曲折向东,因而江心开畅,比 扬子江 的下流还要辽阔。”
(2).指子孙,后辈。《三国志·魏志·乐陵王茂传》:“今封 茂 为 聊城王 ,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太子宜勤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闈,动踰旬朔,师保天下,接对甚希,伏愿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幸甚!”
(3).犹末流。指一种流派的余绪。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然其下流,莫甚於 万歷 之季。”
(4).比喻众恶所归的地位。《论语·子张》:“ 紂 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邢昺 疏:“谓为恶行而处人下,若地形卑下,则众流所归,人之为恶处下,众恶所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宋 司马光 《辞知制诰第二状》:“臣虽甚愚,诚不忍以身居下流,蒙受众恶,为世污泽。”
(5).微贱。《管子·立政》:“金玉货材之説胜,则爵服下流;观乐玩好之説胜,则姦民在上位。” 汉 蔡邕 《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 唐 韦应物 《趋府候晓呈两县僚友》诗:“可怜同官者,应悟下流难。”
(6).指地位微贱的人。 元 无名氏 《百花亭》第二折:“只要官人不惜廉耻,权做下流,将小人头至下脚至上浑身衣服,并这个查梨篮儿,都借与官人,打扮成卖查梨条的,纔入的那 承天寺 去。”《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你既非下流,实是甚么样人?可将真姓名告我。”
(7).下品;劣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五:“某太史掌教 金陵 ,戒其门人曰:‘诗须学 韩 、 苏 大家,一读 温 、 李 ,便终身入下流矣。’”
(8).卑鄙,龌龊。《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环门观礼千人稠,彼名高家实下流。”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许多闲着无事的人,有时候甚至故意挑弄他说下流话。”
(9).向下流逝。《楚辞·九怀·尊嘉》:“榜舫兮下流,东注兮礚礚。”
(10).喻君上的恩泽下布。《淮南子·主术训》:“是故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亦不能死无德之君。君德不下流於民,而欲用之,如鞭蹏马矣。” 唐 白居易 《判得丁为郡岁凶奏请赈给百姓制未下散之本使科其专命丁云恐人困》:“然以事虽请,恩未下流,稍违主守之文,遽见职司之举,使以未有君命,何其速歟。”  ——《漢語大詞典》
澌 sī《國語辭典》

澌 [ sī ]

  1. 竭尽、灭绝。宋·欧阳修〈送徐无党南归序〉:「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1. 解冻时漂流的冰块。《楚辞·屈原·九歌·河伯》:「与女游河之渚,流澌纷兮将来下。」唐·韩愈〈寄崔二十六立之〉诗:「还归非无指,灞渭扬春澌。」通「凘」。
  1. 参见「[[澌澌]]」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