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绿水迢迢,青山隐隐,浙江云拥洞房仙。

宋褧元代〕《绿头鸭 送张仲容过维扬复之钱塘结婚正月二十日出京是其寿日也

缓摇鞭,销魂桥上留连。恰春波、鸭头新绿,仓皇便买吴船。

就华堂、溶溶寿酒,作绣陌、草草离筵。倾盖论交,分襟怨别,春风秋月仅经年。

都门道、纷纷轻薄,馀子政堪怜。夫君妙,心期湖海,意气云天。

便明朝、拂衣径去,天涯幽恨无边。暮维舟、沙鸥飏雪,春市酒、淮柳垂烟。

绿水迢迢,青山隐隐,浙江云拥洞房仙。对西湖、烟浓雨淡,少少占芳妍。

归来好,扶摇九万,水击三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绿水迢迢青山隐隐浙江云拥洞房

绿水 lǜ shuǐ
(1).碧绿的水。 汉 应璩 《与满公琰书》:“高树翳朝云,文禽蔽緑水。” 晋 潘岳 《秋兴赋》:“龟祀骨於宗祧兮,思反身於緑水。” 唐 杜甫 《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诗之一:“名园依緑水,野竹上青霄。”
(2).古舞曲名。一名“渌水”。《淮南子·俶真训》:“足蹀《阳阿》之舞,手会《緑水》之趋。” 高诱 注:“《緑水》,舞曲也,一曰古诗也。” 晋 张协 《七命》:“若乃追清哇,赴严节,奏《緑水》,吐《白雪》。”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曲》之一:“古称《緑水》《白紵》,催絃急管为君舞。” 唐 顾况 《宜城放琴客歌》:“新妍笼裙云母光,朱絃《緑水》喧洞房。”  ——《漢語大詞典》
迢迢 tiáo tiáo
(1).高貌。 晋 陆机 《拟西北有高楼》诗:“高楼一何峻,迢迢峻而安。” 宋 司马光 《次韵和宋复古春日》之五:“残春举目多愁思,休上迢迢百尺楼。”
(2).深貌。 唐 李涉 《六叹》诗之二:“美人清昼汲寒泉,寒泉欲上银瓶落。迢迢碧甃千餘尺,竟日倚阑空叹息。”
(3).道路遥远貌;水流绵长貌。 晋 潘岳 《内顾诗》之一:“漫漫三千里,迢迢远行客。” 宋 姜夔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诗:“细草穿沙雪半销, 吴 宫烟冷水迢迢。”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云黯黯,水迢迢,风凛凛,雪飘飘。” 陈毅 《赴延安留别华中诸同志》诗之五:“行行过 太行 ,迢迢赴 延安 。”
(4).时间久长貌。 唐 戴叔伦 《雨》诗:“歷歷愁心乱,迢迢独夜长。” 明 王錂 《寻亲记·就教》:“月冷萱堂,夜迢迢,感风木,动悲号,父骨何处沙场草!” 清 沈湘云 《淡黄柳·归舟咏蝉》词:“捲起孤篷,迢迢往事,一树无情自碧。”
(5).舞动貌。 唐 元稹 《舞腰》诗:“裙裾旋旋手迢迢,不趁音声自趁娇。”  ——《漢語大詞典》
青山 qīng shān
(1).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徐凝 《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隐隐(隱隱)yǐn yǐn
(1).隐约不分明貌。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道中》诗之二:“隐隐日没岫,瑟瑟风发谷。” 宋 欧阳修 《蝶恋花》词:“隐隐歌声归棹远,离愁引著 江 南岸。”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隔篱远望,隐隐可见 周乡绅 家的祠堂。”
(2).忧戚貌。《荀子·儒效》:“隐隐兮其恐人之不当也。” 杨倞 注:“隐隐,忧戚貌。”《楚辞·刘向〈九叹·怨思〉》:“志隐隐而鬱怫兮,愁独哀而冤结。” 王逸 注:“隐隐,忧也。《诗》云:‘忧心殷殷。’”
(3).象声词。《后汉书·天文志上》:“须臾有声,隐隐如雷。” 晋 傅玄 《杂言》诗:“雷隐隐,感妾心,倾耳清听非车音。” 宋 司马光 《柳枝词》之四:“属车隐隐远如雷, 陈后 愁眉久不开。”
(4).盛多貌。隐,通“ 殷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隐隐,盛貌也。”《文选·潘岳〈闲居赋〉》:“煌煌乎,隐隐乎,兹礼容之壮观,而王制之巨丽也。” 李善 注:“隐隐,盛也,一作殷殷。” 罗惇曧 《文学源流·总论》:“ 三代 以降,文乃益华,百家分流,词逾彬郁,灿乎隐隐,体制大备。”  ——《漢語大詞典》
浙江 zhè jiāng
(1).水名。即 钱塘江 。《庄子》作 制河 ,《山海经》《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作 浙江 ,《汉书·地理志》《水经》作 渐江水 。古人所谓 浙 渐 ,实指一水。参阅 王国维 《浙江考》
(2).省名。简称 浙 。在我国东部沿海。以境内 钱塘江 旧称 浙江 得名。  ——《漢語大詞典》
云拥(云拥)
唐 李白 捣衣篇 君边云拥青丝骑,妾处苔生红粉楼。  ——《骈字类编》
洞房 dòng fáng
(1).幽深的内室。多指卧室、闺房。《楚辞·招魂》:“姱容修态,絚洞房些。” 唐 沈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市言唯恐田园陂地之不广也,簪珥羽鈿之不侈也,洞房綺闥之不邃也。”《老残游记》第九回:“搬来搬去,也很费事,不如竟到你洞房里去弹罢。”
(2).特指新婚夫妇的卧室。 唐 朱庆余 《近试上张籍水部》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古今小说·金玉奴棒打薄情郎》:“双双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后交拜礼毕,送归洞房做花烛筵席。”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二幕:“二十年以前,男女总要在入洞房以后,才说到爱情。”
(3).借指完婚。《玉娇梨》第十七回:“虽别有人家肯与我,却又不中我意,自分今生断无洞房之日。”
(4).连接相通的房间。 晋 陆云 《登台赋》:“蒙紫庭之芳尘兮,骇洞房之迴飈。”《梁书·徐勉传》:“高门甲地,连闥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
(5).窑洞。《梅葛》诗第二部:“高山梁子上,盖起三间土洞房。” 朱德 《游南泥湾》诗:“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
(6).道教养生之道中所指的人体的一个穴位。《黄庭内景经·灵台部》:“洞房紫极灵门户。” 梁丘子 注引《大洞经》:“两眉直上……却入二寸为洞房。”  ——《漢語大詞典》
仙 xiān《國語辭典》

仙 [ xiān ]

  1. 經修煉後長生不老、超脫塵俗的人。如:「神仙」、「八仙過海」、「修道成仙」。唐·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詩:「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
  2. 性情或行為超凡不俗的人。如:「詩仙」、「劍仙」。唐·杜甫·〈飲中八僊歌〉:「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3. 姓。如宋代有仙源明。
  1. 神仙的、仙人的。如:「仙宮」、「仙居」、「仙丹」。《文選·張衡·西京賦》:「含利颬颬,化為仙車。」
  2. 輕飄、輕盈。《文選·何敬祖·雜詩》:「心虛體自輕,飄颻若仙步。」唐·杜甫〈覽鏡呈柏中丞〉詩:「起晚堪從事,行遲更覺仙。」
  3. 超俗不凡。如:「仙容」、「仙品」、「仙才」。唐·白居易〈琵琶行〉:「今夜聞君琵琶語,如聽仙樂耳暫明。」
  1. 稱死的婉辭。如:「仙化」、「仙去」、「仙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