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三年
魏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 借曰未给,亦既三年。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唐 陆龟蒙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二 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
唐 唐彦谦 离鸾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元 刘因 满城道中 学馆三年梦,西山此日行。 ——《骈字类编》
唐 刘复 送黄晔明府岳州湘阴赴任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唐 陆龟蒙 和张广文贲旅泊吴门次韵 许伴山中躅,三年任一醺。
唐 曹唐 长安客舍叙邵陵旧宴寄永州萧使君五首 其二 五夜清歌敲玉树,三年洪饮倒金尊。
唐 唐彦谦 离鸾 尘埃一别杨朱路,风月三年宋玉墙。
宋 王安石 再至京口寄漕使曹郎中 乡国去身犹万里,驿亭分首已三年。
元 刘因 满城道中 学馆三年梦,西山此日行。 ——《骈字类编》
邻里(鄰里)lín lǐ
同一乡里的人。《论语·雍也》:“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唐 杜甫 《寄题江外草堂》诗:“霜骨不堪长,永为邻里怜。”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邻里来问事者,填咽门户。” 李瑛 《咖啡》诗:“亲朋相邀,邻里相招。” ——《漢語大詞典》
通家 tōng jiā
(1).犹世交。《后汉书·孔融传》:“语门者曰:‘我是 李君 通家子弟。’” 唐 卢照邻 《哭明堂裴主簿》诗:“缔欢三十载,通家数百年。”《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两人三世通家,又是少年同窗,并在一寓读书。”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一:“ 葛世兄 因为是世交通家,又自幼认识,彼此还说得拢。”
(2).姻亲。《宋书·颜延之传》:“妹适 东莞 刘宪之 , 穆之 子也。 穆之 既与 延之 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 延之 不往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清献 赵公 , 嘉祐 六年,言 陈旭 与御药 王世寧 通家亲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乃 文孝坊 薛 氏女……与郎君贤东乃乡邻姻婭,郎君即是通家了。”
(3).精通业务的行家。 赵树理 《福贵》三:“不过人家可真是通家, 福贵 跟人家学了好多本领。” ——《漢語大詞典》
(2).姻亲。《宋书·颜延之传》:“妹适 东莞 刘宪之 , 穆之 子也。 穆之 既与 延之 通家,又闻其美,将仕之,先欲相见, 延之 不往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 清献 赵公 , 嘉祐 六年,言 陈旭 与御药 王世寧 通家亲戚。”《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妾乃 文孝坊 薛 氏女……与郎君贤东乃乡邻姻婭,郎君即是通家了。”
(3).精通业务的行家。 赵树理 《福贵》三:“不过人家可真是通家, 福贵 跟人家学了好多本领。” ——《漢語大詞典》
好 hǎo/hào《國語辭典》
好 [ hǎo ]
形- 美、善,理想的。如:「好东西」、「好风景」、「花好月圆」、「好人好事」。唐·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词:「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 友爱的。如:「好朋友」、「好同学」。
- 完整的、没坏的。如:「完好如初」、「修好了。」
- 相善、彼此亲爱。如:「友好」。唐·高适〈赠别晋三处士〉诗:「知己从来不易知,慕君为人与君好。」《红楼梦·第二七回》:「谁和我好,我就和谁好。」
- 痊愈。如:「病好了!」《警世通言·卷一六·小夫人金钱赠年少》:「孩儿感些风寒,这几日身子不快,来不得。传语员外得知,一好便来。」
- 很、非常。表示程度深。如:「好久」、「好冷」、「好笨」、「好厉害」。
- 完成、完毕。如:「交代的工作做好了。」、「稿子写好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都梳好了椎髻,穿好了苗锦。」
- 容易。如:「这事好办。」、「这问题好解决。」、「这小孩好带。」
- 以便、便于。如:「快准备行李,好早点上路。」、「请告诉我你的住处,我好去找你。」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 可以、应该。如:「只好如此」、「正好试试」。《官场现形记·第五一回》:「刁迈彭屈指一算,后任明天好到,便约张太太三天回音。」
- 置于某些动词之前,表效果佳。如:「好看」、「好玩」、「好吃」、「好笑」。
- 置于数量词或时间词之前,表示多或久的意思。如:「好些个」、「好几处」、「好半天」、「好一会儿」。
- 表示称赞或允许。如:「好!就这么办。」《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道:『好!正合我意。』」
- 表示责备或不满意的语气。如:「好!这下子事情愈来愈棘手了。」
好 [ hào ]
动- 爱、喜爱。如:「洁身自好」、「好逸恶劳」、「好学不倦」。唐·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唐·韩愈〈师说〉:「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 心中所喜爱的事。如:「投其所好」。《史记·卷六一·伯夷传》:「(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旧指玉器中的孔。《周礼·冬官考工记·玉人》:「璧羡度尺,好三寸以为度。」汉·郑玄·注:「好,璧孔也。」
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兵戈 bīng gē
(1).指兵器。 唐 李白 《大猎赋》:“韜兵戈,火网罟。”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漢語大詞典》
(2).指战争。 汉 赵晔 《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欲兴兵戈,以诛暴 楚 。”《后汉书·独行传·谯玄》:“时兵戈累年,莫能脩尚学业。”《三国演义》第九六回:“今四方分争,兵戈方始,若復废法,何以讨贼耶?” 清 周亮工 《即席次韵赠信州周公鼎》诗:“兵戈十载后,穷巷远游人。”
(3).指军队。 唐 黄滔 《景阳井赋》:“玉楼之丝管宵咽,桂岸之兵戈昼逼。” 宋 岳飞 《奉诏移伪齐檄》:“顺逆二途,蚤宜择处。兵戈既逼,虽悔何追。” ——《漢語大詞典》
行路难(行路難)xíng lù nán
(1).行路艰难。亦比喻处世不易。 唐 杜甫 《宿府》诗:“风尘荏苒音书絶,关塞萧条行路难。” 唐 白居易 《太行路》诗:“行路难,不在水,不在山,只在人情反覆间。”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2).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世路艰难和离情别意。原为民间歌谣,后经文人拟作,采入乐府。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十九首及 唐 李白 所作《行路难》三首都较著名。《晋书·袁山松传》:“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挽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陈去病 《少年行》之三:“劝君莫诵《行路难》,劝君莫復居 长安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