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羊士谔唐代〕《上元日紫极宫门观州民然灯张乐

山郭通衢隘,瑶坛紫府深。灯花助春意,舞绶织欢心。
闲似淮阳卧,恭闻乐职吟。唯将圣明化,聊以达飞沉。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灯花春意欢心

灯花(燈花)dēng huā
(1).灯心余烬结成的花状物。 北周 庾信 《对烛赋》:“刺取灯花持桂烛,还却灯檠下烛盘。” 宋 苏轼 《西江月·坐客见和复次韵》词:“灯花零落酒花穠,妙语一时飞动。” 巴金 《家》四:“灯光因了灯花增大而变得更微弱了。”
(2).俗以灯花为吉兆。 唐 杜甫 《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緑正相亲。”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你几时来?可知道昨夜灯花报,今朝喜鹊噪?”《红楼梦》第二八回:“女儿喜,灯花并头结双蕊。”  ——《漢語大詞典》
助 zhù/chú《國語辭典》

助 [ zhù ]

  1. 辅佐、帮忙。如:「互助」、「援助」、「守望相助」。唐·白居易〈春寒〉诗:「助酌有枯鱼,佐餐兼旨蓄。」
  1. 殷商时代的赋税制度。《孟子·滕文公上》:「夏后氏五十贡,殷人七十而助。」
春意 chūn yì
(1).春天的气象。 南朝 梁 江淹 《卧疾愁别刘长史》诗:“始怀未迴叹,春意秋方惊。” 宋 陈师道 《绝句》:“丁寧鸟语传春意, 白下 门东第几家?” 郭小川 《春暖花开》诗:“春天来了,处处有春意。”
(2).两性爱恋的情意。《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四》:“温风入南牖,织妇怀春意。”《醒世恒言·金海陵纵欲亡身》:“春意满身扶不起,一双蝴蝶逐人来。”《白雪遗音·马头调·佳期》:“一个是姣羞满面,一个是春意满怀。”  ——《漢語大詞典》
舞 wǔ《國語辭典》

舞 [ wǔ ]

  1. 一种配合音乐节奏移动身体,表演各种姿态的艺术。如:「芭蕾舞」、「华尔滋舞」、「交际舞」。《周礼·春官·乐师》:「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1. 表演舞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刘尹、王长史同坐,长史酒酣起舞。」
  2. 耍动、挥动。如:「舞剑」、「手舞足蹈」。《礼记·乐记》:「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3. 飞扬、飞翔。如:「飞舞」、「眉飞色舞」、「龙飞凤舞」。
  4. 卖弄、玩弄。如:「舞文弄墨」。《史记·卷一二○·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内怀诈以御主心,外挟贼吏以为威重。」
  5. 搞、弄、忙。《儒林外史·第三回》:「邻居一起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
绶 ( 綬 ) shòu
绶 [ shòu ]
  1. 一种丝质带子,古代常用来拴在印纽上,后用来拴勋章:印~。~带。
织 ( 織 ) zhī/zhì
织 [ zhī ]
  1. 用丝、麻、棉纱、毛线等编成布或衣物等:~布。编~。~女(❶织布、织绸的女子;❷指织女星)。棉~物。
  2. 引申为构成:罗~罪名。
  3. 用染丝织成的锦或彩绸:~锦。~文(即“织锦”)。~贝(织成贝文的锦)。
织 [ zhì ]
     ◎ 古同“”,旗帜。
欢心(歡心,懽心)huān xīn
指喜爱或赏识的心情。《韩非子·存韩》:“ 斯 之来使,以奉 秦 王 之欢心,愿效便计,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后汉书·窦融传》:“既到,抚结雄杰,怀辑 羌 虏,甚得其欢心, 河西 翕然归之。” 宋 陆游 《贺明堂表》:“既得万国之欢心,宜罄一精之嘉荐。”《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 元卿 意气豪爽,见此佳丽聪明女子,十分趁怀,只恐不得他欢心。”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她怎么总得不到他哥哥的欢心呢?”
懽心:喜悦之心。《孝经·孝治》:“故得万国之懽心,以事其先王。”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伊予志之慢愚兮,怀贞慤之懽心。” 宋 曾巩 《福州上执政书》:“要其大旨,则未尝不在於得其懽心。”懽,一本作“ 欢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