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

周繇唐代〕《咏萤

熠熠与娟娟,池塘竹树边。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
微雨洒不灭,轻风吹欲燃。旧曾书案上,频把作囊悬。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乱飞曳火无烟

乱飞 luàn fēi
在空中无秩序地飞过或顺风而行。例如:子弹向四面八方乱飞。
不定地从一地方移到另一地方。例如:在院子里到处乱飞的小鸟。  ——《漢語大詞典》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曳火(曳火)
周繇萤火诗乱飞同曳火成聚却无烟  ——《分类字锦》
成 chéng《國語辭典》

成 [ chéng ]

  1. 做好事情。如:「完成」、「功成名就」、「大功告成」。《说文解字·戊部》:「成,就也。」
  2. 变为。如:「点石成金」、「磨杵成针」。
  3. 达到。如:「成千上万」、「成双成对」。
  4. 促成。如:「成全」、「玉成其事」、「成人之美」。
  5. 可以。如:「他想要耍赖是不成的。」
  1. 量词。计算十等分概念的单位。如:「有八成希望。」
  2. 古代十里平方的土地。《左传·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有众一旅。」
  3. 现有的一切。如:「创业容易守成难。」唐·吴兢《贞观政要·卷一·论君道》:「帝王之业,草创与守成孰难?」
  4. 姓。如汉代有成瑨。
  1. 完整的。如:「成品」、「成天」。宋·陆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
  2. 现有的、旧有的。如:「成例」、「成规」、「成语」。
  3. 构成整体的。如:「成分」、「成员」。
聚 jù《國語辭典》

聚 [ jù ]

  1. 集合、會合。如:「物以類聚」。《易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吳句餘予之朱方,聚其族焉而居之,富於其舊。」
  2. 堆積、蓄積。如:「聚沙成塔」。《荀子·王制》:「我今將畜積并聚之於倉廩。」《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又於帝前聚米為山谷,指畫形埶。」
  3. 徵收、搜括。《論語·先進》:「季氏富於周公,而求也為之聚斂而附益之。」
  1. 村落。《史記·卷一·五帝本紀》:「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唐·張守節·正義:「聚,謂村落也。」漢·王襃〈僮約〉:「往來市聚,慎護姦偷。」
  2. 人群。《左傳·成公十三年》:「虔劉我邊陲,我是以有輔氏之聚。」晉·杜預·注:「聚,眾也。」
  3. 積蓄。《左傳·哀公十七年》:「楚白公之亂,陳人恃其聚而侵楚。」
却 ( 卻 ) què
却 [ què ]
  1. 退:~步(因畏惧或厌恶而后退,如“望而~~”)。退~。
  2. 退还,不受:盛情难~。
  3. 表示转折:我来了,他~走了。
  4. 去掉:失~。了(liǎo)~。
无烟(無煙)wú yān
亦作“ 无烟 ”。
(1).没有烟火。 南朝 梁元帝 《咏萤火》:“著人疑不热,集草讶无烟。”
(2).没有炊烟。指未做饭。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初过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緑。”一本作“ 无烟 ”。 宋 范成大 《暮春上塘道中》诗:“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二:“﹝ 杨貽德 ﹞閭巷僦居,不露行止,旅舍无烟,藜藿不给,未尝陨穫。”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