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
杜光庭〔唐代〕《山居三首(一作郑遨诗)》
闷见有人寻,移庵更入深。落花流涧水,明月照松林。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仙。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绝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
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棋。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醉劝头陀酒,闲教孺子吟。身同云外鹤,断得世尘侵。
冥心栖太室,散发浸流泉。采柏时逢麝,看云忽见仙。
夏狂冲雨戏,春醉戴花眠。绝顶登云望,东都一点烟。
不求朝野知,卧见岁华移。采药归侵夜,听松饭过时。
荷竿寻水钓,背局上岩棋。祭庙人来说,中原正乱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冥心 míng xīn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漢語大詞典》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漢語大詞典》
栖 ( 棲 ) qī/xī《國語辭典》
栖 [ xī ]
副- 参见「[[栖栖]]」条。
- 停留、休息。《庄子·盗跖》:「昼拾橡栗,暮栖木上。」通「栖」。
栖 [ qī ]
- (一)之又音。
太室 tài shì
亦作“ 大室 ”。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漢語大詞典》
(1).太庙中央之室,亦指太庙。《书·洛诰》:“王入太室祼。” 孔 传:“太室,清庙。” 孔颖达 疏:“太室,室之大者,故为清庙。庙有五室,中央曰太室。”《春秋·文公十三年》:“大室屋坏。” 杜预 注:“大庙之室。”
(2).山名。即 嵩山 。在今 河南省 登封县 北。《左传·昭公四年》:“ 四岳 、 三涂 、 阳城 、 大室 、 荆山 、 中南 ,九州之险也,是不一姓。” 陆德明 释文:“大室即中岳 嵩高山 也,在 豫州 。”《史记·楚世家》:“ 幽王 为 太室 之盟。” 裴駰 集解引 杜预 曰:“ 太室 , 中岳 也。” ——《漢語大詞典》
散发(散髮)sàn fà
分发;发出。 陈学昭 《工作着是美丽的》四五:“这些传单,在各个 中国 饭店里散发。” 徐迟 《我们这时代的人·草原上的钻机》:“由于日晒风吹,她的脸色殷红,散发着康健的气息。” 巴金 《爝火集·一颗红心》:“我忘了 林彪 和‘四人帮’在人们身上制造的内伤还在溃烂,他们散发的毒气还在毁坏人们的健康。”
(1).披散头发。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髮乘夕凉,开轩卧閒敞。”
(2).喻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后汉书·袁閎传》:“ 延熹 末,党事将作,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一:“不如归蓬门,散髮自閒适。” ——《漢語大詞典》
(1).披散头发。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散髮乘夕凉,开轩卧閒敞。”
(2).喻指弃官隐居,逍遥自在。《后汉书·袁閎传》:“ 延熹 末,党事将作, 閎 遂散髮絶世,欲投迹深林。” 唐 李白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清 黄鷟来 《咏怀》之一:“不如归蓬门,散髮自閒适。” ——《漢語大詞典》
浸 jìn《國語辭典》
浸 [ jìn ]
动- 渍、泡在液体中。如:「浸泡」、「浸渍」。
- 渗透。《淮南子·原道》:「上漏下湿,润浸北房。」唐·杨烱〈送丰城王少府〉诗:「离亭隐乔树,沟水浸平沙。」
- 渐渐、逐渐。如:「浸渐」。《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金史·卷八三·张浩传》:「其后奢用浸广,盖汝霖有以导之云 。」
浸 [ jīn ]
- (一)之又音。
流泉 liú quán
(1).流动的泉水。《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潘庭坚王实之》:“ 庭坚 被酒豪甚,竟脱巾髽髻,裸立流泉之衝,且高唱《濯缨》之章。” 碧野 《雪路云程》:“这石潭是由群山上的雪水流泉汇成的。”
(2).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隋书·刑法志》:“公平难遇其人,流泉易启其齿。” ——《漢語大詞典》
(2).古代钱币名。泛指钱币。《隋书·刑法志》:“公平难遇其人,流泉易启其齿。”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