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吕岩唐代〕《七言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
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
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
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
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
碧潭深处一真人,貌似桃花体似银。鬓发未斑缘有术,
红颜不老为通神。蓬莱要去如今去,架上黄衣化作云。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
炉养丹砂鬓不斑,假将名利住人间。已逢志士传神药,
又喜同流动笑颜。老子道经分付得,少微星许共相攀。
幸蒙上士甘捞摝,处世输君一个闲。
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尽知白日升天去,
刚逐红尘下世来。黑虎行时倾雨露,赤龙耕处产琼瑰。
只吞一粒金丹药,飞入青霄更不回。
乱云堆里表星都,认得深藏大丈夫。绿酒醉眠闲日月,
白蘋风定钓江湖。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
山水路遥人不到,茅君消息近知无。
鹤为车驾酒为粮,为恋长生不死乡。地脉尚能缩得短,
人年岂不展教长。星辰往往壶中见,日月时时衲里藏。
若欲时流亲得见,朝朝不离水银行。
灵芝无种亦无根,解饮能餐自返魂。但得烟霞供岁月,
任他乌兔走乾坤。婴儿只恋阳中母,姹女须朝顶上尊。
一得不回千古内,更无冢墓示儿孙。
世上何人会此言,休将名利挂心田。等闲倒尽十分酒,
遇兴高吟一百篇。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婵娟。
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
玄门帝子坐中央,得算明长感玉皇。枕上山河和雨露,
笛中日月混潇湘。坎男会遇逢金女,离女交腾嫁木郎。
真个夫妻齐守志,立教牵惹在阴阳。
遥指高峰笑一声,红霞紫雾面前生。每于廛市无人识,
长到山中有鹤行。时弄玉蟾驱鬼魅,夜煎金鼎煮琼英。
他时若赴蓬莱洞,知我仙家有姓名。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眉藏火电非他说,
手种金莲不自夸。三尺焦桐为活计,一壶美酒是生涯。
骑龙远出游三岛,夜久无人玩月华。
九曲江边坐卧看,一条长路入天端。庆云捧拥朝丹阙,
瑞气裴回起白烟。铅汞此时为至药,坎离今日结神丹。
功能济命长无老,只在人心不是难。
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知是一般真个术,
调和六一也同天。玉京山上羊儿闹,金水河中石虎眠。
妙要能生觉本体,勤心到处自如然。
公卿虽贵不曾酬,说著仙乡便去游。为讨石肝逢蜃海,
因寻甜雪过瀛洲。山川醉后壶中放,神鬼闲来匣里收。
据见目前无个识,不如杯酒混凡流。
曾邀相访到仙家,忽上昆仑宴月华。玉女控拢苍獬豸,
山童提挈白虾蟆。时斟海内千年酒,惯摘壶中四序花。
今在人寰人不识,看看挥袖入烟霞。
火种丹田金自生,重重楼阁自分明。三千功行百旬见,
万里蓬莱一日程。羽化自应无鬼录,玉都长是有仙名。
今朝得赴瑶池会,九节幢幡洞里迎。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阳龙言向离宫出,
阴虎还于坎位生。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浮生不实为轻忽,衲服深藏奇异骨。非是尘中不染尘,
焉得物外通无物。共语难兮情兀兀,独自行时轻拂拂。
一点刀圭五彩生,飞丹走入神仙窟。
莫怪爱吟天上诗,盖缘吟得世间稀。惯餐玉帝宫中饭,
曾著蓬莱洞里衣。马踏日轮红露卷,凤衔月角擘云飞。
何时再控青丝辔,又掉金鞭入紫微。
黄芽白雪两飞金,行即高歌醉即吟。日月暗扶君甲子,
乾坤自与我知音。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
的当南游归甚处,莫交鹤去上天寻。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日论药草皆知味,
问著神仙自得名。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
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
龙精龟眼两相和,丈六男儿不奈何。九盏水中煎赤子,
一轮火内养黄婆。月圆自觉离天网,功满方知出地罗。
半醉好吞龙凤髓,劝君休更认弥陀。
强居此境绝知音,野景虽多不合吟。诗句若喧卿相口,
姓名还动帝王心。道袍薜带应慵挂,隐帽皮冠尚懒簪。
除此更无馀个事,一壶村酒一张琴。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岩畔攀高干,
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三千功满好归去,休与时人说洞天。
天生不散自然心,成败从来古与今。得路应知能出世,
迷途终是任埋沈。身边至药堪攻炼,物外丹砂且细寻。
咫尺洞房仙景在,莫随波浪没光阴。
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殿里朝元始,
金阙宫中拜老君。闷即驾乘千岁鹤,闲来高卧九重云。
我今学得长生法,未肯轻传与世人。
北帝南辰掌内观,潜通造化暗相传。金槌袖里居元宅,
玉户星宫降上玄。举世尽皆寻此道,谁人空里得玄关。
明明道在堪消息,日月滩头去又还。
日影元中合自然,奔雷走电入中原。长驱赤马居东殿,
大启朱门泛碧泉。怒拔昆吾歌圣化,喜陪孤月贺新年。
方知此是生生物,得在仁人始受传。
六龙齐驾得升乾,须觉潜通造化权。真道每吟秋月澹,
至言长运碧波寒。昼乘白虎游三岛,夜顶金冠立古坛。
一载已成千岁药,谁人将袖染尘寰。
五岳滩头景象新,仁人方达杳冥身。天纲运转三元净,
地脉通来万物生。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
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欲陪仙侣得身轻,飞过蓬莱彻上清。朱顶鹤来云外接,
紫鳞鱼向海中迎。姮娥月桂花先吐,王母仙桃子渐成。
下瞰日轮天欲晓,定知人世久长生。
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知君有道来山上,
何似无名住世间。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
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
割断繁华掉却荣,便从初得是长生。曾于锦水为蝉蜕,
又向蓬莱别姓名。三住住来无否泰,一尘尘在世人情。
不知功满归何处,直跨虬龙上玉京。
当年诗价满皇都,掉臂西归是丈夫。万顷白云独自有,
一枝丹桂阿谁无。闲寻渭曲渔翁引,醉上莲峰道士扶。
他日与君重际会,竹溪茅舍夜相呼。
金锤灼灼舞天阶,独自骑龙去又来。高卧白云观日窟,
闲眠秋月擘天开。离花片片乾坤产,坎蕊翻翻造化栽。
晚醉九岩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皑皑。
结交常与道情深,日日随他出又沈。若要自通云外鹤,
直须勤炼水中金。丹成只恐乾坤窄,饵了宁忧疾患侵。
未去瑶台犹混世,不妨杯酒喜闲吟。
因携琴剑下烟萝,何幸今朝喜暂过。貌相本来犹自可,
针医偏更效无多。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些小道功如不信,金阶舍手试看么。
倾侧华阳醉再三,骑龙遇晚下南岩。眉因拍剑留星电,
衣为眠云惹碧岚。金液变来成雨露,玉都归去老松杉。
曾将铁镜照神鬼,霹雳搜寻火满潭。
铁镜烹金火满空,碧潭龙卧夕阳中。麒麟意合乾坤地,
獬豸机关日月东。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著金莲造化功。
随缘信业任浮沈,似水如云一片心。两卷道经三尺剑,
一条藜杖七弦琴。壶中有药逢人施,腹内新诗遇客吟。
一嚼永添千载寿,一丸丹点一斤金。
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闲骑白鹿游三岛,
闷驾青牛看十洲。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
时人若要还如此,名利浮华即便休。
紫极宫中我自知,亲磨神剑剑还飞。先差玉子开南殿,
后遣青龙入紫微。九鼎黄芽栖瑞凤,一躯仙骨养灵芝。
蓬莱不是凡人处,只怕愚人泄世机。
向身方始出埃尘,造化功夫只在人。早使亢龙抛地网,
岂知白虎出天真。绵绵有路谁留我,默默忘言自合神。
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春尽闲闲过落花,一回舞剑一吁嗟。常忧白日光阴促,
每恨青天道路赊。本志不求名与利,元心只慕水兼霞。
世间万种浮沉事,达理谁能似我家。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仁义异如胡越异,
世情难似泰衡难。八仙炼后钟神异,四海磨成照胆寒。
笑指不平千万万,骑龙抚剑九重关。
别来洛汭六东风,醉眼吟情慵不慵。摆撼乾坤金剑吼,
烹煎日月玉炉红。杖摇楚甸三千里,鹤翥秦烟几万重。
为报晋成仙子道,再期春色会稽峰。
发头滴血眼如镮,吐气云生怒世间。争耐不平千古事,
须期一诀荡凶顽。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
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
雨雪霏霏天已暮。金钟满劝抚焦桐。诗吟席上未移刻,
剑舞筵前疾似风。何事行杯当午夜,忽然怒目便腾空。
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入坐中。
未炼还丹且炼心,丹成方觉道元深。每留客有钱酤酒,
谁信君无药点金。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神仙事业人难会,养性长生自意吟。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
二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
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箕星昴宿下长天,凡景宁教不愕然。龙出水来鳞甲就,
鹤冲天气羽毛全。尘中教化千人眼,世上人知尔雅篇。
自是凡流福命薄,忍教微妙略轻传。
闲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彩云。无语下窥黄谷子,
破颜平揖紫霞君。拟登瑶殿参金母,回访瀛洲看日轮。
恰值嫦娥排宴会,瑶浆新熟味氤氲。
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一领布裘权且当,
九天回日却归还。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
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
因思往事却成憨,曾读仙经第十三。武氏死时应室女,
陈王没后是童男。两轮日月从他载,九个山河一担担。
尽日无人话消息,一壶春酒且醺酣。
垂袖腾腾傲世尘,葫芦携却数游巡。利名身外终非道,
龙虎门前辨取真。一觉梦魂朝紫府,数年踪迹隐埃尘。
华阴市内才相见,不是寻常卖药人。
万卷仙经三尺琴,刘安闻说是知音。杖头春色一壶酒,
炉内丹砂万点金。闷里醉眠三路口,闲来游钓洞庭心。
相逢相遇人谁识,只恐冲天没处寻。
曾战蚩尤玉座前,六龙高驾振鸣銮。如来车后随金鼓,
黄帝旂傍戴铁冠。醉捋黑须三岛黯,怒抽霜剑十洲寒。
轩辕世代横行后,直隐深岩久觅难。
头角苍浪声似钟,貌如冰雪骨如松。匣中宝剑时频吼,
袖里金锤逞露风。会饮酒时为伴侣,能行诗句便参同。
来年定赴蓬莱会,骑个生狞九色龙。
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可是洞中无好景,
为怜天下有众生。心琴际会闲随鹤,匣剑时磨待断鲸。
进退两楹俱未应,凭君与我指前程。
九鼎烹煎一味砂,自然火候放童花。星辰照出青莲颗,
日月能藏白马牙。七返返成生碧雾,九还还就吐红霞。
有人夺得玄珠饵,三岛途中路不赊。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去,
龟蛇逆往火龙来。婴儿日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
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
星辰聚会入离乡,日月盈亏助药王。三候火烧金鼎宝,
五符水炼玉壶浆。乾坤反覆龙收雾,卯酉相吞虎放光。
入室用机擒捉取,一丸丹点体纯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四季中央三元八卦

鼎 dǐng《國語辭典》

鼎 [ dǐng ]

  1. 古代用來烹煮食物的金屬器具。圓腹、三足兩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於商、周時代。《說文解字·鼎部》:「鼎,三足兩耳,和五味之寶器也。」《玉篇·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2. 古代傳國的寶器。相傳夏禹鑄九鼎以為傳受帝位的重器。《左傳·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孫滿勞楚子,楚子問鼎之大小輕重焉。對曰:『在德不在鼎……周雖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輕重,未可問也。』」
  3. 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如:「臺鼎」、「鼎輔」。
  4. 古代烹殺罪人的刑具。戰國燕·燕丹〈與傅麴武書〉:「故有刎喉不顧,據鼎不避者,斯豈樂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文天祥〈正氣歌〉:「鼎鑊甘如飴,求之不可得。」
  5. 福建方言。指鍋子。如稱廚房為「鼎間」,稱鍋蓋為「鼎蓋」。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鼎有三足,引申為三方並立。《三國志·卷六一·吳書·陸凱傳》:「近者漢之衰末,三家鼎立。」《晉書·卷八七·武昭王李玄盛傳》:「昔漢運將終,三國鼎峙,鈞天之曆,數鍾皇晉。」
  2. 方、正。《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天子春秋鼎盛,行義未過。」
  1. 大。如:「鼎言」、「鼎臣」、「大名鼎鼎」、「這件事情,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才可能成功。」
追 zhuī/duī《國語辭典》

追 [ zhuī ]

  1. 跟在后面或由后面赶上去。如:「追随」、「追赶」、「急起直追」。
  2. 事后补救。《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 寻求、索还。如:「追赃」、「追债」。
  4. 恋爱求偶。如:「他追张小姐追了三年,终于得偿夙愿,结为连理。」
  1. 回溯己往。如:「追悼」、「追忆」、「追念」。

追 [ duī ]

  1. 钟纽。《孟子·尽心下》:「高子曰:『禹之声,尚文王之声。』孟子曰:『何以言之?』曰:『以追蠡。』」汉·赵岐·注:「追,钟钮也。钮磨啮处深矣。蠡,欲绝之貌也。」
  1. 雕、雕琢。《诗经·大雅·棫朴》:「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周礼·天官·追师》:「掌王后之首服,为副编次追衡笄。」汉·郑玄·注:「追,犹治也。」
四季 sì jì
(1).春、夏、秋、冬四时的总称。每季三个月,以农历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为一季的开始。 汉 蔡邕 《月令问答》:“春,木王。木胜土,土王四季。四季之禽,牛属季夏,犬属季秋,故未羊可以为春食也。” 唐 张蠙 《次韵和友人冬日书斋》:“四季多花木,穷冬亦不彫。” 杨朔 《荔枝蜜》:“ 广东 天气好,花又多,蜜蜂一年四季不闲着。”
(2).农历四个季月的总称。即指春三月,夏六月,秋九月,冬十二月。《素问·刺要论》:“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脾动则七十二日四季之月,病腹胀烦不嗜食。” 王冰 注:“七十二日四季之月者,谓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各十二日后,土寄王十八日也。”  ——《漢語大詞典》
中央 zhōng yāng
(1).四方之中。《诗·秦风·蒹葭》:“遡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荀子·大略》:“欲近四房,莫如中央。”《汉书·李寻传》:“震或於其国,国君之咎也。四方中央连国歷州俱动者,其异最大。” 巴金 《灭亡》第七章:“房子底中央放着一张大餐桌。”
(2).中间。《礼记·王制》:“道路,男子由右,妇人由左,车从中央。”《汉书·西域传序》:“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 明 徐渭 《桐乡冯母》诗之二:“青史他年定几行,太夫人传在中央。”
(3).古指国君。《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陈奇猷 集释引旧注:“四方谓臣民,中央谓主君。” 宋 宋祁 《宋景文笔记·杂说》:“欲正四方,先定中央。中央,君也。”
(4).今指国家政权或政治团体的最高领导机构。 陈毅 《枣园曲》:“停车枣园路,记从前,人民革命,中央曾驻。”
(5).古代以五方配五行,中央表土,土色黄,故又以中央代表黄色。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七:“上北征之夕,次 陈桥驛 , 罗彦瓌 等献中央之服,立上为天子。”中央之服即黄袍。《幼学故事琼林·岁时》:“中央戊巳属土,其色黄,故中央帝曰黄帝。”  ——《漢語大詞典》
合 hé/gě《國語辭典》

合 [ hé ]

  1. 關閉、合攏。如:「他笑得合不上嘴。」《說文解字·亼部》:「合,合口也。」《戰國策·燕策二》:「蚌合而拑其喙。」
  2. 會、聚。如:「集合」、「聚合」、「悲歡離合」。《呂氏春秋·孝行覽·遇合》:「合大夫而告之。」《後漢書·卷一九·耿弇傳》:「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3. 交媾、交配。如:「交合」。《老子·第五十五章》:「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
  4. 比對、對照。《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後聖,其揆一也。」漢·桓寬《鹽鐵論·論菑》:「夫道古者稽之今,言遠者合之近。」
  5. 相符、不違背。如:「合法」、「合身」、「合格」、「合意」。
  6. 調和、配製。《聊齋志異·卷一○·葛巾》:「吾家葛巾娘子,手合鴆湯,其速飲!」
  7. 交戰、交鋒。《左傳·成公二年》:「自始合而矢貫余手。」漢·王充《論衡·福虛》:「今宋楚相攻,兩軍未合。」
  8. 折算。如:「一公斤合二點二磅。」
  1. 配偶。如:「天作之合」。
  2. 盛放物品的器皿。唐·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通「盒」。
  3. 量詞。計算交手次數的單位。相當於「回」、「次」。《五代史平話·梁史·卷上》:「鬥經三合,不見輸贏。」
  4. 姓。如春秋時宋國有合左師。
  1. 全部的、整個的。如:「合族」、「合家歡」。
  2. 和諧、融洽。如:「百年好合」。《詩經·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
  1. 共同、一起。如:「合抱」、「合圍」、「合唱」、「合編」。
  2. 應該。如:「這件公事理合呈請報備。」唐·白居易〈與元九書〉:「始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合 [ gě ]

  1. 量詞。計算容量的單位。一升的十分之一。也稱為「公合」。
药 ( 葯 藥 ) yào
药 [ yào ]
  1. 可以治病的东西:~材。~物。补~。毒~。草~。中~。西~。~剂。~膳。~到病除。良~苦口。
  2. 有一定作用的化学物品:火~。炸~。杀虫~。
  3. 用药物救治:不可救~。
  4. 毒死:~老鼠。
  5. 古同“”,缠。
  6. 草名,即“白芷”。
遣 qiǎn《國語辭典》

遣 [ qiǎn ]

  1. 差使、派发。如:「差遣」、「先遣部队」、「调兵遣将」。《墨子·非儒下》:「乃遣子贡之齐,因南郭惠子,以见田常。」
  2. 释放、放走。如:「遣散」。《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上》:「辄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
  3. 放逐、贬谪。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及太子问疾,帝令吮痈,有难之色,帝不悦而遣太子。」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
  4. 排解、消除。如:「消遣」、「排遣」。唐·杜甫〈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始知贤主人,赠此遣愁寂。」《红楼梦·第五回》:「趁著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5. 使、令。元·翁森〈四时读书乐〉诗:「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三元 sān yuán
(1).农历正月初一。是日为年、月、日之始,故谓之三元。 南朝 齐 王俭 《谅闇亲奉烝尝议》:“公卿大夫,则负扆亲临。三元告始,则朝会万国。”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 唐 潘孟阳 《元日和布泽》诗:“流辉霑万物,布泽在三元。” 清 钱谦益 《元日杂题长句》诗之一:“青阳玉律应三元,是日朝正会禁门。”
(2).旧称农历正月、七月、十月的十五日为上元、中元、下元,合称三元。 唐 卢拱 《中元日观法事》诗:“四孟逢秋序,三元得气中。”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本朝 太宗 时,三元不禁夜,上元御 乾元门 ,中元、下元御 东华门 后罢中元、下元二节。”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天地水三官》:“其以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 元魏 始。”
(3).道教称天、地、水为“三元”。《云笈七籤》卷五六:“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所奉的天官、地官、水官三神。 明 归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庙记》:“按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皆以帝君尊称焉。” 清 金埴 《下不带编》卷五:“世人敬奉三元者徧天下,顾不晓三元所自。按《单志》: 唐 贞观 中,有 陈子春 者居于 单 ,寻真採药,拯物济人。游 东海 之滨,龙神妻以三女,各产一子。及长,皆入山学道。道成,证位三元,为天、地、水三官。”
(4).道教谓玉清天有 三元宫 ,为 元始天尊 居处。 北周 庾信 《奉和阐弘二教应诏》诗:“五明教已设,三元法復开。” 倪璠 注:“ 陶弘景 《真灵位业图》有玉清 三元宫 , 元始天尊 为主。”
(5).借指道观。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三:“三元有真人,与我生道骨。”
(6).指天、地、人。 唐 王昌龄 《夏月花蕚楼酺宴应制》诗:“土德三元正, 尧 心万国同。”
(7).指日、月、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三一:“天纲运转三元浄,地脉通来万物生。”《黄庭内景经·上睹》:“上覩三元如连珠,落落明景照九隅。” 梁丘子 注:“三元,谓三光之元,曰日、月、星也。”
(8).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九宫,一百八十年为一周始,故第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三元”。《旧唐书·傅仁均传》:“以三元之法,一百八十去其积岁, 武德 元年戊寅为上元之首,则合璧连珠,悬令於今日。”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五:“三元推废王,九曜入乘除。”
(9).科举时代称解试(后称乡试)、省试(后称会试)、殿试(后称廷试)第一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宋 赵昇 《朝野类要·举业》:“解试、省试并为魁者,谓之双元;若又为殿魁者,谓之三元。”《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 冯京 ﹞不上二十岁,连中了三元。”《明史·选举二》:“三试第一,士人艷称为三元。”  ——《漢語大詞典》
八卦 bā guà
《周易》中的八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基本图形,每个图形用三个分别代表阳的“-”(阳爻)和代表阴的“--”(阴爻)组成。名称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相传是 伏羲 所作。《易传》作者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并认为“乾”、“坤”两卦在八卦中占特别重要的地位,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最初根源。八卦中,乾与坤、震与巽、坎与离、艮与兑是四个矛盾对立的形态。传说 周文王 将八卦互相组合,又得六十四卦,用来象征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发展变化。八卦本是反映古代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具有朴素的辩证法因素,自被用为卜筮的符号,逐渐带上神秘的色彩。  ——《漢語大詞典》
行 háng/xíng《國語辭典》

行 [ xíng ]

  1. 走、走路。如:「直行」、「寸步难行」、「锦衣夜行」。《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唐·王维〈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 往。《诗经·秦风·无衣》:「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唐·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 韵〉:「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
  3. 移动、流动。如:「运行」。《易经·乾卦·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唐·杜甫〈梦李白〉诗二首之二:「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4. 流通。如:「流行」、「风行一时」、「通行全国」、「发行报刊」。《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5. 做、从事。如:「行医」、「行善」。《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6. 实施。《易经·系辞上》:「推而行之谓之通。」唐·孔颖达·正义:「因推此以可变而施行之,谓之通也。」
  7. 经历。《聊斋志异·卷二·侠女》:「行年二十有五,伉俪犹虚。」
  8. 可以。如:「行不行?」、「行!放手去做吧!」、「做事只要尽心尽力就行了。」
  1. 道路。《诗经·小雅·小弁》:「行有死人,尚或墐之。」
  2. 行书的简称。如:「行草」、「行楷」。
  3. 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如:〈短歌行〉、〈琵琶行〉、〈饮马长城窟行〉。
  4. 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汉·扬雄《法言·修身》:「宾主百拜,而酒三行。」宋·司马光〈训俭示康〉:「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
  5. 姓。如汉代有行宏。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能干、干练。如:「你真行。」、「他在这方面行得很。」
  1. 不久、将要。如:「行将就木」。唐·元稹〈遣悲怀〉诗三首之二:「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 且。《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文选·曹丕·与吴质书》:「既痛逝者,行自念也。」

行 [ háng ]

  1. 行列。直列为行,横排为列。《左传·成公二年》:「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2. 兄弟姐妹长幼的次序。如:「排行老三。」
  3. 量词。计算成排东西的单位。如:「一行树」、「一目十行」。唐·杜甫〈绝句〉四首之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 营业交易的机构。如:「银行」、「洋行」、「分行」、「商行」、「行库」。
  5. 职业。如:「各行各业」、「行行出状元」、「三句话不离本行」。
  6. 表处所,用于人称之后。宋·周邦彦〈风流子·新绿小池塘〉词:「最苦梦魂,今宵不到伊行。」《水浒传·第一四回》:「你这等贼心贼肝,我行须使不得!」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行 [ xìng ]

  1. 行为举止。如:「品行」、「操行」、「兽行」、「德行」。《论语·公冶长》:「听其言而观其行。」

行 [ hàng ]

  1. 参见「行行」、「树行子」等条。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