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梦魂朝紫府,数年踪迹隐埃尘。
金丹一粒定长生,须得真铅炼甲庚。火取南方赤凤髓,
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
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
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
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
碧潭深处一真人,貌似桃花体似银。鬓发未斑缘有术,
红颜不老为通神。蓬莱要去如今去,架上黄衣化作云。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
炉养丹砂鬓不斑,假将名利住人间。已逢志士传神药,
又喜同流动笑颜。老子道经分付得,少微星许共相攀。
幸蒙上士甘捞摝,处世输君一个闲。
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尽知白日升天去,
刚逐红尘下世来。黑虎行时倾雨露,赤龙耕处产琼瑰。
只吞一粒金丹药,飞入青霄更不回。
乱云堆里表星都,认得深藏大丈夫。绿酒醉眠闲日月,
白蘋风定钓江湖。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
山水路遥人不到,茅君消息近知无。
鹤为车驾酒为粮,为恋长生不死乡。地脉尚能缩得短,
人年岂不展教长。星辰往往壶中见,日月时时衲里藏。
若欲时流亲得见,朝朝不离水银行。
灵芝无种亦无根,解饮能餐自返魂。但得烟霞供岁月,
任他乌兔走乾坤。婴儿只恋阳中母,姹女须朝顶上尊。
一得不回千古内,更无冢墓示儿孙。
世上何人会此言,休将名利挂心田。等闲倒尽十分酒,
遇兴高吟一百篇。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婵娟。
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
玄门帝子坐中央,得算明长感玉皇。枕上山河和雨露,
笛中日月混潇湘。坎男会遇逢金女,离女交腾嫁木郎。
真个夫妻齐守志,立教牵惹在阴阳。
遥指高峰笑一声,红霞紫雾面前生。每于廛市无人识,
长到山中有鹤行。时弄玉蟾驱鬼魅,夜煎金鼎煮琼英。
他时若赴蓬莱洞,知我仙家有姓名。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眉藏火电非他说,
手种金莲不自夸。三尺焦桐为活计,一壶美酒是生涯。
骑龙远出游三岛,夜久无人玩月华。
九曲江边坐卧看,一条长路入天端。庆云捧拥朝丹阙,
瑞气裴回起白烟。铅汞此时为至药,坎离今日结神丹。
功能济命长无老,只在人心不是难。
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知是一般真个术,
调和六一也同天。玉京山上羊儿闹,金水河中石虎眠。
妙要能生觉本体,勤心到处自如然。
公卿虽贵不曾酬,说著仙乡便去游。为讨石肝逢蜃海,
因寻甜雪过瀛洲。山川醉后壶中放,神鬼闲来匣里收。
据见目前无个识,不如杯酒混凡流。
曾邀相访到仙家,忽上昆仑宴月华。玉女控拢苍獬豸,
山童提挈白虾蟆。时斟海内千年酒,惯摘壶中四序花。
今在人寰人不识,看看挥袖入烟霞。
火种丹田金自生,重重楼阁自分明。三千功行百旬见,
万里蓬莱一日程。羽化自应无鬼录,玉都长是有仙名。
今朝得赴瑶池会,九节幢幡洞里迎。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阳龙言向离宫出,
阴虎还于坎位生。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浮生不实为轻忽,衲服深藏奇异骨。非是尘中不染尘,
焉得物外通无物。共语难兮情兀兀,独自行时轻拂拂。
一点刀圭五彩生,飞丹走入神仙窟。
莫怪爱吟天上诗,盖缘吟得世间稀。惯餐玉帝宫中饭,
曾著蓬莱洞里衣。马踏日轮红露卷,凤衔月角擘云飞。
何时再控青丝辔,又掉金鞭入紫微。
黄芽白雪两飞金,行即高歌醉即吟。日月暗扶君甲子,
乾坤自与我知音。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
的当南游归甚处,莫交鹤去上天寻。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日论药草皆知味,
问著神仙自得名。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
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
龙精龟眼两相和,丈六男儿不奈何。九盏水中煎赤子,
一轮火内养黄婆。月圆自觉离天网,功满方知出地罗。
半醉好吞龙凤髓,劝君休更认弥陀。
强居此境绝知音,野景虽多不合吟。诗句若喧卿相口,
姓名还动帝王心。道袍薜带应慵挂,隐帽皮冠尚懒簪。
除此更无馀个事,一壶村酒一张琴。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岩畔攀高干,
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三千功满好归去,休与时人说洞天。
天生不散自然心,成败从来古与今。得路应知能出世,
迷途终是任埋沈。身边至药堪攻炼,物外丹砂且细寻。
咫尺洞房仙景在,莫随波浪没光阴。
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殿里朝元始,
金阙宫中拜老君。闷即驾乘千岁鹤,闲来高卧九重云。
我今学得长生法,未肯轻传与世人。
北帝南辰掌内观,潜通造化暗相传。金槌袖里居元宅,
玉户星宫降上玄。举世尽皆寻此道,谁人空里得玄关。
明明道在堪消息,日月滩头去又还。
日影元中合自然,奔雷走电入中原。长驱赤马居东殿,
大启朱门泛碧泉。怒拔昆吾歌圣化,喜陪孤月贺新年。
方知此是生生物,得在仁人始受传。
六龙齐驾得升乾,须觉潜通造化权。真道每吟秋月澹,
至言长运碧波寒。昼乘白虎游三岛,夜顶金冠立古坛。
一载已成千岁药,谁人将袖染尘寰。
五岳滩头景象新,仁人方达杳冥身。天纲运转三元净,
地脉通来万物生。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
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欲陪仙侣得身轻,飞过蓬莱彻上清。朱顶鹤来云外接,
紫鳞鱼向海中迎。姮娥月桂花先吐,王母仙桃子渐成。
下瞰日轮天欲晓,定知人世久长生。
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知君有道来山上,
何似无名住世间。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
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
割断繁华掉却荣,便从初得是长生。曾于锦水为蝉蜕,
又向蓬莱别姓名。三住住来无否泰,一尘尘在世人情。
不知功满归何处,直跨虬龙上玉京。
当年诗价满皇都,掉臂西归是丈夫。万顷白云独自有,
一枝丹桂阿谁无。闲寻渭曲渔翁引,醉上莲峰道士扶。
他日与君重际会,竹溪茅舍夜相呼。
金锤灼灼舞天阶,独自骑龙去又来。高卧白云观日窟,
闲眠秋月擘天开。离花片片乾坤产,坎蕊翻翻造化栽。
晚醉九岩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皑皑。
结交常与道情深,日日随他出又沈。若要自通云外鹤,
直须勤炼水中金。丹成只恐乾坤窄,饵了宁忧疾患侵。
未去瑶台犹混世,不妨杯酒喜闲吟。
因携琴剑下烟萝,何幸今朝喜暂过。貌相本来犹自可,
针医偏更效无多。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些小道功如不信,金阶舍手试看么。
倾侧华阳醉再三,骑龙遇晚下南岩。眉因拍剑留星电,
衣为眠云惹碧岚。金液变来成雨露,玉都归去老松杉。
曾将铁镜照神鬼,霹雳搜寻火满潭。
铁镜烹金火满空,碧潭龙卧夕阳中。麒麟意合乾坤地,
獬豸机关日月东。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著金莲造化功。
随缘信业任浮沈,似水如云一片心。两卷道经三尺剑,
一条藜杖七弦琴。壶中有药逢人施,腹内新诗遇客吟。
一嚼永添千载寿,一丸丹点一斤金。
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闲骑白鹿游三岛,
闷驾青牛看十洲。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
时人若要还如此,名利浮华即便休。
紫极宫中我自知,亲磨神剑剑还飞。先差玉子开南殿,
后遣青龙入紫微。九鼎黄芽栖瑞凤,一躯仙骨养灵芝。
蓬莱不是凡人处,只怕愚人泄世机。
向身方始出埃尘,造化功夫只在人。早使亢龙抛地网,
岂知白虎出天真。绵绵有路谁留我,默默忘言自合神。
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春尽闲闲过落花,一回舞剑一吁嗟。常忧白日光阴促,
每恨青天道路赊。本志不求名与利,元心只慕水兼霞。
世间万种浮沉事,达理谁能似我家。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仁义异如胡越异,
世情难似泰衡难。八仙炼后钟神异,四海磨成照胆寒。
笑指不平千万万,骑龙抚剑九重关。
别来洛汭六东风,醉眼吟情慵不慵。摆撼乾坤金剑吼,
烹煎日月玉炉红。杖摇楚甸三千里,鹤翥秦烟几万重。
为报晋成仙子道,再期春色会稽峰。
发头滴血眼如镮,吐气云生怒世间。争耐不平千古事,
须期一诀荡凶顽。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
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
雨雪霏霏天已暮。金钟满劝抚焦桐。诗吟席上未移刻,
剑舞筵前疾似风。何事行杯当午夜,忽然怒目便腾空。
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入坐中。
未炼还丹且炼心,丹成方觉道元深。每留客有钱酤酒,
谁信君无药点金。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神仙事业人难会,养性长生自意吟。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
二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
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箕星昴宿下长天,凡景宁教不愕然。龙出水来鳞甲就,
鹤冲天气羽毛全。尘中教化千人眼,世上人知尔雅篇。
自是凡流福命薄,忍教微妙略轻传。
闲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彩云。无语下窥黄谷子,
破颜平揖紫霞君。拟登瑶殿参金母,回访瀛洲看日轮。
恰值嫦娥排宴会,瑶浆新熟味氤氲。
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一领布裘权且当,
九天回日却归还。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
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
因思往事却成憨,曾读仙经第十三。武氏死时应室女,
陈王没后是童男。两轮日月从他载,九个山河一担担。
尽日无人话消息,一壶春酒且醺酣。
垂袖腾腾傲世尘,葫芦携却数游巡。利名身外终非道,
龙虎门前辨取真。一觉梦魂朝紫府,数年踪迹隐埃尘。
华阴市内才相见,不是寻常卖药人。
万卷仙经三尺琴,刘安闻说是知音。杖头春色一壶酒,
炉内丹砂万点金。闷里醉眠三路口,闲来游钓洞庭心。
相逢相遇人谁识,只恐冲天没处寻。
曾战蚩尤玉座前,六龙高驾振鸣銮。如来车后随金鼓,
黄帝旂傍戴铁冠。醉捋黑须三岛黯,怒抽霜剑十洲寒。
轩辕世代横行后,直隐深岩久觅难。
头角苍浪声似钟,貌如冰雪骨如松。匣中宝剑时频吼,
袖里金锤逞露风。会饮酒时为伴侣,能行诗句便参同。
来年定赴蓬莱会,骑个生狞九色龙。
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可是洞中无好景,
为怜天下有众生。心琴际会闲随鹤,匣剑时磨待断鲸。
进退两楹俱未应,凭君与我指前程。
九鼎烹煎一味砂,自然火候放童花。星辰照出青莲颗,
日月能藏白马牙。七返返成生碧雾,九还还就吐红霞。
有人夺得玄珠饵,三岛途中路不赊。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去,
龟蛇逆往火龙来。婴儿日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
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
星辰聚会入离乡,日月盈亏助药王。三候火烧金鼎宝,
五符水炼玉壶浆。乾坤反覆龙收雾,卯酉相吞虎放光。
入室用机擒捉取,一丸丹点体纯阳。
水求北海黑龟精。鼎追四季中央合,药遣三元八卦行。
斋戒兴功成九转,定应入口鬼神惊。
功满来来际会难,又闻东去上仙坛。杖头春色一壶酒,
顶上云攒五岳冠。饮酒龟儿人不识,烧山符子鬼难看。
先生去后身须老,乞与贫儒换骨丹。
碧潭深处一真人,貌似桃花体似银。鬓发未斑缘有术,
红颜不老为通神。蓬莱要去如今去,架上黄衣化作云。
任彼桑田变沧海,一丸丹药定千春。
炉养丹砂鬓不斑,假将名利住人间。已逢志士传神药,
又喜同流动笑颜。老子道经分付得,少微星许共相攀。
幸蒙上士甘捞摝,处世输君一个闲。
谁解长生似我哉,炼成真气在三台。尽知白日升天去,
刚逐红尘下世来。黑虎行时倾雨露,赤龙耕处产琼瑰。
只吞一粒金丹药,飞入青霄更不回。
乱云堆里表星都,认得深藏大丈夫。绿酒醉眠闲日月,
白蘋风定钓江湖。长将气度随天道,不把言词问世徒。
山水路遥人不到,茅君消息近知无。
鹤为车驾酒为粮,为恋长生不死乡。地脉尚能缩得短,
人年岂不展教长。星辰往往壶中见,日月时时衲里藏。
若欲时流亲得见,朝朝不离水银行。
灵芝无种亦无根,解饮能餐自返魂。但得烟霞供岁月,
任他乌兔走乾坤。婴儿只恋阳中母,姹女须朝顶上尊。
一得不回千古内,更无冢墓示儿孙。
世上何人会此言,休将名利挂心田。等闲倒尽十分酒,
遇兴高吟一百篇。物外烟霞为伴侣,壶中日月任婵娟。
他时功满归何处,直驾云车入洞天。
玄门帝子坐中央,得算明长感玉皇。枕上山河和雨露,
笛中日月混潇湘。坎男会遇逢金女,离女交腾嫁木郎。
真个夫妻齐守志,立教牵惹在阴阳。
遥指高峰笑一声,红霞紫雾面前生。每于廛市无人识,
长到山中有鹤行。时弄玉蟾驱鬼魅,夜煎金鼎煮琼英。
他时若赴蓬莱洞,知我仙家有姓名。
堪笑时人问我家,杖担云物惹烟霞。眉藏火电非他说,
手种金莲不自夸。三尺焦桐为活计,一壶美酒是生涯。
骑龙远出游三岛,夜久无人玩月华。
九曲江边坐卧看,一条长路入天端。庆云捧拥朝丹阙,
瑞气裴回起白烟。铅汞此时为至药,坎离今日结神丹。
功能济命长无老,只在人心不是难。
玄门玄理又玄玄,不死根元在汞铅。知是一般真个术,
调和六一也同天。玉京山上羊儿闹,金水河中石虎眠。
妙要能生觉本体,勤心到处自如然。
公卿虽贵不曾酬,说著仙乡便去游。为讨石肝逢蜃海,
因寻甜雪过瀛洲。山川醉后壶中放,神鬼闲来匣里收。
据见目前无个识,不如杯酒混凡流。
曾邀相访到仙家,忽上昆仑宴月华。玉女控拢苍獬豸,
山童提挈白虾蟆。时斟海内千年酒,惯摘壶中四序花。
今在人寰人不识,看看挥袖入烟霞。
火种丹田金自生,重重楼阁自分明。三千功行百旬见,
万里蓬莱一日程。羽化自应无鬼录,玉都长是有仙名。
今朝得赴瑶池会,九节幢幡洞里迎。
因看崔公入药镜,令人心地转分明。阳龙言向离宫出,
阴虎还于坎位生。二物会时为道本,五方行尽得丹名。
修真道士如知此,定跨赤龙归玉清。
浮生不实为轻忽,衲服深藏奇异骨。非是尘中不染尘,
焉得物外通无物。共语难兮情兀兀,独自行时轻拂拂。
一点刀圭五彩生,飞丹走入神仙窟。
莫怪爱吟天上诗,盖缘吟得世间稀。惯餐玉帝宫中饭,
曾著蓬莱洞里衣。马踏日轮红露卷,凤衔月角擘云飞。
何时再控青丝辔,又掉金鞭入紫微。
黄芽白雪两飞金,行即高歌醉即吟。日月暗扶君甲子,
乾坤自与我知音。精灵灭迹三清剑,风雨腾空一弄琴。
的当南游归甚处,莫交鹤去上天寻。
云鬓双明骨更轻,自言寻鹤到蓬瀛。日论药草皆知味,
问著神仙自得名。簪冷夜龙穿碧洞,枕寒晨虎卧银城。
来春又拟携筇去,为忆轩辕海上行。
龙精龟眼两相和,丈六男儿不奈何。九盏水中煎赤子,
一轮火内养黄婆。月圆自觉离天网,功满方知出地罗。
半醉好吞龙凤髓,劝君休更认弥陀。
强居此境绝知音,野景虽多不合吟。诗句若喧卿相口,
姓名还动帝王心。道袍薜带应慵挂,隐帽皮冠尚懒簪。
除此更无馀个事,一壶村酒一张琴。
华阳山里多芝田,华阳山叟复延年。青松岩畔攀高干,
白云堆里饮飞泉。不寒不热神荡荡,东来西去气绵绵。
三千功满好归去,休与时人说洞天。
天生不散自然心,成败从来古与今。得路应知能出世,
迷途终是任埋沈。身边至药堪攻炼,物外丹砂且细寻。
咫尺洞房仙景在,莫随波浪没光阴。
自隐玄都不记春,几回沧海变成尘。玉京殿里朝元始,
金阙宫中拜老君。闷即驾乘千岁鹤,闲来高卧九重云。
我今学得长生法,未肯轻传与世人。
北帝南辰掌内观,潜通造化暗相传。金槌袖里居元宅,
玉户星宫降上玄。举世尽皆寻此道,谁人空里得玄关。
明明道在堪消息,日月滩头去又还。
日影元中合自然,奔雷走电入中原。长驱赤马居东殿,
大启朱门泛碧泉。怒拔昆吾歌圣化,喜陪孤月贺新年。
方知此是生生物,得在仁人始受传。
六龙齐驾得升乾,须觉潜通造化权。真道每吟秋月澹,
至言长运碧波寒。昼乘白虎游三岛,夜顶金冠立古坛。
一载已成千岁药,谁人将袖染尘寰。
五岳滩头景象新,仁人方达杳冥身。天纲运转三元净,
地脉通来万物生。自晓谷神通此道,谁将理性欲修真。
明明说向中黄路,霹雳声中自得神。
欲陪仙侣得身轻,飞过蓬莱彻上清。朱顶鹤来云外接,
紫鳞鱼向海中迎。姮娥月桂花先吐,王母仙桃子渐成。
下瞰日轮天欲晓,定知人世久长生。
四海皆忙几个闲,时人口内说尘缘。知君有道来山上,
何似无名住世间。十二楼台藏秘诀,五千言内隐玄关。
方知鼎贮神仙药,乞取刀圭一粒看。
割断繁华掉却荣,便从初得是长生。曾于锦水为蝉蜕,
又向蓬莱别姓名。三住住来无否泰,一尘尘在世人情。
不知功满归何处,直跨虬龙上玉京。
当年诗价满皇都,掉臂西归是丈夫。万顷白云独自有,
一枝丹桂阿谁无。闲寻渭曲渔翁引,醉上莲峰道士扶。
他日与君重际会,竹溪茅舍夜相呼。
金锤灼灼舞天阶,独自骑龙去又来。高卧白云观日窟,
闲眠秋月擘天开。离花片片乾坤产,坎蕊翻翻造化栽。
晚醉九岩回首望,北邙山下骨皑皑。
结交常与道情深,日日随他出又沈。若要自通云外鹤,
直须勤炼水中金。丹成只恐乾坤窄,饵了宁忧疾患侵。
未去瑶台犹混世,不妨杯酒喜闲吟。
因携琴剑下烟萝,何幸今朝喜暂过。貌相本来犹自可,
针医偏更效无多。仙经已读三千卷,古法曾持十二科。
些小道功如不信,金阶舍手试看么。
倾侧华阳醉再三,骑龙遇晚下南岩。眉因拍剑留星电,
衣为眠云惹碧岚。金液变来成雨露,玉都归去老松杉。
曾将铁镜照神鬼,霹雳搜寻火满潭。
铁镜烹金火满空,碧潭龙卧夕阳中。麒麟意合乾坤地,
獬豸机关日月东。三尺剑横双水岸,五丁冠顶百神宫。
闲铺羽服居仙窟,自著金莲造化功。
随缘信业任浮沈,似水如云一片心。两卷道经三尺剑,
一条藜杖七弦琴。壶中有药逢人施,腹内新诗遇客吟。
一嚼永添千载寿,一丸丹点一斤金。
琴剑酒棋龙鹤虎,逍遥落托永无忧。闲骑白鹿游三岛,
闷驾青牛看十洲。碧洞远观明月上,青山高隐彩云流。
时人若要还如此,名利浮华即便休。
紫极宫中我自知,亲磨神剑剑还飞。先差玉子开南殿,
后遣青龙入紫微。九鼎黄芽栖瑞凤,一躯仙骨养灵芝。
蓬莱不是凡人处,只怕愚人泄世机。
向身方始出埃尘,造化功夫只在人。早使亢龙抛地网,
岂知白虎出天真。绵绵有路谁留我,默默忘言自合神。
击剑夜深归甚处,披星带月折麒麟。
春尽闲闲过落花,一回舞剑一吁嗟。常忧白日光阴促,
每恨青天道路赊。本志不求名与利,元心只慕水兼霞。
世间万种浮沉事,达理谁能似我家。
日为和解月呼丹,华夏诸侯肉眼看。仁义异如胡越异,
世情难似泰衡难。八仙炼后钟神异,四海磨成照胆寒。
笑指不平千万万,骑龙抚剑九重关。
别来洛汭六东风,醉眼吟情慵不慵。摆撼乾坤金剑吼,
烹煎日月玉炉红。杖摇楚甸三千里,鹤翥秦烟几万重。
为报晋成仙子道,再期春色会稽峰。
发头滴血眼如镮,吐气云生怒世间。争耐不平千古事,
须期一诀荡凶顽。蛟龙斩处翻沧海,暴虎除时拔远山。
为灭世情兼负义,剑光腥染点痕斑。
雨雪霏霏天已暮。金钟满劝抚焦桐。诗吟席上未移刻,
剑舞筵前疾似风。何事行杯当午夜,忽然怒目便腾空。
不知谁是亏忠孝,携个人头入坐中。
未炼还丹且炼心,丹成方觉道元深。每留客有钱酤酒,
谁信君无药点金。洞里风雷归掌握,壶中日月在胸襟。
神仙事业人难会,养性长生自意吟。
铁牛耕地种金钱,刻石时童把贯穿。一粒粟中藏世界,
二升铛内煮山川。白头老子眉垂地,碧眼胡儿手指天。
若向此中玄会得,此玄玄外更无玄。
箕星昴宿下长天,凡景宁教不愕然。龙出水来鳞甲就,
鹤冲天气羽毛全。尘中教化千人眼,世上人知尔雅篇。
自是凡流福命薄,忍教微妙略轻传。
闲来掉臂入天门,拂袂徐徐撮彩云。无语下窥黄谷子,
破颜平揖紫霞君。拟登瑶殿参金母,回访瀛洲看日轮。
恰值嫦娥排宴会,瑶浆新熟味氤氲。
曾随刘阮醉桃源,未省人间欠酒钱。一领布裘权且当,
九天回日却归还。凤茸袄子非为贵,狐白裘裳欲比难。
只此世间无价宝,不凭火里试烧看。
因思往事却成憨,曾读仙经第十三。武氏死时应室女,
陈王没后是童男。两轮日月从他载,九个山河一担担。
尽日无人话消息,一壶春酒且醺酣。
垂袖腾腾傲世尘,葫芦携却数游巡。利名身外终非道,
龙虎门前辨取真。一觉梦魂朝紫府,数年踪迹隐埃尘。
华阴市内才相见,不是寻常卖药人。
万卷仙经三尺琴,刘安闻说是知音。杖头春色一壶酒,
炉内丹砂万点金。闷里醉眠三路口,闲来游钓洞庭心。
相逢相遇人谁识,只恐冲天没处寻。
曾战蚩尤玉座前,六龙高驾振鸣銮。如来车后随金鼓,
黄帝旂傍戴铁冠。醉捋黑须三岛黯,怒抽霜剑十洲寒。
轩辕世代横行后,直隐深岩久觅难。
头角苍浪声似钟,貌如冰雪骨如松。匣中宝剑时频吼,
袖里金锤逞露风。会饮酒时为伴侣,能行诗句便参同。
来年定赴蓬莱会,骑个生狞九色龙。
神仙暮入黄金阙,将相门关白玉京。可是洞中无好景,
为怜天下有众生。心琴际会闲随鹤,匣剑时磨待断鲸。
进退两楹俱未应,凭君与我指前程。
九鼎烹煎一味砂,自然火候放童花。星辰照出青莲颗,
日月能藏白马牙。七返返成生碧雾,九还还就吐红霞。
有人夺得玄珠饵,三岛途中路不赊。
天生一物变三才,交感阴阳结圣胎。龙虎顺行阴鬼去,
龟蛇逆往火龙来。婴儿日吃黄婆髓,姹女时餐白玉杯。
功满自然居物外,人间寒暑任轮回。
星辰聚会入离乡,日月盈亏助药王。三候火烧金鼎宝,
五符水炼玉壶浆。乾坤反覆龙收雾,卯酉相吞虎放光。
入室用机擒捉取,一丸丹点体纯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觉(一覺)yī jiào
(1).睡醒。后亦称一次睡眠为一觉。《列子·周穆王》:“西极之南隅,有国焉……其民不食不衣,而多眠,五旬一觉。” 唐 韩愈 《祭柳子厚文》:“人之身世,如梦一觉,其间利害,竟亦何校。”《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安老爷 心中有事,天还没亮,一觉醒在枕上,听得远寺鐘敲,沿村鸡唱。”
(2).谓全力以赴。 明 无名氏 《女学士》第三折:“想当日 周 朝文武圣明君,一觉的安社稷,定乾坤。” ——《漢語大詞典》
(2).谓全力以赴。 明 无名氏 《女学士》第三折:“想当日 周 朝文武圣明君,一觉的安社稷,定乾坤。” ——《漢語大詞典》
梦魂(夢魂)mèng hún
古人以为人的灵魂在睡梦中会离开肉体,故称“梦魂”。 唐 刘希夷 《巫山怀古》诗:“頽想卧瑶席,梦魂何翩翩。” 宋 晏几道 《鹧鸪天》词:“春悄悄,夜迢迢,碧云天共 楚 宫遥。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 谢 桥。” 元 萨都剌 《木兰花慢·彭城怀古》词:“ 楚 歌八千兵散,料梦魂应不到 江 东。”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自别 沧浪 ,梦魂常绕。” ——《漢語大詞典》
朝 zhāo/cháo《國語辭典》
朝 [ zhāo ]
名- 早晨。如:「春朝」。《詩經·小雅·何草不黃》:「哀我征夫,朝夕不暇。」《論語·里仁》:「朝聞道,夕死可矣。」
- 日、天。如:「有朝一日」、「成功在今朝」。《孟子·告子下》:「雖與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 有活力的。如:「朝氣蓬勃」。
朝 [ cháo ]
動- 古代見人皆稱「朝」。多用於卑見尊、下見上。如臣下進見君長、晚輩問候長輩。諸侯相拜見也稱為「朝」。《國語·魯語下》:「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績。」《孟子·公孫丑下》:「孟子將朝王。」
- 參拜神明。如:「朝聖」、「朝山」。《花月痕·第三回》:「前年三月初三夜,忽來與我作別,說要去南海朝觀音。」
- 對、向。如:「朝東」、「朝前」。
- 舊時君王聽政、辦事的地方。如:「朝廷」。《孟子·梁惠王上》:「使天下仕者皆欲立於王之朝。」
- 某一世系帝王的統治時期,或某位君王的統治時期。如:「漢朝」、「唐朝」、「崇禎朝」。
- 姓。如隋代有朝景煥。
紫府 zǐ fǔ
道教称仙人所居。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过紫府,金牀玉几,晃晃昱昱,真贵处也。” 前蜀 贯休 《寄天台道友》诗:“紫府称非远,清溪径不迂。”《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教他免堕红尘,早登紫府。” 康有为 《将至桂林望诸山石峰》诗:“天愍至诚割紫府,掷之 桂林 西南隅。” ——《漢語大詞典》
数 ( 數 ) shù/shǔ/shuò
数 [ shù ]
-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目。~量。~词。~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控。
- 几,几个:~人。~日。
- 技艺,学术:“今夫弈之为~,小~也”。
- 命运,天命:天~。气~。
- 一个一个地计算:不可胜~。~九。
- 比较起来突出:~得着。
- 责备,列举过错:~落。
- 谈论,述说:~说。~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 屡次:~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年 nián《國語辭典》
年 [ nián ]
名- 地球环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
- 收成、年成。如:「丰年」、「歉年」、「年景」。《新唐书·卷九十九·戴胄传》:「七月以来,霖潦未止,滨河南北,田正洿下,年之有亡未可知。」
- 年节。如:「过年」。宋·陈师道〈早春〉诗:「度腊不成雪,迎年遽得春。」《儒林外史·第一一回》:「新年正月,公子回家拜祖父、母亲的年回来。」
- 岁数、年龄。如:「盛年」、「延年益寿」、「年轻力壮」。唐·杜甫〈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 时代、时期。如:「八十年代」、「康熙年间」。唐·杜甫〈寄题江外草堂〉诗:「经营上元始,断手宝应年。」
- 人生中的某时期。如:「童年」、「青少年」、「壮年」、「老年」。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年有十二个月。如:「这件事要花四年才能完成。」
- 姓。如清代有年羹尧。
- 每年。如:「年鉴」、「年表」、「年刊」、「年产量」。
- 年节的。如:「年糕」、「年画」、「办年货」。
踪迹(蹤蹟)zōng jì
亦作“ 踪跡 ”。亦作“ 踪蹟 ”。亦作“踪蹟”。亦作“踪跡”。
(1).脚印;足迹。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明夷》:“鵠怒追求, 郭 氏之虚。不见踪跡,使伯心忧。” 前蜀 韦庄 《虎迹》诗:“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跡渐成群。” 宋 苏轼 《蔡州道上遇雪》诗之二:“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又说发觉后,如何领着众人追寻,不见踪迹。”
(2).行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跡连王,王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 唐 牟融 《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 季子 金,半生踪跡任浮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犹冀父母尚在人间,随在探访,而终无踪蹟矣。” 清 李渔 《慎鸾交·首奸》:“凡有踪蹟可疑及阴行魘魅者,即是奸党。”《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秦穆公 使人访 重耳 踪跡,知其在 楚 ,已数月矣。”
(3).事物所遗留的痕迹。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检温鐺中犹如常酒气,瓦盆中被水汤无气,都不见药踪迹,竟不测何所因託。”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洛阳染工见鬼》:“寻之数日,果见有枯井踪跡。掘之,得所弃尸。”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地处要荒,开化稍后,君臣既立,而酋长时代之遗语,踪迹未亡,则其名号,又多错杂。”
(4).前人的遗迹。多指操行、学术、书画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不师古之踪跡,犹蒙被而卧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凡字之为体,缓不如紧,润不如密,斜不如正,浊不如清。右欲重,左欲轻。考古人踪跡,其言不妄也。”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 会稽 禹穴 之间, 龙门 太史踪迹所在,兄倘亦有意乎?”
(5).交往;来往。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交游踪跡诡祕,莫有知其端者。”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臣与 修 踪跡素疎, 修 之待臣亦薄。” 清 恽敬 《答蒋如松书》:“今又三易寒暑矣,与足下踪跡不可谓不疏。”
(6).行动;行为。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后来又有一箇光棍,叫做 昌多心 ,説这箇小印记儿,入他罪不得,他既有这样踪跡,就好改做大的出首。”《文明小史》第十六回:“当下师徒五个人,因见这两人踪跡奇怪,或者是甚么新学朋友,不可当面错过,於是仍旧坐下,查看他们的行动。” 茅盾 《昙》五:“父亲近来的行动在她这面没有好的印象,而且父亲近来又常常查问她的踪迹;她实在不愿意见他。”
(7).指起居、供职。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开赵埋铭》:“观 赵 生平,不愧为忠义奇杰之士,且踪跡在吾 吴 最久。”
(8).来历;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遂携至家,拜母。母疑其踪跡,俾子遣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邬生艳遇》:“﹝丽人﹞笑曰:‘郎志在美妇,妾志在情郎,偶听高吟,知情之所钟,故冒嫌学私奔之 红拂 ,郎何必嘵嘵询踪跡。’”
(9).按行踪影迹追查、追寻。《史记·孟尝君列传》:“ 湣王 乃惊,而踪跡验问, 孟尝君 果无反谋。” 明 方孝孺 《大司农张公行状》:“妖寇有败而微服行乞民间者,后就擒,吏踪跡其宿食,逆旅家皆欲论诛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命中缺水》:“侍郎忽念此妇养育之恩,使人踪蹟之。其妇尚在,年七十餘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恐为 许 兵踪跡,故又买舟南来。” 郭沫若 《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但从这儿可以踪迹出两个渊源。 李悝 、 吴起 、 商鞅 都出于儒家的 子夏 ,是所谓 子夏氏 之儒; 慎到 和 申不害 是属于 黄 老 学派。”
亦作“踪跡”。 见“ 踪迹 ”。
亦作“踪蹟”。 见“ 踪迹 ”。 ——《漢語大詞典》
(1).脚印;足迹。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明夷》:“鵠怒追求, 郭 氏之虚。不见踪跡,使伯心忧。” 前蜀 韦庄 《虎迹》诗:“白额频频夜到门,水边踪跡渐成群。” 宋 苏轼 《蔡州道上遇雪》诗之二:“踪跡尚可寻,窟穴何足掀。”《花月痕》第四五回:“摶沙踪跡含沙射,销骨谗言刺骨悲。” 洪深 《申屠氏》第五本:“又说发觉后,如何领着众人追寻,不见踪迹。”
(2).行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淮南王 ﹞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跡连王,王使人候伺 汉 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 唐 牟融 《赠欧阳詹》诗:“为客囊无 季子 金,半生踪跡任浮沉。”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娥》:“犹冀父母尚在人间,随在探访,而终无踪蹟矣。” 清 李渔 《慎鸾交·首奸》:“凡有踪蹟可疑及阴行魘魅者,即是奸党。”《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秦穆公 使人访 重耳 踪跡,知其在 楚 ,已数月矣。”
(3).事物所遗留的痕迹。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又检温鐺中犹如常酒气,瓦盆中被水汤无气,都不见药踪迹,竟不测何所因託。”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洛阳染工见鬼》:“寻之数日,果见有枯井踪跡。掘之,得所弃尸。” 章炳麟 《文学说例》:“若夫地处要荒,开化稍后,君臣既立,而酋长时代之遗语,踪迹未亡,则其名号,又多错杂。”
(4).前人的遗迹。多指操行、学术、书画而言。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不师古之踪跡,犹蒙被而卧耳。”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凡字之为体,缓不如紧,润不如密,斜不如正,浊不如清。右欲重,左欲轻。考古人踪跡,其言不妄也。” 明 唐顺之 《与李少卿中麓书》:“ 会稽 禹穴 之间, 龙门 太史踪迹所在,兄倘亦有意乎?”
(5).交往;来往。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交游踪跡诡祕,莫有知其端者。”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六:“臣与 修 踪跡素疎, 修 之待臣亦薄。” 清 恽敬 《答蒋如松书》:“今又三易寒暑矣,与足下踪跡不可谓不疏。”
(6).行动;行为。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后来又有一箇光棍,叫做 昌多心 ,説这箇小印记儿,入他罪不得,他既有这样踪跡,就好改做大的出首。”《文明小史》第十六回:“当下师徒五个人,因见这两人踪跡奇怪,或者是甚么新学朋友,不可当面错过,於是仍旧坐下,查看他们的行动。” 茅盾 《昙》五:“父亲近来的行动在她这面没有好的印象,而且父亲近来又常常查问她的踪迹;她实在不愿意见他。”
(7).指起居、供职。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开赵埋铭》:“观 赵 生平,不愧为忠义奇杰之士,且踪跡在吾 吴 最久。”
(8).来历;出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濮州女子》:“遂携至家,拜母。母疑其踪跡,俾子遣之。”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邬生艳遇》:“﹝丽人﹞笑曰:‘郎志在美妇,妾志在情郎,偶听高吟,知情之所钟,故冒嫌学私奔之 红拂 ,郎何必嘵嘵询踪跡。’”
(9).按行踪影迹追查、追寻。《史记·孟尝君列传》:“ 湣王 乃惊,而踪跡验问, 孟尝君 果无反谋。” 明 方孝孺 《大司农张公行状》:“妖寇有败而微服行乞民间者,后就擒,吏踪跡其宿食,逆旅家皆欲论诛之。”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命中缺水》:“侍郎忽念此妇养育之恩,使人踪蹟之。其妇尚在,年七十餘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题画》:“恐为 许 兵踪跡,故又买舟南来。” 郭沫若 《十批判书·前期法家的批判》:“但从这儿可以踪迹出两个渊源。 李悝 、 吴起 、 商鞅 都出于儒家的 子夏 ,是所谓 子夏氏 之儒; 慎到 和 申不害 是属于 黄 老 学派。”
亦作“踪跡”。 见“ 踪迹 ”。
亦作“踪蹟”。 见“ 踪迹 ”。 ——《漢語大詞典》
隐 ( 隱 ) yǐn/yìn
隐 [ yǐn ]
- 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
- 伤痛:~恻。
- 怜悯:恻~之心。
- ◎ 倚,靠:~几而卧(靠着几案睡眠)。
埃尘(埃塵)āi chén
(1).尘土。《后汉书·光武帝纪上》:“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鉦鼓之声闻数百里。” 唐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诗:“眼见枝上春,落地成埃尘。” 宋 欧阳修 《同年秘书丞陈动之挽词》之一:“富贵声名岂足论,死生荣辱等埃尘。”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漢語大詞典》
(2).喻尘世。 汉 张衡 《归田赋》:“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唐 白居易 《奉和晋公侍中蒙除留守行及洛师感悦发中斐然成咏》:“鸞凤翱翔在寥廓,貂蝉萧洒出埃尘。” 宋 范成大 《西江有单鹄行》:“方知翅翎俊,可以凌埃尘。”
(3).地面上。多见于戏曲。《再生缘》第五八回:“送出仪门登了轿,忙忙的,拦轩一拱到埃尘。”京剧《盗宗卷》:“[ 张苍 唱] 张苍 撩袍跪埃尘,拜谢我主的爵禄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