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徐王应刘辈,头角咸相衰。

陆龟蒙唐代〕《袭美先辈以龟蒙所献五百言既蒙见和复示荣唱…用伸酬谢

洪范分九畴,转成天下规。河图孕八卦,焕作玄中奇。

先开否臧源,次筑经纬基。粤若鲁圣出,正当周德衰。

越疆必载质,历国将扶危。诸侯恣崛强,王室方陵迟。

歌凤时不偶,获麟心益悲。始嗟吾道穷,竟使空言垂。

首赞五十易,又删三百诗。遂令篇籍光,可并日月姿。

向非笔削功,未必无瑕疵。迨至夫子没,微言散如枝。

所宗既不同,所得亦异宜。名法在深刻,虚玄至希夷。

自从战伐来,一派纵横驰。寒谷生艳木,沸潭结流澌。

惊奔失壮士,好恶随纤儿。嬴氏并六合,势尊丞相斯。

加于挟书律,尽取坑焚之。南勒会稽颂,北恢胡亥阺.

犹怀遍巡狩,不暇亲维持。及汉文景后,鸿生方dr摫。

簸扬尧舜风,反作三代吹。飘飖四百载,左右为藩篱。

邺下曹父子,猎贤甚熊罴。发论若霞驳,裁诗如锦摛。

徐王应刘辈,头角咸相衰。或有妙绝赏,或为独步推。

或许润色美,或嫌诋诃痴。倏以中利病,且非混醇醨.

雅当乎魏文,丽矣哉陈思。不肯少选妄,恐贻后世嗤。

吾祖仗才力,革车蒙虎皮。手持一白旄,直向文场麾。

轻若脱钳釱,豁如抽扊扅。精钢不足利,騕褭何劳追。

大可罩山岳,微堪析毫厘。十体免负赘,百家咸起痿。

争入鬼神奥,不容天地私。一篇迈华藻,万古无孑遗。

刻鹄尚未已,雕龙奋而为。刘生吐英辩,上下穷高卑。

下臻宋与齐,上指轩从羲。岂但标八索,殆将包两仪。

人谣洞野老,骚怨明湘累。立本以致诘,驱宏来抵隵.

清如朔雪严,缓若春烟羸。或欲开户牖,或将饰缨緌.

虽非倚天剑,亦是囊中锥。皆由内史意,致得东莞词。

梁元尽索虏,后主终亡隋。哀音但浮脆,岂望分雄雌。

吾唐揖让初,陛列森咎夔。作颂媲吉甫,直言过祖伊。

明皇践中日,墨客肩参差。岳净秀擢削,海寒光陆离。

皆能取穴凤,尽拟乘云螭。迩来二十祀,俊造相追随。

余生落其下,亦值文明时。少小不好弄,逡巡奉弓箕。

虽然苦贫贱,未省亲嚅ev.秋倚抱风桂,晓烹承露葵。

穷年只败袍,积日无晨炊。远访卖药客,闲寻捕鱼师。

归来蠹编上,得以含情窥。抗韵吟比雅,覃思念棿摛。

因知昭明前,剖石呈清琪。又嗟昭明后,败叶埋芳蕤。

纵有月旦评,未能天下知。徒为强貔豹,不免参狐狸。

谁蹇行地足,谁抽刺天鬐.谁作河畔草,谁为洞中芝。

谁若灵囿鹿,谁犹清庙牺。谁轻如鸿毛,谁密如凝脂。

谁比蜀严静,谁方巴賨赀。谁能钓抃鳌,谁能灼神龟。

谁背如水火,谁同若埙篪。谁可作梁栋,谁敢驱谷蠡。

用此常不快,无人动交铍。空消病里骨,枉白愁中髭。

鹿门先生才,大小无不怡。就彼六籍内,说诗直解颐。

顾我迷未远,开怀溃其疑。初开凿本源,渐乃疏旁支。

邃古派泛滥,皇朝光赫曦。揣摩是非际,一一如襟期。

李杜气不易,孟陈节难移。信知君子言,可并神明蓍。

枯腐尚求律,膏肓犹谒医。况将太牢味,见啖逋悬饥。

今来置家地,正枕吴江湄。饵薄钩不曲,跫然守空坻。

嘿坐无影响,唯君款茅茨。抽书乱签帙,酌茗烦瓯栖.

或伴补缺砌,或偕诣荒祠。孤筇倚烟蔓,细木横风漪。

触雨妨扉屦,临流泥江蓠。既狎野人调,甘为豪士訾。

不敢负建鼓,唯忧掉降旗。希君念馀勇,挽袖登文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应刘头角

徐 xú《國語辭典》

徐 [ xú ]

  1. 缓慢。宋·苏轼〈赤壁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宋·宗泽〈早发〉诗:「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
  1. 大陆地区徐州的省称。
  2. 国名。周朝初年徐族所建,为吴国所灭。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安徽省泗县北。
  3. 姓。如明代有徐光启。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应刘(應劉)yìng liú
汉 末 建安 文人 应瑒 、 刘桢 的并称。二人均为 曹丕 、 曹植 所礼遇。后亦用以泛称宾客才人。 唐 张说 《唐故广州都督甄公碑》:“曰兴曰比,阶 应 刘 之閫奥;或草或真,藏 钟 张 之筋骨。” 宋 范仲淹 《览秀亭》诗:“开樽揖明月,席上皆 应 刘 。” 明 谢榛 《送王侍御按河南》诗:“知君最爱 应 刘 赋,更向 西园 一寄声。”  ——《漢語大詞典》
辈 ( 輩 ) bèi
辈 [ bèi ]
  1. 家族的世代,泛指人际的一种先后次第:~分。先~。长(zhǎng )~。后~。晚~。前~。
  2. 等,类(指人):吾~。尔~。~出。无能之~。
  3. 人活着的时间,毕生:我这一~子。
  4. 车百辆,亦指分行列的车。
头角(頭角)tóu jiǎo
(1).犹头绪,端绪。《礼记·学记》“开而弗达” 汉 郑玄 注:“开,为发头角。” 孔颖达 疏:“开,谓开发事端。但为学者开发大义头角而已,亦不事事使之通达也。”《三国志·吴志·韦曜传》:“又《吴书》虽已有头角,敍赞未述。”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然此等復不谓挺无所知也,皆復粗开头角,或妄沽名。” 章裕昆 《文学社武昌首义纪实》:“ 湖北 革命日露头角, 谭人凤 衔 孙中山 命来 鄂 视察,籍策其成。”
(2).比喻青少年的气概或才华。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妻 李氏 ,生子纔七岁,头角秀异,天资聪敏,取名 世道 。” 清 洪升 《长生殿·贿权》:“失意空悲头角,伤心更陷罗罝。” 冰心 《我的邻居》:“几年来她的一切进步都很快……在文学界上渐渐的露了头角。”
(3).指优胜者。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大中 年, 薛保逊 为举场头角,人皆体傚,方作门状。”
(4).指出众;优胜。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曲内妓之头角者为都知, 举举 、 降真 是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三折:“待和你争甚么头角,辩甚的衷肠,惜甚的皮毛。”
(5).头上长的角。 宋 苏轼 《陈守道》诗:“共见利欲饮食事,各有爪牙头角争。” 宋 苏舜钦 《和菱溪石歌》:“麒麟才生头角异, 混沌 虽死窍凿存。”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目光如炬,吐火燄燄,鳞甲头角皆现。”
(6).指头额、额角。 清 荒江钓叟 《月球殖民地》第四回:“各自争先出外,也有挤破头角的,也有跌伤手足的,也有落下釵环首饰的。”
(7).指物体顶端。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雪里,处处偶然露出些头角。”
(8).梳在儿童头顶两旁的发辫。《金瓶梅词话》第四二回:“揪着头角儿拖到前边,凿了两个栗爆。”
(9).借指童年。 清 钱谦益 《都察院左都御史邹元标授资政大夫制·祖母欧阳氏加赠夫人》:“至其詒厥孙谋,辟咡相詔,能使节义道德之士,出于襁褓头角之中。”
(10).指面貌。 清 李渔 《怜香伴·议迁》:“我原籍 绍兴 ,本姓 石氏 ,不如返舍归宗,立志功名,改换头角,然后来报讐雪耻便了。”  ——《漢語大詞典》
咸 ( 鹹 ) xián《國語辭典》

咸 [ xián ]

  1.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1.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2.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1.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2. 姓。如漢代有咸宣。
相 xiāng/xiàng《國語辭典》

相 [ xiāng ]

  1. 彼此、交互,两方面都进行的。如:「互相」、「守望相助」、「两地相思」。《庄子·大宗师》:「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2. 比较一下,合并著说两方面比较的结果。如:「相异」、「相像」、「相得益彰」、「旗鼓相当」。
  1. 由交互的意义演变为单方面的意义,表示动作是由一方对另一方进行。如:「有事相烦」、「实不相瞒」。《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
  1. 姓。如明代有相世芳。

相 [ xiàng ]

  1. 审视、察看。《说文解字·目部》:「相,省视也。」《左传·隐公十一年》:「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又见沈炼一表非俗,立住了脚,相了一回。」
  2. 占视、辨察,以断吉凶祸福。如:「相字」。《周礼·地官·大司徒》:「以相民宅,而知其利害。」《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相君之面,不过封侯,又危不安。」
  3. 辅佐、帮助。如:「相夫教子」。《易经·泰卦·象曰》:「辅相天地之宜。」《书经·大诰》:「周公相成王。」
  4. 掌管、治理。《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而楚所相也。」唐·柳宗元〈梓人传〉:「是足为佐天子、相天下法矣,物莫近乎此也。」
  5. 挑选、选择。《三国演义·第六五回》:「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1. 容貌、外形、模样。如:「长相」、「福相」、「吃相」、「窘相」、「穷酸相」。《西游记·第三五回》:「(孙行者)​现了本相。」
  2. 职官名:➊ ​ 百官之长,辅佐国君治理国政的人。如:「宰相」、「丞相」、「相国」。➋ ​ 古代典礼中,辅导行礼的人。如:「傧相」。《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 搀扶瞎子的人。《荀子·成相》:「人主无贤,如瞽无相。」
  4. 乐器名。似鼓,敲击以控制音乐节拍。《礼记·乐记》:「始奏以文,复乱以武,治乱以相。」汉·郑玄·注:「相,即拊也,亦以节乐。拊者以韦为表,装之以糠。糠,一 名相,因以名焉。」
衰 shuāi/cuī《國語辭典》

衰 [ shuāi ]

  1. 減退、由強盛而微弱。《楚辭·屈原·九章·涉江》:「余幼好比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禮記·王制》:「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飽。」
  2. 閩南方言。義同祟。指倒楣,運氣差。如:「今天真衰,無緣無故碰了個大釘子。」

衰 [ cuī ]

  1. 用粗麻布做成的毛邊喪服。《禮記·喪服小記》:「斬衰,括髮以麻。為母,括髮以麻,免而以布,齊衰惡笄以終喪。」
  1. 依一定的等級層遞而降。《管子·小匡》:「相地而衰其政,則民不移矣。」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