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只消怜取董娇饶。

晁补之宋代〕《临江仙

离别寻常今白首,更须竹雨萧萧。不应都占世间豪。清风居士手,杨柳洛城腰。
文字功名真自误,从今好月良宵。只消怜取董娇饶。修门君自到,不用我词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只消娇饶

只消 zhǐ xiāo
只须;只要。 宋 范成大 《早衰》诗:“晚景只消如此过,不堪拈出教儿童。”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只因俺国陆有 天山 ,水有 鸭緑 ,极其险隘,只消一人把守,随你大 唐 百万军马,不能飞越。”《西游记》第五八回:“ 沙僧 道:‘我们那算得走路,若是我大师兄,只消一二日,可往回也。’” 鲁迅 《书信集·致刘岘》:“只消一看, 日本 木刻界的潮流,就大略可见了。”  ——《漢語大詞典》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取 qǔ《國語辭典》

取 [ qǔ ]

  1. 拿。如:「取款」、「各取所需」、「探囊取物」。唐·常建〈宿五度溪仙人得道处〉诗:「前溪遇新月,聊取玉琴弹。」
  2. 得到。如:「取乐」、「取暖」、「取信于人」。
  3. 接受、收受。如:「分文不取」。《孟子·离娄下》:「可以取,可以无取,取伤廉。」
  4. 捕捉。《诗经·豳风·七月》:「取彼狐貍,为公子裘。」
  5. 选择。如:「取士」、「取景」、「取道」、「取名」。《三国演义·第六三回》:「统令魏延为先锋,取南小路而进。」
  6. 求、寻求。如:「自取灭亡」。《文选·张衡·西京赋》:「列爵十四,竞媚取荣。」
  7. 迎娶。《诗经·豳风·伐柯》:「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庄公取齐女为夫人曰哀姜。」通「娶」。
  1. 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进行。唐·杜秋娘〈金缕衣〉诗:「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1. 姓。如宋代有取希作。
董 dǒng《國語辭典》

董 [ dǒng ]

  1. 董事或董事長的簡稱。如:「校董」、「常董」、「李董」。
  2. 參見「古董 」條。
  3. 姓。如漢代有董仲舒。
  1. 監督。如:「董理」。《書經·大禹謨》:「戒之用休,董之用威。」《文選·陸機·漢高祖功臣頌》:「肅肅荊王,董我三軍。」
  2. 匡正。《後漢書·卷六七·岑晊傳》:「雖在閭里,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唐·魏徵〈論時政疏〉:「雖董之以嚴刑,震之以威怒。」
娇饶(嬌饒)jiāo ráo
(1).娇纵;娇宠。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者,君之第三子也。生晚,为二亲所娇饶,不早见督以书史。” 唐 元稹 《哭女樊四十韵》:“为占娇饶分,良多眷恋诚。”
(2).柔美妩媚。 唐 郑谷 《海棠》诗:“穠丽最宜新著雨,娇饶全在欲开时。” 宋 王安石 《杏花》诗:“俯窥娇嬈杏,未觉身胜影。”
(3).美人名。指美人。《玉台新咏》载有 汉 宋子侯 《董娇饶》诗。 唐 杜甫 《春日戏题恼郝使君》诗有“佳人屡出 董娇饶 ”句。 唐 温庭筠 《题柳》诗:“香随 静婉 歌尘起,影伴 娇饶 舞袖垂。”参见“ 娇嬈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