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卢象〔唐代〕《八月十五日象自江东止田园移庄…诗三首(俱见王维集)》
谢病始告归,依然入桑梓。家人皆伫立,相候衡门里。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畴类皆长年,成人旧童子。上堂家庆毕,愿与亲姻迩。
论旧或馀悲,思存且相喜。田园转芜没,但有寒泉水。
衰柳日萧条,秋光清邑里。入门乍如客,休骑非便止。
中饮顾王程,离忧从此始。
两妹日长成,双鬟将及人。已能持宝瑟,自解掩罗巾。
念昔别时小,未知疏与亲。今来识离恨,掩泪方殷勤。
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同居虽渐惯,见人犹默默。
宛作越人言,殊乡甘水食。别此最为难,泪尽有馀忆。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家人 jiā rén
(1).家中的人;一家人。《诗·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公拜手稽首,受命白玉墀,曰:‘臣敢辞难,此亦何等时,家人安足谋,妻子不必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南江野人》:“ 南江 有二野人,能手格猛虎,恒擘獐鹿啖之,悬崖絶壁,腾上如鸟隼,虽其家人亲戚招之,疾走不顾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虽然他是大军统帅,号称 闯王 ,但是当时农民军中的礼节和体制还不严格,大家相处象家人一样,所以几位大将见他进来并没有起立相迎。”
(2).平民;平民之家。《左传·哀公四年》:“ 公孙翩 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 孔颖达 疏:“入於凡人之家。”《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欒布 者, 梁 人也。始 梁王 彭越 为家人时尝与 布 游。” 司马贞 索隐:“谓居家之人,无官职也。” 宋 苏轼 《策别十二》:“往者 河西 用兵,而家人子弟皆籍以为军。”
(3).旧时对仆人的称呼。《汉书·儒林传·辕固传》:“ 竇太后 好《老子》书,召问 固 。 固 曰:‘此家人言耳。’” 颜师古 注:“家人言僮隶之属。”《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滕大尹 写个照帖,给与 善述 为照,就将这房家人判与 善述 母子。” 巴金 《家》十五:“此外,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佣,都是在这个家里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家人’。”
(4).指部属。《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众官皆告曰:‘先斩家人,於军不利。’ 金旋 乃喝退 巩志 ,自率出兵。”
(5).指妇女。《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曹衮 ﹞ 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至若榴花似火,家人摘以簪头;凤草飞红,绣女敲而染指。”
(6).《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下离上巽。内容是论治家之道。《易·家人》:“家人,利女贞。” 孔颖达 疏:“家人者,卦名也,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谓之家人。” ——《漢語大詞典》
(2).平民;平民之家。《左传·哀公四年》:“ 公孙翩 逐而射之,入於家人而卒。” 孔颖达 疏:“入於凡人之家。”《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欒布 者, 梁 人也。始 梁王 彭越 为家人时尝与 布 游。” 司马贞 索隐:“谓居家之人,无官职也。” 宋 苏轼 《策别十二》:“往者 河西 用兵,而家人子弟皆籍以为军。”
(3).旧时对仆人的称呼。《汉书·儒林传·辕固传》:“ 竇太后 好《老子》书,召问 固 。 固 曰:‘此家人言耳。’” 颜师古 注:“家人言僮隶之属。”《古今小说·滕大尹鬼断家私》:“ 滕大尹 写个照帖,给与 善述 为照,就将这房家人判与 善述 母子。” 巴金 《家》十五:“此外,一个男仆和一个女佣,都是在这个家里做了十年以上的‘老家人’。”
(4).指部属。《三国演义》第五三回:“众官皆告曰:‘先斩家人,於军不利。’ 金旋 乃喝退 巩志 ,自率出兵。”
(5).指妇女。《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衮传》:“﹝ 曹衮 ﹞ 太和 二年就国,尚约俭,教敕妃妾纺绩织絍,习为家人之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五月·时品》:“至若榴花似火,家人摘以簪头;凤草飞红,绣女敲而染指。”
(6).《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下离上巽。内容是论治家之道。《易·家人》:“家人,利女贞。” 孔颖达 疏:“家人者,卦名也,明家内之道,正一家之人,故谓之家人。” ——《漢語大詞典》
皆 jiē《國語辭典》
皆 [ jiē ]
副- 全、都,統括之詞。如:「草木皆兵」、「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眾人皆醉,我獨醒。」《孟子·告子下》:「人皆可以為堯舜。」唐·白居易〈長恨歌〉:「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 並、同。《儀禮·聘禮》:「大夫奉束帛入,三揖皆行,至于階。」通「偕」。
伫立(佇立)zhù lì
亦作“伫立”。
(1).久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2).泛指站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计 河南 诸军,朝夕北向, 恒 魏 之亡,可佇立而须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倾耳佇立,若有听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愫芳 佇立发痴。” 柯云路 《三千万》:“ 丁猛 凝视着窗外伫立了一会儿。” ——《漢語大詞典》
(1).久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2).泛指站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计 河南 诸军,朝夕北向, 恒 魏 之亡,可佇立而须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倾耳佇立,若有听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愫芳 佇立发痴。” 柯云路 《三千万》:“ 丁猛 凝视着窗外伫立了一会儿。” ——《漢語大詞典》
相候 xiāng hòu
等候。《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 李八百 道:‘我数合与你同升,故在此相候。’”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天气大热,我也不在书店相候了。”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只要请先生指定一个日期及时间(下午),我当案时在内山书店相候。” ——《漢語大詞典》
衡门(衡門)héng mén
(1).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诗·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朱熹 集传:“衡门,横木为门也。门之深者,有阿塾堂宇,此惟横木为之。”《汉书·韦玄成传》:“圣王贵以礼让为国,宜优养 玄成 ,勿枉其志,使得自安衡门之下。” 颜师古 注:“衡门,谓横一木於门上,贫者之所居也。” 郁达夫 《木曾川看花》诗:“原野青青春事繁,鸣禽诱我出衡门。”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隐者所居。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尔乃潜隐衡门,收朋勤诲,童蒙赖焉,用袪其蔽。” 晋 陶潜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诗:“寝跡衡门下,邈与世相絶。”
(3).专指隐者所居屋舍之门。 唐 刘沧 《赠隐者》诗:“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緑苔。”
(4).帝王殿前侍卫的人。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衡门十人,队长一人,选诸武力絶伦者为之,上御后殿,则执檛东西对立於殿前,亦古之虎賁人门之类也。” 章炳麟 《官制索隐》:“ 汉 时为天子主门者又有黄门,黄门復即横门、衡门。”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名-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