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洒落襟怀,一笑乾坤大,高谈云雾开。

周德清元代〕《【南吕】一枝花_遗张伯元正

遗张伯元

正伯牙志未谐,遇钟子心能解。使高山群虎啸,要流水老龙哀。洒落襟怀,一笑乾坤大,高谈云雾开。几行北雁吞声,一片西山失色。

【梁州】无人我惊心句险,有江山空日烟埋。相逢尽是他乡客。我淹吴楚,君显江淮。雄游海宇,挺出人材。箕裘事业合该,簪缨苗裔传来。大胸襟进履圯桥,壮游玩乘槎大海,老风波走马章台。千载,后代,子孙更风流煞!万一见此豪迈。玉有润难明借月色,出落吾侪。

【隔尾】向管中窥豹那知外?坐井底观天又出来。运斧般门志何大!出削个好歹,但成个架格,未敢望将如栋梁采。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洒落襟怀一笑乾坤高谈云雾

洒落(灑落)sǎ luò
(1).散落。 晋 潘岳 《秋兴赋》:“庭树槭以洒落兮,劲风戾而吹帷。” 唐 张九龄 《湖口望庐山瀑布泉》诗:“奔飞流杂树,洒落出重云。”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一片淡淡的夕阳透过窗子微弱地洒落在桌子上的菊花瓣上。”
(2).亦作“ 洒乐 ”。洒脱飘逸,不拘束。《南史·萧子显传》:“ 子显 风神洒落,雍容闲雅,简通宾客,不畏鬼神。” 元 周德清 《一枝花·遗张伯元》套曲:“洒落襟怀,一笑乾坤大,高谈云雾开。” 明 汪廷讷 《广陵月》第一出:“况復襟怀洒乐,怕容易霜凋 潘 鬓。”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归至中途,遇一少年,跨蹇从油碧车,丰姿洒落。” 茅盾 《虹》六:“正是这新发生的你的神经过敏,使得你近来变了,变成不像从前那样的伉爽洒落。”
(3).指东西雅致不俗。 宋 司马光 《和利州鲜于转运公居八咏·竹轩》:“兹轩最洒落,歷歷种琅玕。”
(4).融洽无拘谨。 唐 杜甫 《公安县怀古》诗:“洒落君臣契,飞腾战伐名。” 仇兆鳌 注引 胡夏客 曰:“ 先主 之待 关 张 ,谊同兄弟,其得 孔明 ,欢如鱼水,所谓‘洒落君臣契’也。” 金 元好问 《蜀昭烈庙》诗:“君臣洒落知无恨,庸 蜀 崎嶇亦可怜。”
(5).亦作“ 洒乐 ”。纵情欢乐。《西游记》第二六回:“那些老儿,正然洒乐。” 清 洪升 《长生殿·合围》:“打的鸟兽,散给众军。就此高坡上,把人马歇息片时。大家炙肉煖酒,番姬每歌的歌,舞的舞,洒落一回者。” 清 洪升 《长生殿·骂赋》:“今日聚集百官,在 凝碧池 上做个太平筵宴,洒乐一回。”
(6).放浪,不受拘束。《红楼梦》第六五回:“ 三姐 自己高谈阔论,任意挥霍,村俗流言,洒落一阵,由着性儿拿他弟兄二人嘲笑取乐。”
(7).奚落。数说别人过失或短处。《红楼梦》第九八回:“ 紫鹃 本来深恨 宝玉 ,见如此,心里已回过来些,又有 贾母 、 王夫人 都在这里,不敢洒落 宝玉 。”
(1).分散地落下。 宋 王安石 《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方诸承水调幻药,洒落生綃变寒暑。” 宋 晁冲之 《以承宴墨赠僧法一》诗:“银钩洒落桃花牋,牙床磨试红丝研。”
(2).潇洒;飘逸;豁达。 南朝 梁 江淹 《齐司徒右长史檀超墓铭》:“高志洒落,逸气寂寥。”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刘道昌》:“﹝ 刘道昌 ﹞梦道士持一卷书置其袖……既寤,书在袖间,顿觉神思洒落,视其文,盖符咒之术。” 明 王锜 《寓圃杂记》卷上:“ 敬中 为人襟度洒落,刻意翰词,有所作,人争传之。” 清 魏之琇 《台城路·云溪自湖墅移居东郊》词:“白石风流,清松洒落,又向如今重见。”
(3).爽快利落。《水浒传》第十五回:“ 阮 家三弟兄见 晁盖 人物轩昂,语言洒落……好生欢喜。” 明 祁麟佳 《错转轮》第一出:“好洒落也,今日閒暇且把千劫模糊的事情与先生勘辨一番。” 黄中黄 《孙逸仙》:“直情者, 孙 党也。洒落者,三合会派也。”
(4).爽朗。 宋 陈亮 《乙巳秋与朱元晦书》:“使 孔子 在时,必持出其光明以附於长长开眼者之后,则其利欲一时涴世界者,如浮翳尽洗而去之,天地清明,赫日长在,不亦恢廓洒落,閎大而端正乎。” 金 周昂 《水南晚眺》诗:“洒落高秋气,飞腾志士心。”
(5).用尖刻的语言数说他人的不是,令其难堪。《红楼梦》第七回:“那 焦大 又恃 贾珍 不在家,即在家亦不好怎样他,更可以任意洒落洒落。”  ——《漢語大詞典》
襟怀(襟懷)jīn huái
胸怀;怀抱。 晋 张华 《情》诗之三:“襟怀拥虚景,轻衾覆空牀。” 宋 晏殊 《破阵子》词:“多少襟怀言不尽,写向蛮牋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明 高攀龙 《与揭阳诸生书》:“意念高远,襟怀洒落。” 冰心 《往事二》三:“世事从头减去,感悟逐渐侵来,已滤就了水晶般清澈的襟怀。”  ——《漢語大詞典》
一笑
南北朝 荀济 赠阴梁州诗 得意在双眸,倾城犹一笑。
唐 长孙佐辅 伤故人歌妓 曾将一笑君前去,误杀几多回顾人。
唐 杨师道 阙题 两鬟百万谁论价,一笑千金判是轻。
唐 王维 齐州送祖三 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
唐 李白 陌上赠美人 美人一笑褰珠箔,遥指红楼是妾家。
唐 杜甫 能画 每蒙天一笑,复似物皆春。
唐 钱起 同王錥起居程浩郎中韩翃舍人题安国寺用上人院 狂夫入室无馀事,唯与天花一笑同。
唐 白居易 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誇胜事时正值坐衙虑囚之际走笔题长句以赠之 酡颜一笑夭桃绽,清吟数声寒玉哀。
唐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千思万虑尽如空,一笑一言真可贵。
唐 崔道融 西施 一笑不能忘敌国,五湖何处有功臣。
唐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唐 温庭筠 经李处士杜城别业 百花情易老,一笑事难忘。
唐 李群玉 赠回雪 如能买一笑,满斗量明月。
唐 韩偓 偶见 千金莫惜旱莲生,一笑从教下蔡倾。
唐 罗隐 湘中见进士乔诩 一笑有情堪解梦,数年无故不同游。
唐 陈陶 独摇手 鸳鸯翡翠承宴私,南山一笑君无辞。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二十 戏水源头指旧踪,当时一笑也难逢。  ——《骈字类编》
乾坤 qián kūn
亦作“乾川2”。
(1).《易》的乾卦和坤卦。《易·繫辞下》:“ 黄帝 尧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关雎》《礼》《冠》《昏》《易》《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明 何楷 《古周易订诂》卷一:“《周易》《乾》《坤》。”
(2).称天地。《易·说卦》:“乾为天……坤为地。” 汉 班固 《典引》:“经纬乾坤,出入三光。”《孔子家语·执辔》:“倮虫三百有六十而人为之长,此乾巛之美也。” 金 元好问 《自题中州集后》诗之三:“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谕鬼》:“岂乾坤两大中,凶顽任尔。”
(3).称日月。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 吴 楚 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杨伦 笺注引 董斯张 曰:“考《水经注》: 洞庭 湖广圆五百里,日月若出没其中。”
(4).国家;江山;天下。《敦煌曲子词·浣溪沙》:“竭节尽忠扶社稷,指山为誓保乾坤。” 宋 杨万里 《得亲老家问》诗之二:“乾坤裂未补,簪笏达何荣?”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折:“治世圣人生,指日乾坤定。” 明 吴承恩 《寄渔石唐公》诗:“青山已信公真隐,肯为乾坤出野堂。”
(5).指局势,大局。 清 秋瑾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诗:“拚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陈毅 《过贵阳》诗:“共庆长征人未老, 遵义 会议定乾坤。”
(6).指帝、后。《后汉书·皇甫规传》:“ 梁太后 临朝, 规 举贤良方正。对策曰:‘……陛下体兼乾坤,聦哲纯茂。’” 王先谦 集解引 胡三省 曰:“以坤母临朝,以君天下,行乾之德,故曰体兼乾坤。”
(7).玄虚;花招。《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牛玉圃 道:‘你放的狗屁,你弄的好乾坤哩!’”《黄绣球》第十回:“ 黄通理 道:‘你怎样去了就将近一天?又同那尼姑们弄些什么乾坤出来?’ 黄绣球 拍掌大笑説:‘这个乾坤大着呢!神仙也猜不到的。’”  ——《漢語大詞典》
大 dà/dài/tài《國語辭典》

大 [ dà ]

  1. 在體積、面積、容量、數量、強度、深度、力量等方面超過一般,或超過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而言。如:「大山」、「大河」、「大雨」、「眼睛大」、「力氣大」、「雷聲大,雨點小。」
  2. 最年長的、排行第一的。如:「大哥」、「大伯」、「大媽」。
  3. 表示尊敬之詞。如:「拜讀大作」、「尊姓大名」。
  4. 不平常、重要的、偉大的。《文選·石崇·思歸引序》:「余少有大志,夸邁流俗。」《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雖大旨同歸,所託或乖。」
  5. 時間上更前或更後,有強調的意味。如:「大前天」、「大後天」、「大年初一」。
  1. 表程度深。如:「大紅大紫」、「大吃一驚」、「大快人心」、「大搞活動」、「天已大亮」、「大有出息」。
  2. 與「不」字連用,表次數少或程度淺。如:「她不大出門見人的。」、「他不大愛抽菸。」、「小侄兒還不大會講話。」
  3. 很、非常。《漢書·卷六八·霍光傳》:「長公主大以是怨光。」
  4. 差不多、不很精確。如:「大約」、「大概」、「大略」。
  1. 與「小」相對之詞。《孟子·梁惠王上》:「小國不可以敵大。」
  2. 年紀較大的人。如:「你們一家大小都要來吃喜酒喔!」
  3. 姓。如唐代有大明,金代有大興國。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誇耀、自以為是。如:「誇大」。《禮記·表記》:「是故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大 [ tài ]

  1. 至高無上的。清·江沅《說文釋例·卷上·釋字例·大》:「古兄作『大』,不作『太』、『泰』。《易》之『大極』,《春秋》之『大子』、『大上』,《尚書》之『大誓』、『大王王季』,《史》、《漢》之『大上皇』、『大后』,後人皆讀為太。或徑改本書,作『太』及『泰』。」通「太」、「泰」。

大 [ dài ]

  1. 參見「大夫 」條。
高谈(高談)gāo tán
亦作“ 高谭 ”。
(1).侃侃而谈,大发议论。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抗为高谈,则为不逊。” 北周 庾信 《预麟趾殿校书和刘仪同》:“高谭变白马,雄辩塞 飞狐 。” 明 许承钦 《将相谈兵歌题蔡怀真画册》诗:“蟹羹鱼炙行日夕,高谈话昔情逾敦。” 茅盾 《子夜》三:“可是--平常日子高谈‘男女之大防’的,岂非就是他这班‘社会的栋梁’么?”
(2).不切实际的议论。 晋 葛洪 《抱朴子·官理》:“昔 衞灵 听圣言而数惊, 秦孝 闻高谈而睡寐。”
(3).高明的谈吐;高尚的言谈。 南朝 梁 萧统 《讲解将毕赋三十韵诗依次用》:“高谈属时胜,寡闻终自恧。” 宋 秦观 《送乔希圣》诗:“杖藜对客骋高谈,自觉胸襟辈 尧 禹 。” 清 吴伟业 《哭志衍》诗:“高谭羣儿惊,健笔小儒怍。”  ——《漢語大詞典》
云雾(雲霧)yún wù
(1).云和雾。《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吾不以龙蛇为不託於云雾之势也。” 唐 王勃 《别人》诗之二:“江上风烟积,山幽云雾多。” 元 无名氏 《争报恩》第二折:“昏惨惨云雾埋,疎剌剌的风雨节。” 巴金 《旅途杂记·筑渝道上》:“车到山顶,四周全是云雾……下了山,抬头一望,山头云雾弥漫。”
(2).比喻令人烦恼之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军次实录》引 洪□□ 《谕复敞天燕方永年诗》之三:“只为胸中云雾净,自然身列 凤凰臺 。”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二:“她的脸上带着微笑,像开花一样。云雾已经消散了。”
(3).有云雾状底纹的织物。 唐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贺端午。” 仇兆鳌 注:“云雾,谓衣上织文。”
(4).指有云雾状底纹的纸张。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瓦亭联句》:“笔倾江河纸云雾,叹颂天业包 陶 姚 。”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