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印方丈:海印波心月,塔铃天外风,一点圆明法空。
菊边
细切银丝鲙,笑簪金凤毛,酒污仙人白锦袍。教,玉人吹玉箫。木兰櫂,月明杨柳桥。
别情
鉴影羞眉月,枕痕融脸霞,不见才郎憔悴煞。他,暮春方到家。别时话,灞桥杨柳花。
客西峰
夜礼天坛月,晓餐仙洞霞,客至西峰小隐家。茶,翠岩口碧牙。松阴下,石苔铺紫花。
海印方丈
海印波心月,塔铃天外风,一点圆明法空。红,烛花天垂玉虫。梨云梦,小窗梅影重。
鸿山杨氏南园
白玉狮蛮带,紫金獬豸冠,偃月堂深愁万端。官,不如梁伯鸾。青松畔,一壶天地宽。
惠山寺
石刻维摩像,桂香兜率宫,一线甘泉饮九龙,松,翠涛翻半空。若冰洞,试寻桑苎翁。
玄元宫即事
桂子黄金树,竹阴苍玉轩,闲处闲闲玄又玄。渊,九龙山下泉。云游遍,紫霞成地仙。
借李溉之泛湖
杏雨沾罗袖,柳云迷画船,烂醉花前李谪仙。联,半篇人月圆。泥金扇,草书题王莲。
江上即事
翠树擎残月,绿波浮嫩烟,正是新晴雨后天。眠,醒吟李谪仙。沙鸥见,乱飞迎画船。
观九副使小打二首
静院春三月,锦衣来众官,试我花张董四撺。搬,柳边田地宽。湖山畔,翠窝藏玉丸。
步款莎烟细,袖悭猿臂搧,一点神光落九天。穿,万丝杨柳烟。人争羡,福星临庆元。
细切银丝鲙,笑簪金凤毛,酒污仙人白锦袍。教,玉人吹玉箫。木兰櫂,月明杨柳桥。
别情
鉴影羞眉月,枕痕融脸霞,不见才郎憔悴煞。他,暮春方到家。别时话,灞桥杨柳花。
客西峰
夜礼天坛月,晓餐仙洞霞,客至西峰小隐家。茶,翠岩口碧牙。松阴下,石苔铺紫花。
海印方丈
海印波心月,塔铃天外风,一点圆明法空。红,烛花天垂玉虫。梨云梦,小窗梅影重。
鸿山杨氏南园
白玉狮蛮带,紫金獬豸冠,偃月堂深愁万端。官,不如梁伯鸾。青松畔,一壶天地宽。
惠山寺
石刻维摩像,桂香兜率宫,一线甘泉饮九龙,松,翠涛翻半空。若冰洞,试寻桑苎翁。
玄元宫即事
桂子黄金树,竹阴苍玉轩,闲处闲闲玄又玄。渊,九龙山下泉。云游遍,紫霞成地仙。
借李溉之泛湖
杏雨沾罗袖,柳云迷画船,烂醉花前李谪仙。联,半篇人月圆。泥金扇,草书题王莲。
江上即事
翠树擎残月,绿波浮嫩烟,正是新晴雨后天。眠,醒吟李谪仙。沙鸥见,乱飞迎画船。
观九副使小打二首
静院春三月,锦衣来众官,试我花张董四撺。搬,柳边田地宽。湖山畔,翠窝藏玉丸。
步款莎烟细,袖悭猿臂搧,一点神光落九天。穿,万丝杨柳烟。人争羡,福星临庆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海印
明一统志海印寺在叠溪所城东三里悟又海印兖州府泰安州人居邹县大明禅院幼 道常梦异僧指示一旦呼弟子谓曰吾幻身不坚非久住世亲书偈毕端坐而化三日慈容如生其院上紫雾光明贯于天际邑令见之叹为真佛别又苏轼送海印禅师偈海印禅师纪公将赴峨嵋往 太子少保赵公于三衢公以三诗赠行复枉道过某于齐安亦求一偈公以元臣大老功成而归某以非才窃禄得罪而去禅师道眼了无分别 ——《骈字类编》
方丈 fāng zhàng
(1).一丈见方。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白傅 葬 龙门山 ,四方过者,必奠卮酒;塚前方丈之土,常成泥泞。” 茅盾 《锻炼》二:“窗外是不满方丈的小院子。”
(2).指方丈之食。极言肴馔之丰盛。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赵岐 注:“极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书生﹞乃於口中吐一铜盘,盘中海陆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呵!”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养焉。”
(3).初指寺院。后指僧尼长老、住持的居室。《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 张铣 注:“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象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临方丈。” 唐 欧阳詹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尼姑连忙出门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两位男性住北间,两位堂客住南间,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观住持的居室。《水浒传》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看过了 吕纯阳 、 韩湘子 跨鹤并飞的亭子……便在方丈内坐了一会。”
(5).指寺院、道观的住持。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之三:“名价皆酬百万餘,尚怜方丈讲玄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总其成。” 郁达夫 《在寒风里》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辞别了方丈,走下山来。”
(6).传说中海上神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 方丈 、 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 、 天台 。” 宋 贺铸 《海月谣》词:“顿觉 蓬莱 、 方丈 ,去人不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卧三脚木榻上,觉四体舒适,心神开朗,如居 蓬莱 、 方丈 间。”参见“ 方丈洲 ”。 ——《漢語大詞典》
(2).指方丈之食。极言肴馔之丰盛。语出《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赵岐 注:“极五味之饌食,列於前,方一丈。”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食则方丈,衣则龙章。”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贬误》:“﹝书生﹞乃於口中吐一铜盘,盘中海陆珍羞,方丈盈前。”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楔子:“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只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呵!” 梁启超 《〈史记·货殖列传〉今义》:“彼食前方丈,而市酒肉者,得以养焉。”
(3).初指寺院。后指僧尼长老、住持的居室。《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 宋 大明 五年,始立方丈茅茨,以庇经象。” 张铣 注:“言立方丈之室,覆以茅茨之草,以置经象也。”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未若天尊,躬临方丈。” 唐 欧阳詹 《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寂尔方丈内,莹然虚白间。”《清平山堂话本·戒指儿记》:“那尼姑连忙出门迎接,邀入方丈。”《人民文学》1981年第3期:“两位男性住北间,两位堂客住南间,他自己告退回方丈。”
(4).指道观住持的居室。《水浒传》第一回:“真人答道:‘容稟,詔敕权供在殿上,贫道等亦不敢开读。且请太尉到方丈献茶,再烦计议。’”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看过了 吕纯阳 、 韩湘子 跨鹤并飞的亭子……便在方丈内坐了一会。”
(5).指寺院、道观的住持。 唐 陆龟蒙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之三:“名价皆酬百万餘,尚怜方丈讲玄虚。”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八大寺》:“一寺之事,方丈总其成。” 郁达夫 《在寒风里》下:“第二天早晨一早,就辞别了方丈,走下山来。”
(6).传说中海上神山名。《史记·秦始皇本纪》:“ 齐 人 徐市 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 蓬莱 、 方丈 、 瀛洲 。”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涉海则有 方丈 、 蓬莱 ,登陆则有 四明 、 天台 。” 宋 贺铸 《海月谣》词:“顿觉 蓬莱 、 方丈 ,去人不远。”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卧三脚木榻上,觉四体舒适,心神开朗,如居 蓬莱 、 方丈 间。”参见“ 方丈洲 ”。 ——《漢語大詞典》
波心 bō xīn
水中央。 唐 白居易 《春题湖上》诗:“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一塔屹於波心。” 柯岩 《奇异的书简·美的追求者》:“也许是一片白云偶尔投影在大海的波心。” ——《漢語大詞典》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名-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塔铃(塔鈴)tǎ líng
佛塔上的风铃。 明 周永年 《泖塔上作》诗:“塔铃译佛语,簷鸟调天风。”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引 藜村 《鸡鸣棣访友》诗:“欲辨 六朝 踪,风乱塔铃语。” ——《漢語大詞典》
天外 tiān wài
(1).天之外。极言高远。 战国 楚 宋玉 《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漢語大詞典》
(2).谓极远的地方。 唐 岑参 《送崔子还京》诗:“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戴望舒 《示长女》诗:“然后,缅想着天外的父亲,把疲倦的头搁在小小的绣枕。”
(3).谓意想不到之处。《后汉书·西域传论》:“神迹诡怪,则理絶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 ——《漢語大詞典》
风 ( 風 ) fēng/fěng
风 [ fēng ]
◎ 古同“讽”,讽刺。
-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 姓。
◎ 古同“讽”,讽刺。
一点(一點)yì diǎn
(1).汉字的一种笔画。常指书画中的点画。 晋 王羲之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点,如高峰坠石。” 南朝 齐 谢赫 《古画品录·陆绥》:“体韵遒举,风彩飘然。一点一拂,动笔皆奇。” 唐 朱景玄 《唐朝名画录·李灵省》:“若画山水、竹树,皆一点一抹,便得其象,物势皆出自然。”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3).一经指点。《朱子全书》卷十二:“千条万绪,一身亲歷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元来只从一箇心中流出来。”
(4).一方面;一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漢語大詞典》
(2).表示甚少或不定的数量。 南朝 梁 江淹 《惜晚春》诗:“如获琼歌赠,一点重如金。”《景德传灯录·潭州神山僧密禅师》:“我今日一点气力也无。”《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好好的替咱们服侍老太太西去,也少尽一点子心哪。”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看看绿叶,编编旧稿,总算也在做一点事。”
(3).一经指点。《朱子全书》卷十二:“千条万绪,一身亲歷之,圣人一点他便醒,元来只从一箇心中流出来。”
(4).一方面;一部分。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十:“他们都晓得有两点,为什么我们只提一点?一万年都有两点……说只有一点,叫知其一不知其二。”
(5).一小时。一天中的第一和第十三时,也称一点。 ——《漢語大詞典》
圆明(圓明)yuán míng
(1).指圆镜明亮光洁。 唐 白居易 《以镜赠别》诗:“月破天闇时,圆明独不歇。”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沈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谓彻底领悟。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伐窣堵国》:“今产太子,当证三菩提,圆明一切智。” 宋 沈辽 《代人上杭守赵资政生辰》诗:“至诚无隐蔽,妙识造圆明。” ——《漢語大詞典》
法空 fǎ kōng
佛教语。谓诸法(物质与精神现象的总和)由因缘而生,并无独立存在的实体。《法华经·药草喻品》:“闻诸法空,心大欢喜。” 唐 李邕 《国清寺碑》序:“三归法空,一处心浄。” 吕澄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六讲:“大乘般若流行以后,法空的意义得到阐扬,成为学说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