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 还给:~还。物~原主。
-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 结局:~宿(sù)。
-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 自首。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 较长的时间:~代。古~。
-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 常常:~常。学而~习之。
-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 某一时刻:按~上班。
-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 机会:~机。待~而动。
- 姓。
落日 luò rì
夕阳。亦指夕照。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陵王墓下作》诗:“晓月发 云阳 ,落日次 朱方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落日横江老白苹,同乡停问一相亲。” 峻青 《黎明的河边·主人》:“落日的红光,把他的脸孔,照成了古铜色。” ——《漢語大詞典》
晚 wǎn《國語辭典》
晚 [ wǎn ]
名- 黄昏、日落时分。《说文解字·日部》:「晚,莫也。」清·段玉裁·注:「莫者,日且冥也。」
- 夜间。如:「晚间」、「昨晚」。《水浒传·第一○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著两把汗,当晚无事。」
- 对长辈的自称。如:「学晚」。《儒林外史·第三四回》:「极蒙台爱,恕治晚不能躬送了。」
- 将尽的。宋·陈师道〈除夜对酒赠少章〉诗:「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 继任的、后来的。如:「晚娘」。《淮南子·本经》:「晚世学者,不知道之所一体,德之所总要。」
- 迟。如:「相见恨晚」。《孔子家语·卷三·弟子行》:「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蹀躞 dié xiè
(1).小步行走。 唐 权德舆 《从叔将军宅蔷薇花开太府韦卿有题壁长句因以和作》:“环列从容蹀躞归,光风駘荡发红薇。”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长亭》:“女郎急以椀水付之,蹀躞之间,意动神流。” 冰心 《寄小读者》九:“当她在屋里蹀躞之顷,无端有‘身长玉立’四字浮上脑海。”`2.行进艰难貌。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二》:“越明日,朔风举帆,踊跃碧虚,蹀躞於黄混水,号曰 望昊洋 ,依凭 延真岛 。此皆从来人跡不到之乡。”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珊珊》:“倐一红装屏角窥客,又一老媪上堂篝灯,蹀躞颇苦。”
(3).马行貌。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赠二君子》诗:“蹀躞騶先驾,笼铜鼓报衙。” 元 萨都剌 《题画马图》诗:“四蹄蹀躞若流星,两耳尖修如削竹。”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八:“此记游耳非著作,马蹄蹀躞书生孱。”
(4).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法智》:“众求其诗,率然便诵二首云……自云:此作亦颇蹀躞。”
(5).佩带上的饰物名。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元昊 遣使戴金冠,衣緋,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 宋 张枢 《谒金门》词:“重整金泥蹀躞,红皱石榴裙褶。”《辽史·二国外记传·西夏》:“其冠用金缕贴,间起云,银纸帖,緋衣,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穿靴,秃髮,耳重环,紫旋襴六袭。”
(6).颤动。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二折:“我则见綉屏开花枝蹀躞,綺窗闲花影重叠。” 萧红 《看风筝》:“‘ 刘成 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
(7).谓浮漫不庄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若箇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 何垠 注:“蹀躞,犹云琐碎也。” ——《漢語大詞典》
(3).马行貌。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院长述旧言怀感时书事赠二君子》诗:“蹀躞騶先驾,笼铜鼓报衙。” 元 萨都剌 《题画马图》诗:“四蹄蹀躞若流星,两耳尖修如削竹。”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八:“此记游耳非著作,马蹄蹀躞书生孱。”
(4).谓事情、文字等方面费斟酌。《太平广记》卷三○五引 唐 戴孚 《广异记·王法智》:“众求其诗,率然便诵二首云……自云:此作亦颇蹀躞。”
(5).佩带上的饰物名。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九:“ 元昊 遣使戴金冠,衣緋,佩蹀躞,奉表纳旌节告敕。” 宋 张枢 《谒金门》词:“重整金泥蹀躞,红皱石榴裙褶。”《辽史·二国外记传·西夏》:“其冠用金缕贴,间起云,银纸帖,緋衣,金涂银带,佩蹀躞、解锥、短刀、弓矢,穿靴,秃髮,耳重环,紫旋襴六袭。”
(6).颤动。 明 朱权 《卓文君》第二折:“我则见綉屏开花枝蹀躞,綺窗闲花影重叠。” 萧红 《看风筝》:“‘ 刘成 不是你的儿吗?他今夜住在我家。’老人听了这话,他的胡须在蹀躞。”
(7).谓浮漫不庄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胡四相公》:“若箇蹀躞语,不宜贵人出得!” 何垠 注:“蹀躞,犹云琐碎也。” ——《漢語大詞典》
浮云(浮雲)fú yún
(1).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早一会的顾虑,像是一片浮云,给一阵风吹得了无踪影。”
(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 唐 高适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白]……絶尘、浮云。”
(3). 汉 代继 黄巾 起义之后的一支农民起义部队。《后汉书·朱儁传》:“ 浮云 、 白雀 …… 苦唒 之徒,并起山谷閒,不可胜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自古名将,止闻以智,不闻以术, 浮云 、 白雀 之徒,终致灭亡。” ——《漢語大詞典》
(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 唐 高适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白]……絶尘、浮云。”
(3). 汉 代继 黄巾 起义之后的一支农民起义部队。《后汉书·朱儁传》:“ 浮云 、 白雀 …… 苦唒 之徒,并起山谷閒,不可胜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自古名将,止闻以智,不闻以术, 浮云 、 白雀 之徒,终致灭亡。” ——《漢語大詞典》
骢 ( 驄 ) cōng
骢 [ cōng ]
- ◎ 青白色的马。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