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青天何历历,明星如白石。黄姑与织女,相去不盈尺。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银河无鹊桥,非时将安适。闺人理纨素,游子悲行役。
瓶冰知冬寒,霜露欺远客。客似秋叶飞,飘飖不言归。
别后罗带长,愁宽去时衣。乘月托宵梦,因之寄金徽。
高楼入青天,下有白玉堂。明月看欲堕,当窗悬清光。
遥夜一美人,罗衣沾秋霜。含情弄柔瑟,弹作陌上桑。
弦声何激烈,风卷绕飞梁。行人皆踯躅,栖鸟起回翔。
但写妾意苦,莫辞此曲伤。愿逢同心者,飞作紫鸳鸯。
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黄金高北斗,不惜买阳春。
石火无留光,还如世中人。即事已如梦,后来我谁身。
提壶莫辞贫,取酒会四邻。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攀花弄秀色,远赠天仙人。
香风送紫蕊,直到扶桑津。取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
相思传一笑,聊欲示情亲。
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
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馀。
达士遗天地,东门有二疏。愚夫同瓦石,有才知卷舒。
无事坐悲苦,块然涸辙鱼。
运速天地闭,胡风结飞霜。百草死冬月,六龙颓西荒。
太白出东方,彗星扬精光。鸳鸯非越鸟,何为眷南翔。
惟昔鹰将犬,今为侯与王。得水成蛟龙,争池夺凤凰。
北斗不酌酒,南箕空簸扬。
世路今太行,回车竟何托。万族皆凋枯,遂无少可乐。
旷野多白骨,幽魂共销铄。荣贵当及时,春华宜照灼。
人非昆山玉,安得长璀错。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
月色不可扫,客愁不可道。玉露生秋衣,流萤飞百草。
日月终销毁,天地同枯槁。蟪蛄啼青松,安见此树老。
金丹宁误俗,昧者难精讨。尔非千岁翁,多恨去世早。
饮酒入玉壶,藏身以为宝。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
前后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仙人骑彩凤,昨下阆风岑。海水三清浅,桃源一见寻。
遗我绿玉杯,兼之紫琼琴。杯以倾美酒,琴以闲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论珠与金。琴弹松里风,杯劝天上月。
风月长相知,世人何倏忽。
涉江弄秋水,爱此荷花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相思无由见,怅望凉风前。
去去复去去,辞君还忆君。汉水既殊流,楚山亦此分。
人生难称意,岂得长为群。越燕喜海日,燕鸿思朔云。
别久容华晚,琅玕不能饭。日落知天昏,梦长觉道远。
望夫登高山,化石竟不返。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风月(風月)fēng yuè
(1).清风明月。泛指美好的景色。《宋书·始平孝敬王子鸾传》:“上痛爱不已,拟 汉武 《李夫人赋》,其词曰:‘……徙倚云日,裴回风月。’” 唐 吕岩 《酹江月》词:“倚天长啸,洞中无限风月。”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三五:“ 江 南 环溪 的风月, 北京 南湾子 头的丝柳。”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2).指闲适之事。《梁书·徐勉传》:“常与门人夜集,客有 虞暠 求詹事五官, 勉 正色答云:‘今夕止可谈风月,不宜及公事。’故时人咸服其无私。” 鲁迅 《〈准风月谈〉前记》:“但有趣的是谈风云的人,风月也谈得,谈风月就谈风月罢,虽然仍旧不能正如尊意。”
(3).指诗文。 宋 欧阳修 《赠王介甫》诗:“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小说引子》:“编成风月三千卷,散与知音论古今。”
(4).指男女间情爱之事。 前蜀 韦庄 《多情》诗:“一生风月供惆悵,到处烟花恨别离。”《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俞太尉 是七十岁的老人家,风月之事,已是没分。”《红楼梦》第十五回:“﹝ 智能 ﹞如今长大了,渐知风月。” 徐迟 《牡丹》二:“剧中少女是以她的卖弄风情而为君王赏识的。虽然纯洁,天真无邪,然而出于本能的识得风月了。”
(5).犹风骚,风情。《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回目:“ 景阳冈 武松 打虎, 潘金莲 嫌夫卖风月。” 明 冯梦龙 《挂枝儿·叮嘱》:“我的乖乖,人前休把风月卖。”
(6).风流放荡。《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赵昂 ﹞自幼惯走花柳场中,为人风月。”《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 四娘 为人心性风月,好结识个把风流子弟,私下往来。”
(7).指嫖妓。 元 武汉臣 《玉壶春》楔子:“小官赴京,路从此过,闻知兄弟在於此处风月。”
(8).指艺人。《水浒传》第六一回:“仪表天然磊落, 梁山 上端的驰名。 伊州 古调,唱出绕梁声。果然是艺苑专精,风月丛中第一名。”
(9).指妓女。《西湖佳话·西泠韵迹》:“先生若无齐治均平的大本领,我 苏小小 风月行藏,便难效力。”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传歌》:“妾身姓 李 ,表字 贞丽 ,烟花妙部,风月名班。” ——《漢語大詞典》
长相(長相)zhǎng xiàng
相貌。也说长相儿。《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安公子 ﹞又把那 褚一官 夫妇的长相儿告诉了他一遍。” 郭澄清 《大刀记》第九章:“他还把你的长相和性体儿,向我介绍了一番。” ——《漢語大詞典》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世人 shì rén
(1).世间的人;一般的人。《楚辞·渔父》:“世人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唐 李颀 《古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红楼梦》第五二回:“世人都説,世人都信,独老祖宗不当説,不当信。”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 牛教授 若是肯就职,那就即使是出于不得已,也会被世人笑骂。”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 ——《漢語大詞典》
(2).指未出家的世俗之人,与“僧侣”相对。《无量寿经》卷下:“如是世人,不信作善得善、为道得道。” ——《漢語大詞典》
何 hé/hē/hè《國語辭典》
何 [ hé ]
代- 那里、何处。《史记·卷七○·张仪传》:「忠且见弃,轸不之楚何归乎?」唐·王勃〈滕王阁〉诗:「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 谁。《西游记·第八回》:「闹天宫搅乱蟠桃者,何也?」
- 什么。如:「何故」、「何时」。《论语·述而》:「伯夷叔齐何人也?」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 为什么。如:「何必」、「何不」、「何乐不为」。《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
- 岂、怎么。如:「何只」、「何足挂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今主非尧、舜,何能无过?」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 多么。表示程度。如:「何等」、「何其不幸」。《汉书·卷六五·东方朔传》:「割之不多,又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何晏。
倏忽 shū hū
(1).倏忽。迅疾貌。《吕氏春秋·决胜》:“儵忽往来,而莫知其方。”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下·驺虞》:“怪兽五彩,尾参於身,矫足千里,儵忽若神。”《南齐书·高帝纪下》:“机变儵忽,终古莫二。” 清 姚鼐 《祭林编修澍蕃文》:“邈不得徠归兮,儵忽以终生。”
(2).目视不明貌。《楚辞·远游》:“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 王逸 注:“儵忽,目瞑眩也。”
(3).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 儵 ,北海之神为 忽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明 唐顺之 《元阳洞》诗:“ 混沌 遇 儵忽 ,误被凿一窍。”
(4).比喻恶人。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暂能诛儵忽,长与问乾坤。” 冯诰 注:“此则用《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见《天问》。以比 训 ( 李训 )、 注 ( 郑注 )之奸毒……以‘儵忽’代雄虺,古有此例。” ——《漢語大詞典》
(2).目视不明貌。《楚辞·远游》:“视儵忽而无见兮,听惝怳而无闻。” 王逸 注:“儵忽,目瞑眩也。”
(3).传说中的神名。南海之神为 儵 ,北海之神为 忽 。《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 儵 ,北海之帝为 忽 ,中央之帝为 浑沌 。 儵 与 忽 时相与遇於 浑沌 之地, 浑沌 待之甚善。 儵 与 忽 谋报 浑沌 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 浑沌 死。” 明 唐顺之 《元阳洞》诗:“ 混沌 遇 儵忽 ,误被凿一窍。”
(4).比喻恶人。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暂能诛儵忽,长与问乾坤。” 冯诰 注:“此则用《招魂》‘雄虺九首,往来儵忽,吞人以益其心些。’亦见《天问》。以比 训 ( 李训 )、 注 ( 郑注 )之奸毒……以‘儵忽’代雄虺,古有此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