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太府堂堂,闲房愔愔。

曹摅魏晋〕《赠王弘远诗

道贵无名,德尚寡欲。俗牧其华,我执其朴。人取其荣,余守其辱。

穷巷湫隘,环堵浅局。肩墙弗暨,茅室不刘。潦必陵阶,雨则浸桷。

仰惧濡首,俯惟涂足。妻孥之陋,如彼隶仆。布裳不衽,韦带三续。

将乘白驹,归于空谷。隐士良苦,乐哉势族。

尔乐伊何,志逸乐深。太府堂堂,闲房愔愔。旱不厌日,水不患霖。

入欢卓氏,出玩秦针。宠妻怀目,嬖子娱心。华屏列曜,藻帐垂阴。

缨黻流芳,罗襦解衿。嬿婉之求,一笑千金。忽彼苦诫,甘此所钦。

言往不詶,秘其德音。

采石他山,攻璞南荆。虽无和璧,冀收瑶琼。日月愈久,曾无玉声。

倾心注耳,寂焉靡听。桃李不报,徒劳我诚。瑾不匿华,兰不秘馨。

何惜纤翰,莫慰予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太府堂堂闲房愔愔

太府 tài fǔ
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 秦 汉 并其职于司农少府。 南朝 梁 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 北齐 曰太府寺。 北周 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 唐 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 宋 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 辽 、 金 、 元 改 宋 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 明 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漢語大詞典》
堂堂 táng táng
(1).形容盛大。《晏子春秋·外篇上二》:“﹝ 齐景公 ﹞曰:‘寡人将去此堂堂国者而死乎!’”《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尔乃丰层覆之耽耽,建高基之堂堂。” 张铣 注:“堂堂,高敞貌。” 元 耶律楚材 《和孟驾之韵》:“天兵一鼓下 睢阳 ,旌旗整整阵堂堂。” 郭沫若 《访埃杂吟·金字塔》:“人狮惊岳岳,王庙忆堂堂。”
(2).形容容貌壮伟。《论语·子张》:“ 曾子 曰:‘堂堂乎 张 也,难与并为仁矣。’”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言 子张 容仪盛而於仁道薄也。”《后汉书·伏湛传》:“ 湛 容貌堂堂,国之光辉。”《红楼梦》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诚不若彼裙釵。”
(3).形容志气宏大。《汉书·萧望之传赞》:“ 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宋 岳飞 《题伏魔寺壁》诗:“胆气堂堂贯斗牛,誓将直节报君仇。”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五章:“现在我们是堂堂的革命战士,是为人民吃苦,这种苦多吃一点,就越接近胜利。”
(4).悠远;远大。 清 汪懋麟 《茶邨枉过和见投原韵》:“十年真忽忽,旧事已堂堂。” 梁启超 《过渡时代论》二:“大风泱泱,前途堂堂,生气鬱苍,雄心矞皇。”
(5).光耀;明亮。 唐 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之官便是还乡路,白日堂堂著锦衣。” 宋 叶适 《祭赵几道文》:“万古茫茫,去来堂堂。盈庭之哀,痛捨我觴。” 茹志鹃 《百合花》:“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 李季 《菊花石》诗:“虽说年老疾病多,枯树开花红堂堂,白天黑夜开会忙。”
(6).犹公然。 唐 薛能 《春日使府寓怀》诗之一:“青春背我堂堂去,白髮欺人故故生。” 清 金农 《己酉除夕》诗:“客岁更难挽,堂堂去寂然。” 邵瑞彭 《北行杂诗》:“零欢断恨堂堂去,剩水残山得得来。”
(7).象声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穴池,构木为凴槛,登之者其声堂堂焉。”
(8).鱼名。 南唐 谭峭 《化书·食化·庚辛》:“ 辛氏 之鱼可名堂堂。”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杂记·物重名》:“鲤曰六六鱼、策策、堂堂( 辛氏 之鱼名)。” 清 金农 《海会寺池上观鱼呈道禅师》诗之二:“未必岁收千百利,堂堂策策少惊呼。”
(9).乐曲名。《乐府诗集·近代曲辞·堂堂》 宋 郭茂倩 题解:“《乐苑》曰:‘《堂堂》,角调曲。 唐高宗 朝曲也。’……《堂堂》,本 陈后主 所作, 唐 为法曲。故 白居易 诗云‘法曲法曲歌堂堂’是也。” 唐 温庭筠 《堂堂》诗:“风飘客意如吹烟,纤指殷勤伤雁弦。一曲《堂堂》红烛筵,金鲸泻酒如飞泉。”  ——《漢語大詞典》
闲房(閒房)xián fáng
亦作“闲房”。
(1).空宽寂静的房屋。 三国 魏 曹植 《闺情》诗之一:“閒房何寂寞,緑草被阶庭。” 晋 陆机 《拟明月皎夜光》诗:“朗月照闲房,蟋蟀吟户庭。” 唐 李颀 《题璿公山池》诗:“指挥如意天花落,坐卧閒房春草深。”
(2).空房。《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其餘房间作为閒房以及堆东西合僕妇丫鬟的退居。”
(3).借指偏房。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是夕定情,一月不出,后竟纳之閒房。”  ——《漢語大詞典》
愔愔 yīn yīn
(1).和悦安舒貌。《左传·昭公十二年》:“祈招之愔愔,式招德音。” 杜预 注:“愔愔,安和貌。” 南朝 陈 徐陵 《劝进梁元帝表》:“邦畿济济,还见隆平。宗祀愔愔,方承多福。” 宋 王禹偁 《唱山歌》诗:“夜阑尚未闋,其乐何愔愔。” 康有为 《诗集·自序》:“玉磬鏗鏗,和管鏘鏘,铁笛裂裂,琴丝愔愔,皆自然而不可以已者哉!”
(2).幽深貌;悄寂貌。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雁飞高兮邈难寻,空肠断兮思愔愔。” 唐 韩愈 《送浮屠令纵西游序》:“乘间致密,促席接膝,讥评文章,商较人士,浩浩乎不穷,愔愔乎深而有归。” 明 汤显祖 《紫钗记·谒鲍述娇》:“客思绕无涯,青门近狭斜,愔愔陌巷是谁家?” 鲁迅 《无题》诗:“几家春裊裊,万籟静愔愔。”
(3).柔弱貌。《晋书·石弘载记》:“ 大雅 愔愔,殊不似将家子。”《资治通鉴·唐昭宗景福二年》:“上曰:‘朕不能甘心为孱弱之主,愔愔度日,坐视陵夷。’” 宋 沈辽 《读书》诗:“病骨愔愔百不如,不应投老更看书。”
(4).以指柔靡之音。 唐 牛僧孺 《守在四夷论》:“ 夏 捨淑德而嬖 妹喜 ,是色攻而亡也; 商 捨德音而耽愔愔,是声攻而亡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