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杜甫唐代〕《课小竖鉏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三首

病枕依茅栋,荒鉏净果林。背堂资僻远,在野兴清深。
山雉防求敌,江猿应独吟。泄云高不去,隐几亦无心。
众壑生寒早,长林卷雾齐。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薄俗防人面,全身学马蹄。吟诗坐回首,随意葛巾低。
篱弱门何向,沙虚岸只摧。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寒水光难定,秋山响易哀。天涯稍曛黑,倚杖更裴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青虫就日朱果封泥

青虫(青蟲)qīng chóng
(1).绿色小虫。 唐 杜甫 《课小竖锄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二:“青虫悬就日,朱果落封泥。” 闽 徐夤 《蝴蝶》诗之一:“縹緲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诗·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宋 朱熹 集传:“螟蛉,桑上小青虫也。”
(2).指青虫簪。古代妇女的发饰。 南朝 梁简文帝 《和湘东王名士悦倾城》:“衫轻见跳脱,珠概杂青虫。”
(3).指雕成虫形的青色佩玉。《南史·夷貊传上·婆利国》:“ 普通 三年,其王 频伽 復遣使 珠智 献白鸚鵡、青虫、兜鍪、瑠璃器、古贝、螺杯、杂香药等数十种。” 唐 张祜 《吴宫曲》:“玉釵斜白燕,罗带弄青虫。”
(4).喻穿绿衣者。《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 王輅 等进士数人在贼中,皆衣緑, 暀 ( 刘暀 )悉斩之,曰:‘乱我谋者,此青虫也。’”  ——《漢語大詞典》
悬 ( 懸 ) xuán
悬 [ xuán ]
  1. 挂,吊在空中:~垂。~吊。~梯。~河。~心。~念(a.挂念;b.文艺作品对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今后命运的伏笔)。~梁刺股。
  2. 没有着落,没有结束:~断。~案。~而未决。
  3. 距离远:~隔。~殊。
  4. 危险:~崖。~乎(“”读轻声)。
  5. 公开提示:~赏。
就日 jiù rì
比喻对天子的崇仰或思慕。语出《史记·五帝本纪》:“ 帝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司马贞 索隐:“如日之照临,人咸依就之,若葵藿倾心以向日也。”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序》:“固仰 长安 而就日,赴帝乡以望云。” 唐 李德裕 《奉和圣制南郊礼毕诗》:“三臣皆就日,万国望如云。”  ——《漢語大詞典》
朱果 zhū guǒ
(1).泛指呈红色的水果。 唐 李白 《北山独酌寄韦六》诗:“於焉摘朱果,兼得养玄牝。” 唐 郑概 《忆长安·六月》诗:“风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笼香透。”
(2).特指杮子。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二·杮》﹝集解﹞引《事类合璧》:“柿,朱果也,大者如楪,八棱稍扁。”
(3).《清通志·氏族一》:“我朝先世发祥于 长白山 。山之东有 布库哩山 ,下有池曰 布勒瑚里 ,相传有天女三浴于池,浴毕,有神鹊衔朱果置季女衣,季女取而吞之,遂有身。寻产一男,生而能言,体貌奇异。及长,母告之故。命曰:‘汝以 爱新觉罗 为姓,天生汝以定乱国。其往治之。’……三姓遂以女妻之,奉为国主,其乱遂定。于是居 长白山 东 鄂多理城 ,国号 满清 。”后因以朱果代称 清 朝。 清 黄遵宪 《腊月二十四日诏立皇嗣感赋》:“ 汉 家累叶子孙千,朱果祥占瓜瓞绵。” 柳亚子 《吊鉴湖秋女士》诗:“未歼朱果留遗恨,谁信红颜是党魁!”  ——《漢語大詞典》
落 là/luò/lào《國語辭典》

落 [ luò ]

  1. 脱落、凋坠。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一四:「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宋·秦观〈一斛珠·碧云寥廓〉词:「江山满眼今非昨,纷纷木叶风中落。」
  2. 掉下、降低。如:「落泪」、「落价」。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宋·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3. 陷入、掉入。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晋书·卷五四·陆云传》:「于水中顾见其影,因大笑落水,人救获免。」
  4. 除去。唐·刘长卿〈戏赠干越尼子歌〉:「厌向春江空浣沙,龙宫落发披袈裟。」《宋史·卷三○四·刘师道传》:「几道既擢第,事泄,诏落其籍,永不预举。」
  5. 掉在后面。唐·李白〈流夜郎赠辛判官〉诗:「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6. 衰败。如:「衰落」、「家道中落」。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
  7. 停留。如:「落脚」、「话音未落」。唐·刘长卿〈入桂渚次砂牛石穴〉诗:「片帆落桂渚,独夜依枫林。」
  8. 留下。如:「落款」、「不落痕迹」。
  9. 得到。《红楼梦·第三四回》:「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
  10. 归属。如:「重担落在谁身上?」唐·杜甫〈将适吴楚留别章使君〉诗:「不意青草湖,扁舟落吾手。」
  1. 掉下的、凋零的。如:「落英缤纷」。唐·白居易〈长恨歌〉:「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2. 余留的。《石点头·卷四·瞿凤奴情愆死盖》:「我只当做个老丫头,情愿以大作小,服事你终身。拾些残头落脚,量不占住你正扇差徭,一举两得,可好么?」
  3. 稀疏、冷清的。如:「寥落」、「疏落」。《史记·卷一二○·郑当时传》:「家贫,宾客益落。」
  4. 伶俐。如:「俐落」。
  1. 人所聚居的地方。如:「村落」、「部落」。唐·杜甫〈兵车行〉:「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2. 停留、停顿的地方。如:「下落」、「著落」。
  3. 量词。计算成堆成叠物品的单位。如:「一落书」、「两落碗」。
  4. 姓。如汉代有落闳。

落 [ là ]

  1. 遗漏、忘记。如:「丢三落四」、「我的皮匣子落在家里了。」
  2. 掉在后面、跟不上。如:「我们一伙人登山,他总是落在后头。」

落 [ lào ]

  1. 参见「落子」、「莲花落」等条。
  1. 降落。如:「鸟儿落在树上。」
  2. (一)​之又音。
封泥 fēng ní
(1).谓用泥封缄文书。古代文书囊笥外加绳捆扎,在绳结处以胶泥加封,上盖钤印,以防泄密、失窃。也有将简牍盛于囊内,在囊外系绳封泥者。盛行于 秦 汉 。《后汉书·百官志三》:“守宫令一人,六百石。本注曰:主御纸笔墨,及尚书财用诸物及封泥。” 唐 李林甫 《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目对封泥,手连印署。”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序〉》:“窃谓封泥之物,与古璽相表里,而官印之种类,较古璽印为尤伙,其足以考正古代官制地理者,为用至大。” 清 末以来,此项遗物发现甚多。参阅 清 吴式芬 陈介祺 《封泥考略》, 清 刘鹗 《铁云藏封泥》, 周明泰 《续封泥考略》《再续封泥考略》, 王国维 《齐鲁封泥集存》, 马衡 《封泥存真》
(2).《后汉书·隗嚣传》:“ 元 ( 王元 )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 函谷关 ,此万世一时也。”此谓守关如封泥,后因以“封泥”喻据守雄关。 唐太宗 《入潼关》诗:“弃襦怀远志,封泥负壮情。”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