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时事(時事)shí shì
(1).指合于时节而应做的事。多指农时农事而言。《周礼·地官·遂师》:“﹝遂师﹞巡其稼穡,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郑玄 注:“四时耕耨,歛艾芟地之宜,晚早不同,而有天期地泽风雨之急。”《管子·权修》:“末产不禁,则民缓於时事而轻地利。”《荀子·王制》:“论百工,审时事,辨功苦,尚完利,便备用……工师之事也。”《吕氏春秋·上农》:“时事不共,是谓大凶。”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2).指诸侯、大夫对天子的四时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士 起 将归时事於宰旅。” 杜预 注:“时事,四时贡职。”
(3).泛指贡品。 宋 苏轼 《谢大使土物启》:“归时事於宰旅,方劳远勤。”
(4).当时史实;当时情况。《史记·六国年表序》:“余於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 周元王 ,表六国时事,讫 二世 。” 汉 荀悦 《汉纪·高帝纪序》:“约撰旧书,通而叙之,揔为帝纪,列其年月,比其时事,撮要举凡,存其大体。”《隋书·律历志上》:“臣等详校前经,斟量时事,谓用铁尺,於理为便。”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 左丘明 纪 春秋 时事以失明, 司马迁 作《史记》刑诛。” 清 任泰 《质疑》:“夫作誥在诛 武庚 之后,不近言 武庚 ,必远引 紂 事,於时事为疏。”
(5).当时的政事;世事。《后汉书·窦武传》:“﹝ 竇武 ﹞常教授於大泽中,不交时事,名显 关 西。” 唐 高适 《邯郸少年行》:“以兹感叹辞旧游,更於时事无所求。” 元 萨都剌 《送王御史》诗:“宪臺自是清高甚,时事关心易白颠。” 清 周亮工 《高澄甫念太夫人踉跄别予去》诗:“惊看时事纷如此,忍道 江 南是定居。”
(6).局势;时局。《南史·韦载传》:“ 齐 军若分兵先据 三吴 之路,略地东境,则时事去矣。”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九:“ 麻徵君 知几 在 南州 ,见时事扰攘,其催科督赋如毛,百姓不安。” 清 林则徐 《次韵答姚春木》:“时事艰如此,凭谁议海防。”
(7).一时之事。形容时间短暂。 宋 王安石 《金山寺》诗之五:“丹楼碧阁皆时事,只有江山古到今。”
(8).最近期间的国内外大事。 沙汀 《意外》:“而且,正如他所表白过的一样,他也存心认真读书,不问时事。” 王西彦 《古城的忧郁·灾祸》:“往往国内的时事最需要向人民报告解释时,他却不得不去谈些最空泛最不相关的国内小问题。” ——《漢語大詞典》
悠悠 yōu yōu
(1).思念貌;忧思貌。《诗·邶风·终风》:“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郑玄 笺:“言我思其如是,心悠悠然。”《后汉书·章帝纪》:“中心悠悠,将何以寄?” 唐 乔知之 《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元 乔吉 《金钱记》第三折:“心绪悠悠,不明白这场迤逗。”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漢語大詞典》
(2).辽阔无际;遥远。《诗·王风·黍离》:“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毛 传:“悠悠,远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九:“世路廓悠悠, 杨朱 所以止。” 康有为 《除夕答从兄弟沛然秀才时将入京上书》诗:“鼎鼎百年言笑速,悠悠万里别离难。”
(3).久长;久远。《楚辞·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唐 杜甫 《发秦州》诗:“大哉乾坤内,吾道长悠悠。” 唐 白居易 《长恨歌》:“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明 李东阳 《次钱与谦修撰韵》:“有口莫问天,天道长悠悠。” 韩北屏 《非洲夜会·非斯印象》:“我们可以从那里读到历史的章节,可以辨认出悠悠岁月的容貌。”
(4).连绵不尽貌。 晋 左思 《吴都赋》:“直衝涛而上瀨,常沛沛以悠悠。”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暉脉脉水悠悠。” 清 许承钦 《回风矶》诗:“长年憎去楫,贾客怨回风,不分乾坤意,悠悠尽向东。” 朱德 《花溪》诗:“春风送暖百花开,流水悠悠曲折回。”
(5).众多貌。《史记·孔子世家》:“ 桀溺 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后汉书·朱穆传》:“然而时俗或异,风化不敦,而尚相诽谤,谓之臧否。记短则兼折其长,贬恶则并伐其善。悠悠者皆是,其可称乎!” 李贤 注:“悠悠,多也。称,举也。” 晋 傅玄 《两仪诗》:“日月西流景东征,悠悠万物殊品名。” 唐 欧阳詹 《怀忠赋》:“欲悠悠而罔极,毒浩浩其无涯。” 宋 曾巩 《雪后》诗:“风光苒苒流双轂,人事悠悠寄一枰。”
(6).世俗;一般。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二:“摆脱悠悠谈,请从余听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师友》:“僕以礼处足下,则足下长者,僕心未忍;欲以故人处足下,则虑悠悠之人,以僕为诡。” 明 何景明 《赠李献吉》诗之三:“悠悠行路子,谁为识其音。” 清 钮琇 《觚賸续编·张羽军》:“大丈夫一日定交,则终身生死以之。彼须金而结者,悠悠世上人耳,非所望於公也。”
(7).引申为庸俗,荒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冷生》:“大笑成文,亦一快事,何至以此褫革,如此主司,寧非悠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然官宰悠悠,竖人毛髮,刀震震入木,何惜不略移牀上半尺许哉?” 何垠 注:“悠悠,繆悠也。”
(8).指世俗之人,众人。《宋书·刘穆之传》:“﹝ 诸葛长民 ﹞乃屏人谓 穆之 曰:‘悠悠之言,皆云太尉与我不平。’” 宋 苏舜钦 《答和叔春日舟行》诗:“寄语悠悠莫疑我,五湖今作狎鸥翁。”
(9).飘动貌。《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 唐 武元衡 《长安叙怀寄崔十五》诗:“萧萧霓旌合仙仗,悠悠剑佩入炉烟。” 臧克家 《泪--悼念周总理》诗:“半旗悠悠,秋风漫吹。”
(10).动荡;飘忽不定。《孔丛子·对魏王》:“今天下悠悠,士亡定处,有德则往,无德则去。” 唐 元稹 《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诗之一:“知得共君相见否,近来魂梦转悠悠。”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三折:“还只道沉沉的卧著床褥,谁知他悠悠的赴了冥途。” 周肖 《霞岛》第六章:“夜深了,乳白色的夜雾飘飘悠悠,漫上了座落在半坡的操场。”
(11).游荡貌;懒散不尽心貌。 唐 高适 《涟上送别王秀才》诗:“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朱子语类》卷六七:“某病后,自知日月已不多,故欲力勉。诸公不可悠悠!” 明 王廷相 《雅述上》:“机虽日发乎前,不过悠悠坐视而已,此国事所以日不可为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折狱》:“世之折狱者,非悠悠置之,则縲繫数千人而狼籍之耳。”
(12).闲适貌。《梁书·张充传》:“若廼飞竿钓渚,濯足沧洲;独浪烟霞,高卧风月。悠悠琴酒,岫远谁来;灼灼文谈,空罢方寸。”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金 麻革 《晚步张巩田间》诗:“悠悠独鸟穿云下,策策寒乌掠日飞。” 清 卓尔堪 《雨中过秋浦》诗:“岸花红寂寂,江鸟白悠悠。”
(13).形容声音气息缓慢细长。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夜静羣动息,蟪蛄声悠悠。”《水浒传》第八一回:“ 李师师 执盏擎杯,亲与 燕青 回酒谢唱,口儿里悠悠放出些妖嬈声嗽,来惹 燕青 。”《儿女英雄传》第六回:“ 安公子 此时已是魂飞魄散,背了过去,昏不知人,只剩得悠悠的一丝气儿在喉间流留。”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 愫方 :(悠悠地)也许有一天我会离开。”
(14).黝黑幽暗貌。悠,通“ 儵 ”。 南朝 梁简文帝 《华阳陶先生墓志铭》:“鬱鬱方崖,悠悠洞天,三山白鹤,何时復旋。”《西游记》第六一回:“只杀得星不光兮月不皎,一天寒雾黑悠悠。” ——《漢語大詞典》
吾 wú/yù《國語辭典》
吾 [ wú ]
代- 我。《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楚辭·屈原·離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我的。《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唐·杜甫〈詠懷古蹟〉詩五首之二:「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
- 姓。如漢代有吾扈。
吾 [ yú ]
- 參見「吾吾 」條。
亦 yì《國語辭典》
亦 [ yì ]
副- 相當於「也」、「也是」。如:「人云亦云」。《論語·公冶長》:「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唐·李商隱〈無題〉詩:「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 相當於「又」。《左傳·文公七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唐·杜甫〈羌村〉詩三首之一:「鄰人滿牆頭,感歎亦歔欷。」
- 只是、不過。《戰國策·齊策四》:「王亦不好士也,何患無士?」唐·杜甫〈蒹葭〉詩:「江湖後搖落,亦恐歲蹉跎。」
- 已經。《文選·王康琚·反招隱詩》:「昔在太平時,亦有巢居子;今雖盛明世,能無中林士?」唐·杜甫〈獨立〉詩:「草露亦多濕,蛛絲亦未收。」
- 雖然。唐·杜甫〈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畫師亦無數,好手不可遇。」宋·歐陽修〈玉樓春·蝶飛芳草花飛路〉詞:「紅蓮綠芰亦芳菲,不奈金風兼玉露。」
- 位於句首或句中,無義。《書經·盤庚上》:「予亦拙謀,作乃逸。」《詩經·召南·草蟲》:「亦既見止,亦既覯止,我心則降。」
- 姓。如明代有亦孔昭。
嫩 nèn《國語辭典》
嫩 [ nèn ]
形- 初生柔弱的样子。如:「嫩芽」、「娇嫩」。唐·杜甫〈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诗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红楼梦·第七七回》:「就如同一盆才抽出嫩箭来的兰花,一送到猪窝里去一般。」
- 柔软。如:「细皮嫩肉」、「杏仁上面包著一层嫩皮儿。」
- 经验少、不老练。如:「他太嫩了。」、「她脸皮嫩,不敢上场。」《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做小娘的不是个软壳鸡蛋,怎的这般嫩得紧?」
- 指食物烹调时间短暂,易于咀嚼的。如:「青椒牛肉要炒得嫩才好吃。」
- 颜色轻淡。如:「嫩黄」、「嫩绿」。唐·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诗:「千房万叶一时新,嫩紫殷红鲜曲尘。」
- 轻微、微薄。如:「嫩凉」。宋·辛弃疾〈念奴娇·江南尽处〉词:「还似篱落孤山,嫩寒清晓。」
卧 wò
卧 [ wò ]
- 睡倒,躺或趴:~倒。~铺。~室。~底(埋伏下来做内应,如“~~传中”)。~槽。~龙(喻隐居或尚未露头角的杰出人才)。~薪尝胆(形容刻苦自励,志图恢复)。藏龙~虎(喻潜藏着人才)。
- 把去壳的鸡蛋放到开水里煮:~个鸡子儿。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動-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動- (一)2.4.之讀音。
-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浸山
杜甫渼陂行半陂以南纯浸山动影袅窕冲融间 ——《分类字锦》
烟 ( 煙 ) yān《國語辭典》
- 「煙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