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夹 ( 夾 ) jiā/jiá/gā
夹 [ jiā ]
- 从两旁钳住:使劲儿~住。
- 两旁有物限制住,在两者之间:两山~一水。~峙。
- 搀杂:~生饭。~杂。
- 夹东西的器具:竹~子。~剪。卷(juǎn )~。
- ◎ 两层的衣服:~衣。~被。
- ◎ 〔~肢窝〕腋下。
十里
南北朝 王训 应令咏舞诗 笑态千金动,衣香十里传。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课伐木 青冥曾巅后,十里斩阴木。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 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飖十里雪如风。
唐 胡曾 咏史诗 邯郸 晓入邯郸十里春,东风吹下玉楼尘。
唐 韦庄 观浙西府相畋游 十里旌旗十万兵,等闲游猎出军城。
宋 苏轼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回,作二首 其一 十里清淮上,长堤转雪龙。
元 元好问 游天坛杂诗五首 其一 青山可是堪人恨,藏著中岩十里花。
元 刘因 闻角 馀哀到晓无寻处,吹作南湖十里霜。
元 虞集 画马二首 其二 春风十里闻芗泽,新赐金鞍不受骑。
元 马祖常 驾发上京 十里貔貅骑腰袅,一双日月绣旗幡。
元 萨都剌 题半山寺 龙归石洞半山雨,潮卷天风十里松。
元 郑元祐 月夜怀十五友,并引 其八 草堂、宾主 山色湖光秋十里,诗成应更刻琅玕。
元 陈高 游灵山寺 鳌背千年开佛国,鲸波十里隔人寰。
元 宋无 鲸背吟二十二首 其二十一 直沽 细问花名何处出,扬州十里小红楼。
金 王庭筠 大江东去 癸巳暮冬小雪家集作 试问雪溪无恙否,十里淇园佳处。
《韵府拾遗 纸韵》:家语违山十里蟪蛄之声犹在于耳 ——《骈字类编》
秦淮 qín huái
河名。流经 南京 ,是 南京市 名胜之一。相传 秦始皇 南巡至 龙藏浦 ,发现有王气,于是凿 方山 ,断长垄为渎入于 江 ,以泄王气,故名 秦淮 。 唐 杜牧 《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 秦淮 近酒家。” 南唐 李煜 《浪淘沙》词:“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 秦淮 。” 元 傅若金 《金陵晚眺》诗:“城下 秦淮 水,年年自落潮。”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听稗》:“既是这等,且到 秦淮 水榭,一访佳丽,倒也有趣!” 清 戴名世 《种树说》:“顷余侨居 秦淮 之上,而城之西北多有间旷之地,居民多种树为生。” ——《漢語大詞典》
笙歌 shēng gē
(1).合笙之歌。亦谓吹笙唱歌。《礼记·檀弓上》:“ 孔子 既祥,五日弹琴而不成声,十日而成笙歌。” 唐 王维 《奉和圣制十五夜然灯继以酬客应制》:“上路笙歌满,春城漏刻长。” 宋 张子野 《南歌子》词:“相逢休惜醉颜酡,赖有西园明月照笙歌。”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投吴》:“千门花月笑相迎,香风满路笙歌引。”
(2).泛指奏乐唱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 大中桥 ,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 秦淮河 ;这才是 秦淮河 的真面目哩。” ——《漢語大詞典》
(2).泛指奏乐唱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归过 洞庭 ,见一画舫,雕槛朱窗,笙歌幽细,缓荡烟波。”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过了 大中桥 ,便到了灯月交辉、笙歌彻夜的 秦淮河 ;这才是 秦淮河 的真面目哩。”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