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山边(山边)
唐 李嘉祐 送朱中舍游江东 野寺山边斜有径,渔家竹里半开门。 ——《骈字类编》
挂 ( 掛 ) guà《國語辭典》
挂 [ guà ]
動- 區別、劃分。《說文解字·手部》:「挂,畫也。」清·段玉裁·注:「古本多作畫者,此等皆有分別畫出之意。」《淮南子·氾論》:「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挂,其成猶網羅。」
- 謀求。《莊子·漁父》:「好經大事,變更易常,以挂功名,謂之叨。」
- 懸吊。《文選·木華·海賦》:「於是候勁風揭百尺,維長綃,挂帆席,望濤遠決,冏然鳥逝。」唐·李白〈行路難〉三首之一:「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挂雲帆濟滄海。」通「掛」。
- 登記。宋·蘇軾〈次韻范純父涵星硯月石風林屏詩〉:「上書挂名豈待我,獨立自可當雷霆。」
- 觸犯、違背。《文選·曹植·責躬詩》:「舉挂時網,動亂國經。」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九》:「青樓金蕊先以事挂法,一時交好,無能為之道地。」→「掛」的異體字(04216)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動-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副-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屯蒙 tún méng
(1).《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万物初生稚弱貌。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在昔天地闭,品物属屯蒙。”《资治通鉴·唐则天后长寿元年》:“自 文明 草昧,天地屯蒙。” 胡三省 注:“屯者物之始,蒙者物之穉,言后称制之初,犹天地生物之始。” 元 范康 《新水令·乐道》套曲:“晓屯蒙否泰交,知消长盈虚意。”
(2).《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蹇滞、困顿。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 唐 白居易 《忆微之》诗:“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屈原 之忠贞逐於 楚 , 张仪 之利口鞭於 梁 ,皆士之屯蒙,莫能自异。”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壬岁屯蒙,变生肘腋。” ——《漢語大詞典》
(2).《易》《屯》卦和《蒙》卦的并称。蹇滞、困顿。 唐 刘知几 《史通·暗惑》:“或主遘屯蒙,或朝罹兵革。” 唐 白居易 《忆微之》诗:“与君何日出屯蒙,鱼恋江湖鸟厌笼。”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屈原 之忠贞逐於 楚 , 张仪 之利口鞭於 梁 ,皆士之屯蒙,莫能自异。” 孙中山 《祭夏重民文》:“壬岁屯蒙,变生肘腋。” ——《漢語大詞典》
玉线(玉線)yù xiàn
仙人用玉搓成的线。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之九六:“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玉妃金剪刀。” 金 王哲 《临江仙》词:“四象同房搓玉线,一穿透过金丹。” ——《漢語大詞典》
缝 ( 縫 ) féng/fèng
缝 [ féng ]
- ◎ 用针线连缀:~纫。~缀。~制。~补。~连。裁~。
- 空隙,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窄长口子:~子。~隙。裂~。见~插针。
- 缝合的地方:天衣无~。
野马(野馬)yě mǎ
(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逸周书·王会》:“请令以橐駞、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朱右曾 校释:“野马,如马而小,出塞外。”《战国策·宋卫策》:“ 智伯 欲伐 卫 ,遗 卫 君野马四百。”目前我国北方仍有出产。国务院规定,列为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2).兽名。貉的俗称。 明 陈禹谟 《四书名物考》:“ 楚 蜀 界中多貉,俗名野马。”
(3).指野性不驯的马。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宋 苏轼 《次韵张恕春暮》:“老猿好饮常连臂,野马依人自络头。”《红楼梦》第八二回:“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郭象 注:“野马者,游气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藪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 南朝 梁 虞羲 《赠何郎》诗:“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 唐 韩偓 《安贫》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清 赵翼 《闻秦蜀兵夹击流贼奏捷喜赋》诗:“醉人味似糟猪肉,殤鬼魂为野马尘。” ——《漢語大詞典》
(2).兽名。貉的俗称。 明 陈禹谟 《四书名物考》:“ 楚 蜀 界中多貉,俗名野马。”
(3).指野性不驯的马。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宋 苏轼 《次韵张恕春暮》:“老猿好饮常连臂,野马依人自络头。”《红楼梦》第八二回:“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郭象 注:“野马者,游气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藪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 南朝 梁 虞羲 《赠何郎》诗:“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 唐 韩偓 《安贫》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清 赵翼 《闻秦蜀兵夹击流贼奏捷喜赋》诗:“醉人味似糟猪肉,殤鬼魂为野马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