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元本 yuán běn
(1).根本;首要。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下帷覃思,殫毫骋藻,幽赞太极,阐释元本。”《晋书·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七政之枢机,阴阳之元本也。”《宋书·孝武帝纪》:“尚书,百官之元本,庶绩之枢。” 明 何景明 《告咎文》:“又使北斗以振纪兮,命辅星以佐之。定二仪之元本兮,操七政之枢机。”
(2). 元 代刻印的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宋 本以下, 元 本次之。然 元 本源出於 宋 ,故有 宋 刻善本已亡,而幸 元 本犹存,胜於 宋 刻者。” ——《漢語大詞典》
(2). 元 代刻印的书籍。 叶德辉 《书林清话·元刻书之胜于宋本》:“ 宋 本以下, 元 本次之。然 元 本源出於 宋 ,故有 宋 刻善本已亡,而幸 元 本犹存,胜於 宋 刻者。” ——《漢語大詞典》
灵明(靈明)líng míng
(1).指太阳的御者 羲和 。 汉 焦赣 《易林·噬嗑之鼎》:“三足孤乌,灵明为御。”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漢語大詞典》
(2).神灵,神明。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伏以祠宇毁顿,凭附之质,丹青之饰,暗昧不圭,不称灵明。”
(3).明洁无杂念的思想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效阮公诗》之四:“宿昔秉心誓,灵明将见期。” 宋 苏辙 《劝子瞻修无生法》诗:“除却灵明一一空,年来丹灶漫施功。”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须要外示放旷,内宝灵明,必能返轡上清,逍遥碧落。”
(4).通灵明敏。 明 王守仁 《〈大学〉问》:“何谓心?身之灵明,主宰之谓也。” 明 张居正 《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但此中灵明,虽缘涉事而见,不因涉事而有……知此心之妙,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者,初非由于外得矣!”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先儒以灵明知觉为心,盖本之乾知。”
(5).聪明,智慧。 晋 王珣 《歌太宗简文皇帝》诗:“灵明若神,周淡如渊。”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顾今之为诗者,才入雅道,便涉艺门……纷紜胶臈,自錮其灵明。” 李大钊 《〈晨钟〉之使命》:“老辈之灵明,蔽翳於经验。”
(6).指精神。 廖仲恺 《留诀内子》诗:“我身虽去灵明在,胜似屠门握杀刀。”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形-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惺惺 xīng xīng
(1).清醒貌。 唐 杜甫 《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之二:“应论十年事,愁絶始惺惺。” 宋 陆游 《不寐》诗:“困睫日中常欲闭,夜阑枕上却惺惺。” 明 刘基 《醒斋铭》:“昭昭生於惺惺,而憒憒出於冥冥。”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二:“言未终,惺惺欲醒。”
(2).聪明机灵。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3).形容动听的声音。 宋 杨无咎 《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漢語大詞典》
(2).聪明机灵。 宋 曾布 《曾公遗录》卷八:“上諭:皇子……虽三岁未能行,然能语言,极惺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聪明的试相度,惺惺的试窨付。” 元 李寿卿 《伍员吹箫》第二折:“世做的背时序,且一半惺惺一半愚。”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蚊子》:“蚊虫儿,生就你惺惺伶俐。”
(3).形容动听的声音。 宋 杨无咎 《滴滴金》词:“忆得歌翻肠断句,更惺惺言语。”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何处调琴,惺惺地把醉魂呼醒。”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真个(真個)zhēn gè
见“ 真箇 ”。
真的,确实。 ——《漢語大詞典》
真的,确实。 ——《漢語大詞典》
诗词(詩詞)shī cí
(1).诗的词句。 宋 梅尧臣 《张淳叟献诗永叔同永叔和之》:“ 张君 献诗诗词巧,美女插花娇醉春。” 明 吴应箕 《述怀》诗:“《咏怀》好诗词,能无自愧息。”
(2).诗和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 毛主席 的光辉诗词。” ——《漢語大詞典》
(2).诗和词。《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匡超人 初时不好问他,偷眼望那书上圈的花花緑緑,是些甚么诗词之类。” 郭小川 《痛悼敬爱的周总理》诗:“在病危时还一再聆听 毛主席 的光辉诗词。” ——《漢語大詞典》
做 zuò《國語辭典》
做 [ zuò ]
动- 成为。如:「做人」、「做官」。
- 进行某事。如:「做生意」、「做实验」、「做事」。
- 举办。如:「做生日」、「做满月」、「做周年」。
- 制造。如:「做衣服」、「做鞋子」。
- 假装。《水浒传·第三五回》:「宋江教分作三起下山,只做去收捕梁山泊的官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