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哲 zhé《國語辭典》
哲 [ zhé ]
形- 明智。《书经·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粤若稽古帝汉,祖宗濬哲钦明。」
- 贤能明智的人。《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也。」唐·徐贤妃〈谏太宗息兵罢役疏〉:「然黩武翫兵,先哲所戒。」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东迁(東遷)dōng qiān
向东迁移。特指 周平王 将京都由 镐京 东迁到 洛邑 。《左传·隐公六年》:“我 周 之东迁, 晋 郑 焉依。”《国语·周语上》:“三川竭, 岐山 崩,十一年, 幽王 乃灭, 周 乃东迁。”《汉书·地理志下》:“ 幽王 为 犬戎 所败, 平王 东迁 雒邑 。” ——《漢語大詞典》
经过(經過)jīng guò
(1).行程所过;通过。《淮南子·时则训》“日月之所道” 汉 高诱 注:“日月照其所经过之道。” 唐 元稹 《卢头陀》诗:“还来旧日经过处,似隔前身梦寐游。” 清 孙枝蔚 《空城雀》诗:“自从桑田变沧海,经过空城泪如泉。” 茅盾 《当铺前》一:“河道是很狭的,小火轮经过时卷起了两股巨浪。”
(2).交往。 唐 李白 《少年行》:“经过 燕太子 ,结託 并州 儿。”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虚名误长者,邂逅肯经过。” 宋 范成大 《放下庵即事》诗:“闭门幽僻断经过,静极兼无雀可罗。”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3).经历;过程。 沙汀 《还乡记》二:“她又想起她折断胳膊的经过来了。” 峻青 《海啸》第四章:“ 老宫 微微一笑说:‘ 沈先生 ,请你把咱们认识的经过,对 赵司令 说一说吧。’” ——《漢語大詞典》
(2).交往。 唐 李白 《少年行》:“经过 燕太子 ,结託 并州 儿。” 宋 王安石 《送石赓归宁》诗:“虚名误长者,邂逅肯经过。” 宋 范成大 《放下庵即事》诗:“闭门幽僻断经过,静极兼无雀可罗。” 清 顾炎武 《酬史庶常可程》诗:“跨驴入 长安 ,七贵相经过。”
(3).经历;过程。 沙汀 《还乡记》二:“她又想起她折断胳膊的经过来了。” 峻青 《海啸》第四章:“ 老宫 微微一笑说:‘ 沈先生 ,请你把咱们认识的经过,对 赵司令 说一说吧。’” ——《漢語大詞典》
甘 gān《國語辭典》
甘 [ gān ]
形- 甜美的。如:「味香甘甜」。《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清·洪升《长生殿·第一五出》:「海南荔子味尤甘,杨娘娘偏喜啖。」
- 美好。《诗经·小雅·甫田》:「以祁甘雨,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左传·昭公十一年》:「币重而言甘,诱我也。」
- 美味的食物。《孟子·梁惠王上》:「为肥甘不足于口与?」晋·陶渊明〈有会而作诗〉:「菽麦实所羡,孰敢慕甘肥?」
- 姓。如秦代有甘茂。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顺遂。《左传·庄公九年》:「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
- 乐意、情愿、自愿。如:「甘愿」、「甘拜下风」、「自甘堕落」。《诗经·齐风·鸡鸣》:「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河上 hé shàng
(1). 黄河 边。《诗·郑风·清人》:“二矛重英, 河 上乎翱翔。”《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 攻 韩 汾陘 ,拔之,因城 河 上 广武 。” 司马贞 索隐引 刘氏 云:“此 河 上盖近 河 之地,本属 韩 ,今 秦 得而城。”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徐端》:“﹝ 陈凤翔 ﹞后以妄放潴水故,为 张制府 百龄 所劾,上命立枷 河 上,闻者快之。”
(2).即 河上公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 关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神仙传》“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尝读 老子 《道德经》, 汉 孝文帝 驾从而诣之。”参见“ 河上公 ”。 ——《漢語大詞典》
(2).即 河上公 。《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物色 关 下,委裘 河上 。” 李善 注引《神仙传》“ 河上公 ,莫知其姓名也,尝读 老子 《道德经》, 汉 孝文帝 驾从而诣之。”参见“ 河上公 ”。 ——《漢語大詞典》
众贤(衆賢)zhòng xián
(1).众多的贤人。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传》:“寡人获先人之功,寄於众贤之上,夙兴夜寐,未尝敢怠也。” 晋 袁宏 《三国名臣序赞》:“詵詵众贤,千载一遇。”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应瑒》:“晚节值众贤,会同庇天宇。” 宋 石介 《庆历圣德颂》:“众贤之进,如茅斯拔;大姦之去,如距斯脱。”
(2).谓使贤才增多。《墨子·尚贤上》:“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漢語大詞典》
(2).谓使贤才增多。《墨子·尚贤上》:“故大人之务,将在於众贤而已。曰,然则众贤之术将奈何哉?”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