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无愆(無愆)wú qiān
亦作“ 无諐 ”。
(1).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 ,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
(2).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 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
(3).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漢語大詞典》
(1).没有过失。《书·说命下》:“监于先王成宪,其永无愆。” 汉 蔡邕 《太傅胡公碑》:“﹝公﹞弥纶古训,贯万品,研精微,用补前臣之所闕,十年而无愆。”《后汉书·韦彪传》:“故大鸿臚 韦彪 ,在位无愆,方欲録用,奄忽而卒。”
(2).没有丧失。《文选·王粲〈赠士孙文始〉诗》:“庶兹永日,无諐厥绪。” 吕延济 注:“諐,失;厥,其;绪,业也。”
(3).没有超过。《宋书·顾觊之传》:“﹝ 覬之 ﹞乃以其意命弟 愿 著《定命论》,其辞曰:‘……贫豪莫差,修天无爽,有允琐辞,无愆鄙説,统而言之,孰往非命!’” ——《漢語大詞典》
全道 quán dào
谓完满地掌握为君之道。《史记·李斯列传》:“夫贤主者,必且能全道而行督责之术者也。督责之,则臣不敢不竭能以徇其主矣。” ——《漢語大詞典》
德 dé《國語辭典》
德 [ dé ]
名- 人类共同遵循的规范。《论语·述而》:「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 品行、作风。《论语·颜渊》:「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 恩泽、恩惠。《论语·宪问》:「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孟子·公孙丑上》:「且以文王之德,百年而后崩,犹未洽于天下。」
- 心意、信念。如:「一心一德」、「离心离德」。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简称。
- 姓。如汉代西域有德若国,后人以国为姓,简姓德。
- 感激、感恩。《左传·成公三年》:「王曰:『然则德我乎?』」《聊斋志异·卷一·王成》:「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 好的、善的。如:「德政」、「德誉」。《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恂恂德心,汪汪轨度。」
自然 zì rán
(1).天然,非人为的。《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后汉书·李固传》:“夫穷高则危,大满则溢,月盈则缺,日中则移。凡此四者,自然之数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虎马之状,粲然成著,类似图焉。” 宋 欧阳修 《明用》:“物无不变,变无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2).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 江夏 黄琼 ,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宋 秦观 《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 次公 狂。” 巴金 《春》十二:“她很激动,不觉微微地红了脸,动作也显得更不自然了。”
(3).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冰心 《两个家庭》:“无奈我连米盐的价钱都不知道,并且也不能终日坐在家里,只得听其自然。”
(4).犹当然。《北史·裴叔业传》:“唯应送家还都以安慰之,自然无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催餉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漢語大詞典》
(2).不勉强,不拘束,不呆板。《后汉书·郎顗传》:“臣伏见光禄大夫 江夏 黄琼 ,耽道乐术,清亮自然,被褐怀宝,含味经籍。” 宋 秦观 《次韵何子温》:“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 次公 狂。” 巴金 《春》十二:“她很激动,不觉微微地红了脸,动作也显得更不自然了。”
(3).不经人力干预而自由发展。 宋 叶适 《台州高君墓志铭》:“华枝蔓叶,自然消落。” 冰心 《两个家庭》:“无奈我连米盐的价钱都不知道,并且也不能终日坐在家里,只得听其自然。”
(4).犹当然。《北史·裴叔业传》:“唯应送家还都以安慰之,自然无患。” 唐 韩愈 《黄家贼事宜状》:“处理得宜,自然永无侵叛之事。”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催餉的官吏,还不曾转来,一到自然给发。”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 ——《漢語大詞典》
达理(達理)dá lǐ
(1).通达事理;懂道理。《吕氏春秋·不屈》:“察而以达理明义,则察为福矣;察而以饰非惑愚,则察为祸矣。”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悠哉杳昧,非通神达理者,难可语乎斯道矣。” 隋 王通 《中说·事君》:“ 陈思王 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林公 见他説得达理,只得唯唯而退。”
(2).天下通行的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 明 吴承恩 《送林户部还朝序》:“分若抑而道光,情实孙而顾归之,天下之达理也。”
(3).通贯的纹路。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老子 黄白色,美目广顙,长耳大目,疎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4).阐明道理。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传记所写是历史,只求存实。是为了后人鉴戒,所以也求达理。” ——《漢語大詞典》
(2).天下通行的道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循天之道》:“德莫大於和,而道莫正於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 明 吴承恩 《送林户部还朝序》:“分若抑而道光,情实孙而顾归之,天下之达理也。”
(3).通贯的纹路。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 老子 黄白色,美目广顙,长耳大目,疎齿方口,厚唇,额有三五达理。”
(4).阐明道理。 孙犁 《澹定集·与友人论传记》:“传记所写是历史,只求存实。是为了后人鉴戒,所以也求达理。” ——《漢語大詞典》
炼汞(煉汞)liàn gǒng
指道家烧炼金石药物,以制成丹药。 唐 高骈 《闻河中王铎加都统》诗:“炼汞烧铅四十年,至今犹在药炉前。”《云笈七籤》卷六八:“炼汞投金,修金合药。”参见“ 炼丹 ”。 ——《漢語大詞典》
烹 pēng《國語辭典》
烹 [ pēng ]
动-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入沸油半煎炸至熟,加佐料后略一沸滚即成。《左传·昭公二十年》:「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
- 古代一种以鼎煮人的酷刑。《战国策·赵策三》:「然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新唐书·卷八五·窦建德传》:「河间久拒守,多杀士,今力穷而下,请烹之。」
- 杀、灭。《淮南子·说林》:「狡兔得而猎犬烹,高鸟尽而强弩藏。」《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烹灭彊暴,振救黔首,周定四极。」
- 肴馔。宋·陆游〈故里〉诗:「芋魁菰首君无笑,老子看来是大烹。」
铅 ( 鉛 ) qiān/yán
铅 [ qiān ]
- 一种金属元素,可用作耐硫酸腐蚀、防丙种射线、蓄电池等的材料。其合金可作铅字、轴承、电缆包皮等之用:~刀(指钝刀子,喻才能微薄)。~球。
- 指用石墨等制成的书写工具:~笔。~椠(铅粉笔和木板,古人用以书写的工具,借指著作校勘)。
- 〔~山〕地名,在中国江西省。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