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大都 dà dū
(1).古代王畿外围公的采地。《周礼·地官·载师》:“以小都之田任县地,以大都之田任畺地。” 郑玄 注:“大都,公之采地,王子弟所食邑也。”
(2).泛称都邑之大者。《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都。” 清 顾炎武 《莱州》诗:“海右称名郡, 齐 东亦大都。”
(3).大概;大抵。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耳。”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唐 韩愈 《画记》:“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明 宋濂 《汉天师世家序》:“ 濂 因据氏族羣书补之,復用史法略载其相承之绪,使一閲輒知大都,而其详别见於左方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醒则犹人,而醉则犹鳖,此酒人之大都也。”
(5).大多。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剉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擣令可团便止。” 唐 元稹 《葬安氏志》:“大都女子由人者也,虽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释。”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大都来是书生命里,不争将黄阁玉堂臣,几乎的做了违宣抗勅鬼。”《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墙上的石灰大都剥落了,露出了焦黄的土砖。”
(6).仅仅;不过。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词:“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金 李俊明 《摸鱼儿·送侄谦甫出山》词:“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大都来一寸眉峯,怎当他许多顰皱。”
(7). 元 代京城,旧址在今 北京 城内。 蒙古 忽必烈 以 开平 为 上都 , 辽 之 燕京 为 中都 。 至元 四年(公元1267年)在 中都 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 大都 ,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 北京 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 长安街 ,北至 德胜门 、 安定门 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建置》。 ——《漢語大詞典》
(2).泛称都邑之大者。《左传·隐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唐 世诸道置按察使,后改为採访处置使,治於所部之大都。” 清 顾炎武 《莱州》诗:“海右称名郡, 齐 东亦大都。”
(3).大概;大抵。 晋 王羲之 《十七帖》:“吾服食久,犹为劣劣,大都比之年时,为復可耳。” 唐 柳宗元 《与萧翰林俛书》:“长来觉日月益促,岁岁更甚。大都不过数十寒暑,则无此身矣。”
(4).称事物大致的内容或情况。 唐 韩愈 《画记》:“且命工人存其大都焉。” 明 宋濂 《汉天师世家序》:“ 濂 因据氏族羣书补之,復用史法略载其相承之绪,使一閲輒知大都,而其详别见於左方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八大王》:“醒则犹人,而醉则犹鳖,此酒人之大都也。”
(5).大多。 北魏 贾思协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剉胡叶,煮三沸汤。待冷,接取清者,溲麴。以相著为限,大都欲小刚,勿令太泽。擣令可团便止。” 唐 元稹 《葬安氏志》:“大都女子由人者也,虽妻人之家,常自不得舒释。”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折:“大都来是书生命里,不争将黄阁玉堂臣,几乎的做了违宣抗勅鬼。”《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便是那史书上所载的那些忠臣烈士以至愚夫愚妇,虽所遇不同,大都各有个万不得已。”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墙上的石灰大都剥落了,露出了焦黄的土砖。”
(6).仅仅;不过。 宋 辛弃疾 《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词:“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恁芬芳。” 金 李俊明 《摸鱼儿·送侄谦甫出山》词:“这光景能销几度,大都数十寒暑。”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一折:“大都来一寸眉峯,怎当他许多顰皱。”
(7). 元 代京城,旧址在今 北京 城内。 蒙古 忽必烈 以 开平 为 上都 , 辽 之 燕京 为 中都 。 至元 四年(公元1267年)在 中都 东北兴建新城,九年(公元1272年)改称 大都 ,二十年(公元1283年)筑成。城东西两面相当今 北京 内城东西城墙,南至今东、西 长安街 ,北至 德胜门 、 安定门 外土城旧址。参阅《元史·地理志一》、 清 孙承泽 《天府广记·建置》。 ——《漢語大詞典》
七宝(七寶)qī bǎo
(1).佛教语。七种珍宝。佛经中说法不一,如:《法华经》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碯、真珠、玫瑰为七宝;《无量寿经》以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为七宝;《大阿弥陀经》以黄金、白银、水晶、瑠璃、珊瑚、琥珀、砗磲为七宝;《恒水经》以白银、黄金、珊瑚、白珠、砗磲、明月珠、摩尼珠为七宝。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3).泛指多种宝物。《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 七宝茶 ”、“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七种王者之宝。《轮王七宝经》:“其王出时有七宝现。何等为七?所谓轮宝、象宝、马宝、主藏臣宝、主兵臣宝、摩尼宝、女宝。如是七宝随王出现。” 唐 寒山 《诗》之二六一:“我见转轮王,千子常围绕。十善化四天,庄严多七宝。”《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太后又自加号 金轮 圣神皇帝 ,置七宝於廷:曰金轮宝、曰白象宝、曰女宝、曰马宝、曰珠宝、曰主兵臣宝、曰主藏臣宝,率大朝会则陈之。”
(3).泛指多种宝物。《西京杂记》卷三:“有琴长六尺,安十三絃,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璠璵之乐’。” 唐 李峤 《床》诗:“玳瑁千金起,珊瑚七宝粧。”《宋史·舆服志一》:“ 东都 旧制,輦饰以玉,裙网用七宝,而滴子用真珠。”
(4).用以形容用多种宝物装饰的器物。《西京杂记》卷二:“ 武帝 为七宝牀。”《隋书·高祖纪下》:“己卯,突厥遣使献七宝盌。”《隋唐演义》第八二回:“ 玄宗 命设七宝文几於御座之旁。” 叶玉森 《印度故宫词》:“箕踞曾瞻七宝冠,笙歌更逐群魔舞。”
(5).比喻卓异杰出的人物。 唐 黄滔 《南海韦尚书》:“伏惟尚书,象外三山,人间七宝,体天地方圆之製,法阴阳昇伏之机。”
(6).指七种特殊的功用。《小五义》第二六回:“皆因他(指‘七宝刀’)有‘四絶’‘三益’之妙:一决胜负,二防贼盗,三诛刺客,四避神邪,谓之四絶;切金、断玉、吹毛髮,谓之三益……这‘四絶’‘三益’,俗呼谓之‘七宝’。”
(7).称以各种佐料合成之物。参见“ 七宝茶 ”、“ 七宝五味粥 ”、“ 七宝羹 ”。 ——《漢語大詞典》
真如 zhēn rú
佛教语。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译。谓永恒存在的实体、实性,亦即宇宙万有的本体。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集经讲疏启》:“同真如而无尽,与日月而俱悬。”《成唯识论》卷九:“真谓真实,显非虚妄;如谓如常,表无变易。谓此真实,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昙花记·西游净土》:“霞幢被,宝座趺,灵光随处现真如。”《红楼梦》第八七回:“屏息垂帘,跏趺坐下,断除妄想,趋向真如。” 范文澜 《唐代佛数·佛教各派》:“事物生灭变化,都不离真如。故真如即万法(事物),万法即真如。真如与万法,无碍融通。” ——《漢語大詞典》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 「體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