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沧桑,阅几度、劫灰马矢。
笔精墨妙,风雅相尚,当年尔尔。论戈磔、争誇典午,人擅韭花兼虿尾。
谁第一、是右军逸少,庾翼家鸡莫比。有妙帖、鹅群裹鲊,神迹尤矜修褉。
一自赚入梧宫闭。伴宝衣、长殉幽翳。还幸得、拓来定武,石本离离腾古翠。
视淳化、与光和儿辈。色斗鸡彝象簋。供历代、君臣清赏,流遍深宫禁邸。
人世沧桑,阅几度、劫灰马矢。唉龙僵虎踣,波及鲁鱼亥豕。
揩老眼、向残缣里。滴透铜仙泪。痛多少、玉盌珠箱,鬼卖长陵夜市。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世 rén shì
(1).人间,人类社会。 唐 无名氏 《郑德璘》:“﹝水府﹞儼然第舍,与人世无异。”《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三:“我曾读过野史,死人能起,唤名‘尸蹷’,也是人世所有的事。”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只要他在人世上活着,他永辈子也不会白拿财东家的一根禾柴了。”
(2).人生。 唐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彬州》诗:“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人世原同一梦……若果夜间富贵,只算半世贫穷。”《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漢語大詞典》
(2).人生。 唐 杜甫 《奉送二十三舅录事之摄彬州》诗:“衰老悲人世,驱驰厌甲兵。”《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人世原同一梦……若果夜间富贵,只算半世贫穷。”《红楼梦》第九二回:“人世的荣枯,仕途的得失,终属难定。” ——《漢語大詞典》
沧桑(滄桑)cāng sāng
(1).“沧海桑田”的略语。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缮备》:“乍想起琼花当年吹暗香,几点 新亭 ,无限沧桑。” 清 唐孙华 《偕夏重至国学观古槐》诗:“劫火烧残变陵谷,浮云閲尽经沧桑。”《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这一年之中,你我各各的经了多少沧桑,这日月便如落花流水一般的过去了。”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七章:“这位饱经沧桑的老工友,什么样的人全见过。”
(2).指朝代更迭。 清 沈永令 《赠檗庵禅师》诗序:“ 崇禎 壬癸间,建言廷杖詔狱,沧桑后遂为僧。”参见“ 沧海桑田 ”。 ——《漢語大詞典》
(2).指朝代更迭。 清 沈永令 《赠檗庵禅师》诗序:“ 崇禎 壬癸间,建言廷杖詔狱,沧桑后遂为僧。”参见“ 沧海桑田 ”。 ——《漢語大詞典》
阅 ( 閱 閲 ) yuè
阅 [ yuè ]
- 看,察看:~览。~读。翻~。传(chuán )~。批~。订~。检~。~兵。
- 经历:~历。已~三月。
- 容,容许:“我躬不~”。
- 本钱:折~。
- 总聚,汇集:“川~水以成川”。
几 ( 幾 ) jī/jǐ《國語辭典》
几 [ jǐ ]
讀音名- 小桌子。如:「茶几」、「几案」、「憑几」、「窗明几淨」。→「幾」的異體字(05411)
几 [ jī ]
語音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幾」的異體字(05320)
度 dù/duó《國語辭典》
度 [ dù ]
名- 表示物质的相关性质所达到的状况。如:「长度」、「硬度」、「湿度」、「密度」、「酸度」。
- 法制、规范。如:「制度」、「法度」。《文选·扬雄·长杨赋》:「亦所以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
- 标准。如:「尺度」、「限度」。《国语·周语下》:「用物过度妨于财,正害财匮妨于乐。」唐·韩愈〈重云李观疾赠之〉诗:「夭行失其度,阴气来干阳。」
- 人的器量、胸怀。如:「器度」。《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 外表、仪态。如:「风度」、「态度」。《聊斋志异·卷一一·陈云栖》:「生因窃往。扣其关,果有女道士三四人,谦喜承迎,仪度皆洁。」
- 量词:➊ 计算依一定标准划分的单位。如:「耗电三百度」、「今天气温高达摄氏三十六度。」➋ 计算次数的单位。如:「再度光临」。《北史·卷四○·李彪传》:「彪前后六度衔命。」
- 数学上指:➊ 计算圆弧及角的单位。圆周的三百六十分之一为弧的一度;一度的弧所对的中心角,为角度的一度。➋ 物体的长、宽、高。如:「三度空间」。
- 姓。如汉代有度尚。
- 过、经历。如:「度日如年」、「光阴虚度」。
- 由此岸到彼岸。《汉书·卷四八·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同「渡 」。
- 通过、跨越。《史记·卷九四·田儋传》:「用蒯通计,度平原,袭破齐历下军。」《全唐诗·卷二五三·唐·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同「渡 」。
度 [ duò ]
动- 考虑、推测。如:「审度」、「揣度」。《诗经·大雅·抑》:「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思。」
- 测量。如:「量度」。汉·文帝〈议佐百姓诏〉:「夫度田非益寡,而计民未加益。」
劫灰 jié huī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 本谓劫火的馀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 。 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 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 宋 陆游 《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 明 赵诒琛 《〈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 清 吕留良 《〈赖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荡,刦灰昼飞,猿鹤虫沙,苍黄类化。” 清 金农 《褚先生老毁儒服寄赠》诗:“歷尽刧灰人隔世,飈轮辗破法轮升。” 清 黄遵宪 《铁汉楼歌》:“頽垣败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陈三立 《书感》诗:“八骏西游问刧灰,关河中断有餘哀。” 陈毅 《偷渡梅关》诗:“攀藤附葛君须记,万载 梅关 著劫灰。” ——《漢語大詞典》
马矢(馬矢)mǎ shǐ
(1).马粪。《左传·文公十八年》:“杀而埋之马矢之中。”《后汉书·独行传·戴就》“乃卧, 就 覆船下,以马通薰之” 唐 李贤 注:“《本草经》曰:‘马通,马矢也。’”《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 恪 之才捷,皆此类也”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恪别传》曰:‘太子尝嘲 恪 :“ 诸葛元逊 可食马矢。” 恪 曰:“愿太子食鷄卵。” 权 曰:“人令卿食马矢,卿使人食鷄卵何也?” 恪 曰:“所出同耳。” 权 大笑。’”
(2).复姓。《汉书·马宫传》:“﹝ 宫 ﹞本姓 马矢 , 宫 仕学,称 马氏 云。” ——《漢語大詞典》
(2).复姓。《汉书·马宫传》:“﹝ 宫 ﹞本姓 马矢 , 宫 仕学,称 马氏 云。”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