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

刘志渊金朝〕《踏莎行

动静忘机,聪明不作。悟来总把尘情削。心灯挑剔不曾昏,慧光遍照弥寥廓。

常净常清,不耽不着。一真境上从盘礴。亦无牛像亦无人,卓然独立摅真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心灯挑剔不曾慧光遍照寥廓

心灯(心燈)xīn dēng
佛教语。犹心灵。谓神思明亮如灯,故称。 南朝 梁简文帝 《与广信侯书》:“岂止心灯夜炳,亦乃意蕊晨飞。” 唐 慧立 彦悰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九:“智皎心灯,定凝意水。” 清 黄景仁 《三迭夜坐韵》诗之二:“试汲井花清眼膜,要分兰气养心灯。”  ——《漢語大詞典》
挑剔 tiāo tī
(1).拨动;拨弄。 唐 姚合 《天竺寺殿前立石》诗:“苔黏月眼风挑剔,尘结云头雨磕敲。” 元 萨都剌 《灯草》诗:“但勤挑剔不惮劳,万炬金莲红药院。” 沙汀 《龚老法团》:“他照例抽来一根香签,挑剔着烟哨里的烟粪。” 鲁迅 《彷徨·孤独者》:“那地方的几个绅士所办的《学理周报》上,竟开始攻击我了,自然是决不指名的,但措辞很巧妙,使人一见就觉得我是在挑剔学潮。”
(2).过分指摘细微差错。 明 朱国桢 《高先生墓志铭》:“有冷语挑剔者,余等皆偁疾不出。”《官场现形记》第三五回:“现在开了这个大门,以后尽多尽用,部里头还能再来挑剔我们吗?” 何为 《第二次考试》:“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
(3).指点。《朱子语类》卷七八:“某尝欲作《书》説,竟不曾成,如制度之属,祗以疏文为本,若其他未稳处,更与挑剔,令分明,便得。”《五灯会元·黄山轮禅师法嗣·郢州桐泉禅师》:“‘请师挑剔。’师曰:‘攂鼓转船头,棹穿波里月。’”《景德传灯录·郢州桐泉山和尚》作“挑揥”。
(4).书法中由下而上的一种笔划。 宋 姜夔 《续书谱·真》:“挑剔者,字之步履,欲其沉实。 晋 人挑剔,或带斜拂,或横引向外,至 颜 柳 始正锋为之。”  ——《漢語大詞典》
不曾 bù céng
未曾,没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习凿齿 ﹞后至都见 简文 返命, 宣武 问:‘见 相王 何如?’答云:‘一生不曾见此人。’”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小的认便认得,慌忙之际可不曾问的他名姓。” 杨朔 《木棉花》:“这里有一座桥昨天炸坏,还不曾修理完好。”  ——《漢語大詞典》
昏 hūn《國語辭典》

昏 [ hūn ]

  1. 傍晚,日暮的时候。如:「黄昏」、「晨昏定省」。《左传·昭公十三年》:「自日中以争,至于昏。」
  2. 婚姻。《新唐书·卷二一五·突厥传上》:「是时突厥再上书求昏,帝未报。」通「婚」。
  1. 暗,光线不明。如:「昏暗」、「昏黄」。《文选·左思·吴都赋》:「挥袖风飘,而红尘昼昏。」《红楼梦·第五回》:「忽喇喇如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2. 不明、不清楚。如:「老眼昏花」。唐·韩愈〈与崔群书〉:「目视昏花,寻常闲便不分人颜色。」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老眼虽昏,早已看真了。」
  3. 神志不清的。如:「头昏」、「昏头昏脑」。《书经·多方》:「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4. 不明事理的。如:「昏庸」、「昏君」。
  1. 丧失知觉。如:「昏迷」、「昏厥」。《聊斋志异·卷一·鬼哭》:「先是,阍人王姓者,疾笃,昏不知人者数日矣。」
  2. 迷惑。《吕氏春秋·孟夏纪·诬徒》:「昏于小利,惑于嗜欲。」
慧光 huì guāng
佛教语。谓能使一切明澈,破除黑暗的智慧之光。《无量寿经》卷下:“慧光明浄,超踰日月。” 宋 苏轼 《谢观音晴文》:“慧光照临,阴沴消復。”  ——《漢語大詞典》
遍照 biàn zhào
普遍照耀;全部察见。《韩诗外传》卷六:“日月之明,徧照天下。”《淮南子·主术训》:“由此观之,则人知之於物也浅矣。而欲徧照海内,存万方,不因道之数,而专己之能,则其穷不达矣。” 汉 马融 《广成颂》:“於是流览徧照,殫变极态,上下究竟。”《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天下至大,万机至众,诚非一明所能徧照。”  ——《漢語大詞典》
弥 ( 彌 ) mí/mǐ
弥 [ mí ]
  1. 满,遍:~满。~月(①整一个月;②婴儿满月)。~望(满眼)。~天(满天,形容极大的)。
  2. 补,合:~补。~缝。~封。
  3. 更加:~坚。欲盖~彰。
  4. 水满的样子:~漫。
  5. 久,远:~留(病久留不去,后称病重将死)。~亘(连绵不断)。
  6. 姓。
弥 [ mǐ ]
  1. 同“弭”,平息,消灭。
寥廓 liáo kuò
(1).空旷深远。《楚辞·远游》:“下峥嶸而无地兮,上寥廓而无天。” 洪兴祖 补注引 颜师古 曰:“寥廓,广远也。” 唐 韦应物 《仙人祠》诗:“苍岑古仙子,清庙閟华容。千载去寥廓,白云遗旧踪。” 宋 周邦彦 《一寸金·江路》词:“疏林外,一点炊烟,渡口参差正寥廓。” 陈云龙 集注:“寥廓,幽远也。”
(2).辽阔的天空。《汉书·司马相如传下》:“观者未覩指,听者未闻音,犹焦朋已翔乎寥廓,而罗者犹视乎藪泽,悲夫!” 颜师古 注:“寥廓,天上宽广之处。” 宋 杨万里 《筠庵》诗:“故老谈 李仙 ,昔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隻鹤。” 清 方文 《乱后过姑苏驿》诗:“月明双雁翔寥廓,羡尔能飞脱网罗。”
(3).冷清;冷落。 汉 陆贾 《新语·慎微》:“当世不蒙其功,后代不见其才,君倾而不扶,国危而不持,寂寞而无隣,寥廓而独寐,可谓避世,非谓怀道者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京城表里,凡有一千餘寺,今日寥廓,鐘声罕闻。” 清 钮琇 《觚賸·贞白楼诗》:“﹝ 易庵 《贞白楼诗》﹞:‘风霜颇威厉,败叶走阶几,我庭日寥廓,一望尽披靡。’” 吴组缃 《一千八百担》一:“雨点打在上面,淅淅飒飒地响,衬托得这周遭分外岑寂寥廓。”
(4).空虚。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泰》:“天门开辟,牢户寥廓,桎梏解脱,拘囚纵释。” 晋 陆机 《叹逝赋》:“或冥邈而既尽,或寥廓而仅半。” 唐 李白 《志公画赞》诗:“水中之月,了不可取。虚空其心,寥廓无主。”
(5).指虚无之境。 前蜀 韦庄 《悼杨氏妓琴弦》诗:“魂归寥廓魄归烟,只住人间十八年。” 宋 王安石 《赠李士云》诗:“佳哉子能图,可以慰寂寞。相与验其身,他年在寥廓。”
(6).古代谓宇宙的元气状态。《素问·天元纪大论》:“臣积考《太始天元册文》曰:‘太虚寥廓,肇基化元,万物资始,五运终天。’”《文选·贾谊〈鵩鸟赋〉》:“真人恬漠兮,独与道息。释智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翱翔。” 李善 注:“寥廓忽荒,元气未分之貌也。” 晋 潘岳 《西征赋》:“ 潘子 凭軾西征,自京徂 秦 ,迺喟然叹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7).宽宏豁达。《汉书·邹阳传》:“今欲使天下寥廓之士,笼於威重之权,胁於位势之贵。” 颜师古 注:“寥廓,远大之度也。”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四》:“今见陛下寥廓大度,同符 高祖 ,乃知帝王自有真也。” 唐 陈子昂 《蓟丘览古》诗:“ 邹子 何寥廓,谩説九瀛垂。” 明 屠隆 《王茂大〈修竹亭稿〉序》:“士之寥廓者语远,端亮者语壮。”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