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乾元 qián yuán
(1).《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孔颖达 疏:“乾是卦名,元是乾德之首。” 朱熹 本义:“乾元,天德之大始。”后以“乾元”形容天子之大德。 宋 范仲淹 《四德说》:“ 尧 舜 率天下以仁,乾元之君也。”
(2).指天。《陈书·高祖纪上》:“大哉乾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 唐 钱起 《泰阶六符赋》:“既出没以候君德,又荧煌以丽乾元。”
(3).指帝王。《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定皇后》:“德配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 明 何景明 《秦府进历》诗:“同懽承睿疑,歌舞颂乾元。” 康有为 《门人陈千秋等初来草堂问学示诸子》诗:“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
(4).元气;大气。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俯仰在天地之间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喷涌。” ——《漢語大詞典》
(2).指天。《陈书·高祖纪上》:“大哉乾元,资日月以贞观;至哉坤元,凭山川以载物。” 唐 钱起 《泰阶六符赋》:“既出没以候君德,又荧煌以丽乾元。”
(3).指帝王。《晋书·后妃传下·孝武定皇后》:“德配乾元,恭承宗庙,徽音六宫,母仪天下。” 明 何景明 《秦府进历》诗:“同懽承睿疑,歌舞颂乾元。” 康有为 《门人陈千秋等初来草堂问学示诸子》诗:“群龙无首谁知吉,自有乾元大统长。”
(4).元气;大气。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俯仰在天地之间呼吸乾元,造化的精神在我胸中喷涌。” ——《漢語大詞典》
浩 hào《國語辭典》
浩 [ hào ]
形- 水势盛大。如:「浩瀚江河」、「水势浩淼」。明·张自烈《正字通·水部》:「浩,大水盛貌。」《书经·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 大、广大。如:「浩劫」、「浩气长存」。唐·韦应物〈夕次盱眙县〉诗:「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明·宋濂〈谢翱传〉:「然其志汗漫超越,浩不可御。」
- 繁多、众多。如:「费用浩繁」、「浩如烟海」。
- 参见「浩浩 」条。
- 姓。如汉代有浩赏。
立 lì《國語辭典》
立 [ lì ]
动- 直身站著。如:「站立」、「立正」。《孟子·梁惠王上》:「王立于沼上。」
- 竖起。如:「竖立」、「立竿见影」。《水浒传·第三一回》:「又将两扇门立在墙边,先去吹灭了灯火。」
- 设置。如:「立庙」、「私立小学」。《书经·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
- 制定、订定。如:「立法」、「立案」、「立宪」。
- 建树、成就。如:「立威」、「三十而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 存在。如:「独立」、「誓不两立」。
- 即刻。如:「立刻」。《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剑坚,故不可立拔。」
- 姓。如春秋时鲁国有立如子。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青霄 qīng xiāo
(1).青天;高空。 晋 左思 《蜀都赋》:“干青霄而秀出,舒丹气而为霞。” 唐 濮阳瓘 《出笼鹘》诗:“一点青霄里,千声碧落中。” 清 纳兰性德 《望江南·咏弦月》词:“初八月,半镜上青霄。”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万丈龙门则一跳,青霄有路终须到。”《再生缘》第四五回:“恐妹命孤无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时雍 《醉花阴·秋怀》套曲:“白昼看云,青霄步月。” ——《漢語大詞典》
(2).喻帝都;朝廷。 唐 杜甫 《收京》诗之二:“叨逢罪己日,洒涕望青霄。” 宋 张元干 《满庭芳·寿》词:“朝回处,青霄路稳,黄色起天庭。” 清 黄遵宪 《五用前韵》:“忽传罪己 兴元 詔,霑洒青霄泪万行。”
(3).喻巍科,高第。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裴公 ( 裴度 )答曰:‘……各怀器业寧推让,俱上青霄岂后先!’” 元 石德玉 《曲江池》楔子:“万丈龙门则一跳,青霄有路终须到。”《再生缘》第四五回:“恐妹命孤无福分,不能平地步青霄。”
(4).清朗的夜晚。 明 秦时雍 《醉花阴·秋怀》套曲:“白昼看云,青霄步月。” ——《漢語大詞典》
覆 fù《國語辭典》
覆 [ fù ]
动- 翻倒、倾倒。如:「车翻覆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论语·子罕》:「虽覆一篑,进,吾往也。」《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前车覆,后车诫。」
- 反转。如:「反复无常」、「翻来覆去」。
- 毁灭、消灭。如:「倾覆」、「颠覆」。《论语·阳货》:「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新唐书·卷一三六·李光弼传》:「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
- 回、还。如:「答覆」、「复信」。《文明小史·第二九回》:「这时逢瓜代回国,到京复命,请假修墓来的。」同「复 」。
- 详察。《旧唐书·卷一一○·邓景山传》:「以镇抚纪纲为己任,检覆军吏隐没者。」
- 遮盖。如:「覆盖」。《庄子·德充符》:「夫天无不覆,地无不载。」《聊斋志异·卷五·阳武侯》:「见舍上鸦鹊群集,竞以翼覆漏处。」
- 隐藏、埋伏。《左传·桓公十二年》:「楚人坐其北门,而覆诸山下。」《魏书·卷八九·酷吏传·李洪之传》:「乃夜密遣骑分部覆诸要路,有犯禁者,辄捉送州。」
- 重、再。如:「重覆」。同「复 」。
三千大千 sān qiān dà qiān
指三千大千世界。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像》:“下管地,上管天, 中华 外国,三千大千,都是我的版门封域。”详“ 三千大千世界 ”。 ——《漢語大詞典》
神用 shén yòng
(1).神明的作用。《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斯固通人之所包,非虚明之絶境,不可穷者,其唯神用者乎!” 刘良 注:“其不可穷究者,其唯神明之用者乎!”《隋书·高祖纪上》:“王受天明命,叡德在躬,救頽运之艰,匡坠地之业……至德合於造化,神用洽於天壤。” 唐 武则天 《唐明堂乐章·外办将出》:“宏规则天地,神用叶陶钧。”
(2).精神的功能。《南史·梁哀太子大器传》:“太子性宽和,兼神用端嶷,在贼中每不屈意。”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诗:“诗书礼乐适足衰人之神用,宗族朋友不足驻人之頽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万回师 , 閿乡 人也。神用若不足,谓愚而痴,无所知。” ——《漢語大詞典》
(2).精神的功能。《南史·梁哀太子大器传》:“太子性宽和,兼神用端嶷,在贼中每不屈意。” 唐 卢照邻 《五悲·悲今日》诗:“诗书礼乐适足衰人之神用,宗族朋友不足驻人之頽年。”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万回师 , 閿乡 人也。神用若不足,谓愚而痴,无所知。” ——《漢語大詞典》
枢要(樞要)shū yào
(1).关键;纲领。《荀子·正名》:“然则所为有名,与所缘以同异与制名之枢要,不可不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凡説之枢要,必使时利而义贞。” 宋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下》:“《老子》述无为之化,若使资圣览为理国之枢要,即未若《贞观政要》。” 章炳麟 《訄书·学变》:“然善为蜂芒摧陷,而无枢要足以持守。”
(2).指中央政权中机要的部门或官职。《后汉书·韦彪传》:“天下枢要,在於尚书。” 唐 杨贲 《时兴》诗:“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及自登枢要,何曾问布衣。”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一时议礼之臣,往往拔自庶僚,骤登枢要。”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 崇祯 ﹞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
(3).指中心、冲要之地。《晋书·东海王越传》:“ 越 还于 许 ,长史 潘滔 説之曰:‘ 兗州 天下枢要,公宜自牧。’” ——《漢語大詞典》
(2).指中央政权中机要的部门或官职。《后汉书·韦彪传》:“天下枢要,在於尚书。” 唐 杨贲 《时兴》诗:“贵人昔未贵,咸愿顾寒微。及自登枢要,何曾问布衣。” 明 归有光 《顾夫人八十寿序》:“一时议礼之臣,往往拔自庶僚,骤登枢要。” 郭沫若 《历史人物·甲申三百年祭》:“﹝ 崇祯 ﹞对于军国大事的处理,枢要人物的升降,时常是朝四暮三,轻信妄断。”
(3).指中心、冲要之地。《晋书·东海王越传》:“ 越 还于 许 ,长史 潘滔 説之曰:‘ 兗州 天下枢要,公宜自牧。’”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