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隋末唐初与汉亡。

王恽元代〕《浣溪沙

隋末唐初与汉亡。干戈此际最抢攘。一时人物尽鹰扬。褒鄂有灵毛发动,曹刘无敌简书光。争教含泣到分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隋 suí/duò《國語辭典》

隋 [ suí ]

  1. 朝代名。參見「隋朝 」條。
  2. 姓。如漢代有隋昱。
末 mò《國語辭典》

末 [ mò ]

  1. 物体的尾端、顶梢。《孟子·梁惠王上》:「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唐·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诗:「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2. 事物的最后阶段。如:「岁末」、「二十世纪之末」。《礼记·月令》:「是月之末。」《汉书·卷八八·儒林传·序》:「宣帝末,增倍之。」
  3. 后。与「前」相对。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荀、宋表之于前,贾、马继之于末。」
  4. 不重要、非根本的事物。如:「舍本逐末」、「本末倒置」。汉·王符《潜夫论·务本》:「凡为治之大体,莫善于抑末而务本。」
  5. 碎屑、细粉。如:「药末」、「粉末」。
  6. 元杂剧里扮演中年男子的脚色,为后来的「生」。如:「正末」、「副末」。
  7. 姓。如汉代有末振将。
  1. 最后的。如:「末年」、「末世」、「末路」。唐·白居易〈新乐府·上阳白发人〉:「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2. 卑微的、不重要的。南朝梁·江淹〈从建平王游纪南城诗〉:「恭承此嘉惠,末官至南荆。」
  1. 没。《礼记·檀弓下》:「不忍一日末有所归也。」
  1. 语气词。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一折》:「小二哥,有干净的阁子末?」同「么 」。
唐 táng《國語辭典》

唐 [ táng ]

  1. 朝代名:➊ ​ 传说中帝尧的时代。➋ ​ 参见「唐朝 」条。➌ ​ 参见「[[后唐]]」条。➍ ​ 参见「[[南唐]]」条。
  2. 中国的别称。如:「唐装」、「唐人街」。
  3. 庭院中的道路。《诗经·陈风·防有鹊巢》:「中唐有甓。」《文选·张衡·东京赋》:「植华平于春圃,丰朱草于中唐。」
  4. 姓。如明代有唐顺之。
  1. 广大。《文选·枚乘·七发》:「浩唐之心,遁佚之志,其奚由至哉?」
  2. 参见「[[荒唐]]」条。
  3. 参见「唐突 」条。
  1. 虚、空。如:「功不唐捐」。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1.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2.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3. 姓。如宋代有初暐。
  1.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2.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3.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4.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1.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2.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3.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 天河:银~。云~。气冲霄~。
  3. 成年男人:~子。老~。
  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7. 姓。
亡 wáng/wú《國語辭典》

亡 [ wáng ]

  1. 逃跑。如:「流亡」、「逃亡」。《左传·宣公二年》:「问其名居,不告而退,遂自亡也。」
  2. 失去。如:「亡羊补牢」。《新唐书·卷九六·房玄龄传》:「一日去良弼,如亡左右手。」
  3. 死去。如:「死亡」、「伤亡」。
  4. 消灭。如:「灭亡」、「败亡」。《礼记·中庸》:「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5. 外出不在。《论语·阳货》:「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聊斋志异·卷一○·真生》:「明日,往投刺,适值其亡,凡三谒,皆不遇。」
  6. 忘记。汉·王充《论衡·语增》:「为长夜之饮,亡其甲子。」唐·戴叔伦〈南野〉诗:「身勚竟亡疲,团团欣在目。」通「忘」。
  1. 死去的。如:「亡父」、「亡兄」、「未亡人」。《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末所愤愤者,亡亲坟垄未成。」

亡 [ wú ]

  1. 没有。《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唐·韩愈〈进学解〉:「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庳。」同「无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