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浮云(浮雲)fú yún
(1).飘动的云。《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周书·萧大圜传》:“嗟乎!人生若浮云朝露。”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九:“她早一会的顾虑,像是一片浮云,给一阵风吹得了无踪影。”
(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 唐 高适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白]……絶尘、浮云。”
(3). 汉 代继 黄巾 起义之后的一支农民起义部队。《后汉书·朱儁传》:“ 浮云 、 白雀 …… 苦唒 之徒,并起山谷閒,不可胜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自古名将,止闻以智,不闻以术, 浮云 、 白雀 之徒,终致灭亡。” ——《漢語大詞典》
(2).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浮云。” 唐 高适 《塞下曲》:“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末白]鞍马备办了未曾?[丑白]告郎中:马多在。先有一万好马……[末白]有甚么好名儿?[丑白]……絶尘、浮云。”
(3). 汉 代继 黄巾 起义之后的一支农民起义部队。《后汉书·朱儁传》:“ 浮云 、 白雀 …… 苦唒 之徒,并起山谷閒,不可胜数。”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采薇翁》:“自古名将,止闻以智,不闻以术, 浮云 、 白雀 之徒,终致灭亡。” ——《漢語大詞典》
傥来(儻來)tǎng lái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漢語大詞典》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漢語大詞典》
轩冕(軒冕)xuān miǎn
(1).古时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冕服。《管子·立政》:“生则有轩冕、服位、穀禄、田宅之分,死则有棺槨、绞衾、壙垄之度。”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既轩冕之非荣,岂緼袍之为耻。” 唐 陈子昂 《昭夷子赵氏碑》:“故蓬居穷巷,轩冕结辙。”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酬酢化尊卑,尊卑化轩冕,轩冕化宫室,宫室化城郭。”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漢語大詞典》
(2).借指官位爵禄。《庄子·缮性》:“古之所谓得志者,非轩冕之谓也,谓其无以益其乐而已矣。” 唐 《过陶徵君隐居》诗:“田园三亩緑,轩冕一銖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文》:“轩冕失之,有时而復来;节行失之,终身不可得矣。” 明 高叔嗣 《简袁永之狱中》诗:“本同江海人,俱为轩冕误。” 清 纳兰性德 《与顾梁汾书》:“恒抱影於林泉,遂忘情於轩冕。”
(3).指国君或显贵者。《管子·轻重甲》:“故轩冕立於朝,爵禄不随,臣不为忠。”《后汉书·崔駰传》:“临雍泮以恢儒,疏轩冕以崇贤。” 唐 王昌龄 《灞上闲居》诗:“轩冕无枉顾,清川照我门。”《明史·文苑传四·徐渭》:“当 嘉靖 时, 王 李 倡七子社, 谢榛 以布衣被摈。 渭 愤其以轩冕压韦布,誓不入二人党。”
(4).指为官。 清 侯方域 《汤御史传》:“然性素高介,当官则死其职,过即澹然无轩冕情。” ——《漢語大詞典》
算 suàn《國語辭典》
算 [ suàn ]
动- 核计数目。如:「核算」、「结算」、「心算」、「推算」。
- 谋划、策划。如:「盘算」、「失算」、「打算」。
- 属于、当作。如:「这顿饭算我请客。」、「东西弄坏了,该算谁的?」
- 谋害。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一折》:「夫人教我所算了他,我可下不的手。」元 ·无名氏《朱砂担·第三折》:「有铁旛竿白正图了他财,又算他性命。」
- 当真、承认有效力。如:「说话算话」。《儒林外史·第六回》:「这都由他么?他算是个甚么东西!」
- 推测、料想。如:「算命」、「我算准了他一定会来。」
- 作罢、不再计较。如:「算了,多说无益。」《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十三妹想起他那两只手是方才撒溺裤裆的,连忙拦他道:『你那两只手,算了罢。』」
- 数目。《新唐书·卷二一六·吐蕃传上》:「其刑,虽小罪必抉目,或刖、劓,以皮为鞭抶之,从喜怒,无常算。」
- 计策、谋略。如:「胜算」、「神机妙算」。唐·卢纶〈皇帝感词〉:「妙算干戈止,神谋宇宙清。」
- 古代用来计数的器具。《资治通鉴·卷二二八·唐纪四十四·德宗建中四年》:「吏执笔握算,入人室庐计其数。」同「筭 」。
- 寿命。如:「添算一纪」。《三国志·卷六三·吴书·赵达传》:「吾算讫尽某年月日,其终矣。」《醒世恒言·卷四·灌园叟晚逢仙女》:「张委损花害人,花神奏闻上帝,已夺其算。」
- 表姑且当作是的意思。如:「他竟然如此大逆不道,算我没生这个儿子!」
- 表期盼后实现的意思。如:「经过一年的苦读,他总算如愿考上大学了。」
- 表肯定的意思。如:「你算是问对人了,他可是理财方面的专家。」
古今 gǔ jīn
古代和现今。《礼记·三年问》:“故三年之丧,人道之至文者也……是百王之所同,古今之所壹也。”《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唐 杜甫 《登楼》诗:“ 锦江 春色来天地, 玉垒 浮云变古今。” 宋 曾巩 《请令长贰自举属官札子》:“质之於古,实应先王之法;施之后世,可以推行:诚古今之通议也。” 朱自清 《论老实话》:“天论中外,也无论古今,大家都要求‘老实话’。” ——《漢語大詞典》
久远(久遠)jiǔ yuǎn
(1).长久;长远。《孟子·万章上》:“ 舜 、 禹 、 益 ,相去久远。” 宋 苏轼 《谢欧阳内翰书》:“大者鏤之金石,以传久远。” 明 方孝孺 《与童伯礼书》:“足下独能知其非是,为子孙垂久远之业。”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这是多么久远以前一个作家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呀。”
(2).广阔辽远。《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颜师古 注:“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 ——《漢語大詞典》
(2).广阔辽远。《汉书·礼乐志》:“吾易久远,烛明四极。” 颜师古 注:“久犹长也,自言疆易远大耳。” ——《漢語大詞典》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功名 gōng míng
(1).功业和名声。《庄子·山木》:“削迹损势,不为功名。” 成玄英 疏:“削除圣迹,损弃权势,岂存情於功绩,以留意於名誉!”《史记·管晏列传》:“吾幽囚受辱, 鲍叔 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宋 岳飞 《满江红》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续范亭 《莫干山》诗:“寳剑不存池水沸,三十功名赋等闲。”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2).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不以功名为念,五经三史何曾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三》:“朴者株守课册,以求功名,致读书之人十无二三能解事。” 巴金 《家》十三:“他从前怎样苦学出身,得到功名,做了多年的官。”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