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 做某个动作:胡~。
-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 表示语气,归去~兮!
- 姓。
每 měi《國語辭典》
每 [ měi ]
形- 各个。如:「每人」、「每件」、「每时每刻」。
- 常、往往。《文选·诸葛亮·出师表》:「每与臣论此事。」《晋书·卷六二·祖逖传》:「祖逖,……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 凡是、只要。如:「每逢佳节倍思亲」。宋·欧阳修〈蝶恋花·谁道闲情抛弃久〉词:「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 姓。如汉代有每当时。
问 ( 問 ) wèn
问 [ wèn ]
- 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请人解答:询~。~答。~题。~鼎(指图谋夺取政权)。~津。质~。过~。
- 为表关切而询问:慰~。~候。~长~短。
- 审讯,追究:审~。~案。唯你是~。
- 管,干预:概不过~。
- 向某人或某方面要东西:我~他借几本书。
- 姓。
农桑(農桑)nóng sāng
亦作“ 农桒 ”。
(1).农耕与蚕桑。《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
(2).指农作物和桑树。《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漢語大詞典》
(1).农耕与蚕桑。《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 。”
(2).指农作物和桑树。《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漢語大詞典》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考证(考證)kǎo zhèng
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问题。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亲拓款识,敬録御制诗篇,攷证以归。”
(1).考查验证。《元典章·刑部二·察狱》:“仍每季依前备牒官医提举司更为考证,若有差错,具由回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黄长睿 ﹞考证碑帖甚伙,虽辨论多美,未必一一中程也。”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
(2).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等问题。 清 姚鼐 《〈述庵文钞〉序》:“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説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郁达夫游记·龙门山路》:“关于圣帝菩萨,我早想做点考证,但遍阅道书,却仍是茫无头绪。”
(3).指对有关问题的考证文字。 王先谦 《〈汉书补注〉序例》:“遵用官本校定,详载文字异同,备録诸人考证。” 胡适 《〈水浒传〉后考》:“我为了这部《水浒传》,做了四五万字的考证。” ——《漢語大詞典》
(1).考查验证。《元典章·刑部二·察狱》:“仍每季依前备牒官医提举司更为考证,若有差错,具由回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 黄长睿 ﹞考证碑帖甚伙,虽辨论多美,未必一一中程也。”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一章第四节:“从自己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用得着的东西,拒绝那些用不着的东西。”
(2).根据资料来考核、证实和说明文献或历史等问题。 清 姚鼐 《〈述庵文钞〉序》:“余尝论学问之事有三端:曰义理也,考证也,文章也。” 王国维 《〈红楼梦〉评论》:“自我朝考证之学盛行,而读小説者亦以考证之眼读之。”《郁达夫游记·龙门山路》:“关于圣帝菩萨,我早想做点考证,但遍阅道书,却仍是茫无头绪。”
(3).指对有关问题的考证文字。 王先谦 《〈汉书补注〉序例》:“遵用官本校定,详载文字异同,备録诸人考证。” 胡适 《〈水浒传〉后考》:“我为了这部《水浒传》,做了四五万字的考证。” ——《漢語大詞典》
床头(牀頭)
亦作“床头”。
1.坐榻或床铺的旁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 将见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帝自捉刀立牀头。”《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太公病篤,唤 可成 夫妇到牀头叮嘱。”
2.床的一端。《晋书·艺术传·韩友》:“ 友 为筮之,令以丹画版作日月置牀头,又以豹皮马鄣泥卧上,立愈。”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 谌容 《人到中年》二:“ 孙逸民 抬头望着阴森森竖在墙角的氧气筒,又盯着床头的心电监视仪。” ——《漢語大詞典》
1.坐榻或床铺的旁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 将见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帝自捉刀立牀头。”《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太公病篤,唤 可成 夫妇到牀头叮嘱。”
2.床的一端。《晋书·艺术传·韩友》:“ 友 为筮之,令以丹画版作日月置牀头,又以豹皮马鄣泥卧上,立愈。” 唐 岑参 《宿岐州北郭严给事别业》诗:“疏鐘入卧内,片月到牀头。” 谌容 《人到中年》二:“ 孙逸民 抬头望着阴森森竖在墙角的氧气筒,又盯着床头的心电监视仪。” ——《漢語大詞典》
种树(種樹)zhòng shù
(1).种植;栽种。《韩非子·难二》:“举事慎阴阳之和,种树节四时之适。”《史记·李斯列传》:“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文帝纪》:“岁劝民种树,而功未兴,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劝民不明也。”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漢語大詞典》
(2).栽树。 晋 潘岳 《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 ——《漢語大詞典》
篇 piān《國語辭典》
篇 [ piān ]
名- 书籍、简册。《说文解字·竹部》:「篇,书也。」清·段玉裁·注:「书,箸也,箸于简牍者也,亦谓之篇。古曰篇,汉人亦曰卷。」南朝齐·谢朓〈酬德赋〉:「登金华以问道,得石室之名篇。」
- 首尾完整的文章。如:「通篇及义」。唐·韩愈〈送灵师〉诗:「少小涉书史,早能缀文篇。」
- 量词。计算文章或诗作的单位。如:「一篇论文」、「诗三百篇」。《三国志·卷二一·魏书·王粲传》:「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唐·杜甫〈饮中八僊歌〉:「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