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樽 shān zūn
犹山杯。 唐 王勃 《山亭兴序》:“玉案金盘,徵石髓於蛟龙之窟;山樽野酌,求玉液於 蓬莱 之峰。” 金 梅尧臣 《池州进士陈生惠然见过》诗:“竹馆忽枉驾,山樽聊解颐。” ——《漢語大詞典》
本出 běn chū
本乡,故土。《魏书·孙绍传》:“士人居职,不以为荣;兵士役苦,心不忘乱。故有竞弃本出,飘藏他土。” ——《漢語大詞典》
山下
唐 王维 田园乐七首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黄草 黄草峡西船不归,赤甲山下行人稀。
唐 张谔 东封山下宴群臣 明朝陪圣主,山下礼圆坛。
唐 李益 将赴朔方早发汉武泉 风吹山下草,系马河边树。
唐 王建 赠王屋道士赴诏 鹤遣院中童子养,鹿凭山下老人看。
唐 杜牧 沈下贤 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
唐 皮日休 酒中十咏 其三 酒篘 新从山下买,静向甔中试。
金 李俊民 赴山阳 落日寒林山下路,淡烟疏竹水边城。
明 方太古 拨闷 双台山下渔翁艇,独树江干野老家。
明 焦竑 灵谷寺梅花坞六首 其一 山下几家茅屋,村中千树梅花。
《韵府拾遗 马韵》:史记封禅书东幸缑氏礼登中岳太室从官在山下闻若有言万岁云 ——《骈字类编》
泉 quán《國語辭典》
泉 [ quán ]
名- 水的源头。《文选·曹冏·六代论》:「夫泉竭则流涸。」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地下水。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譬如凿井得泉,而曰水专在是,岂理也哉?」
- 人死后所在的地方。如:「黄泉」、「九泉」。《文选·王粲·七哀诗二首之一》:「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唐·白居易〈夜遇微之于峡中〉诗:「往事渺茫都似梦,旧游流落半归泉。」
- 古代的钱币。钱的流行像泉水一样,故称为「泉」。如:「泉布」、「刀泉」、「货泉」。《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锺。」
- 姓。如唐代有泉男生。
过客(過客)guò kè
(1).过路的客人;旅客。《韩非子·五蠹》:“非疏骨肉爱过客也,多少之心异也。” 南朝 梁 何逊 《拟轻薄篇》:“乌飞过客尽,雀聚行龙匿。” 元 宋本 《水木清华亭记》:“我犹以近城郭,过客伙,往往闻官府里巷事为可猒,别买小山 敖山驛 旁,筑亭其上。” 吴组缃 《山洪》一:“好像遇着一个横强的好汉:两手撑腰,仰面问天,有意伸出一只脚拦住去路,要和这远来的过客闹是寻非。”
(2).拜访客人。《史记·魏公子列传》:“然 嬴 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3).来客。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 陈秀公 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 ——《漢語大詞典》
(2).拜访客人。《史记·魏公子列传》:“然 嬴 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
(3).来客。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异事》:“过客中无朝官,唯有 陈秀公 时为大理寺丞,遂命同会。” ——《漢語大詞典》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动-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去 qù《國語辭典》
去 [ qù ]
动- 往、到。与「来」相对。如:「去学校」、「去郊游」、「去餐馆吃饭」。唐·李白〈赠韦秘书子春〉诗二首之二:「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 离开。如:「去职」。《汉书·卷八五·何武传》:「去后常见思。」
- 死亡。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七出》:「杜衙小姐去三年,待与招魂上九天。」
- 距离。如:「去古已远。」唐·李白〈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 送、发出。如:「去信」、「去电报」。
- 除掉。如:「去一层皮。」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三·辩证一》:「不求去碍,而欲见不颠倒,难矣哉!」
- 放弃。《庄子·大宗师》:「离形去知。」《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得汉食物皆去之,以视不如重酪之便美也。」
- 失掉。如:「大势已去」。《史记·卷八七·李斯传》:「胥人者,去其几也。」
- 过去的。如:「去年」。《文选·曹操·短歌行》:「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表示事情的进行。相当于「啊」、「了」。如:「他睡觉去了。」、「他上班去了。」唐·李贺〈沙路曲〉:「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宋·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 平上去入四声之一。参见「去声 」条。
- 姓。如汉代有去卑。
山人 shān rén
(1).即山虞。古代掌管山林的官。《左传·昭公四年》:“自命夫命妇至於老疾,无不受冰。山人取之,县人传之,舆人纳之,隶人藏之。” 杜预 注:“山人,虞官也。”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漢語大詞典》
(2).住在山区的人。《管子·轻重己》:“趣山人断伐,具械器……三月之后,皆以其所有,易其所无。”《荀子·王制》:“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
(3).隐居在山中的士人。 南朝 齐 孔稚圭 《北山移文》:“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 唐 王勃 《赠李十四》诗之一:“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 元 萨都剌 《题刘涣中司空山隐居图》诗:“放光峯下结茅庐,光照山人夜读书。”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 丹山 之南有白石,山人隐遁松林间。”
(4).指仙家、道士之流。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诗之五:“移黎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倪璠 注引《述异记》:“杏园在南海洲中,多杏,海上人云仙人种杏处。” 宋 苏轼 《於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山人醉后铁冠落,溪女笑时银櫛低。”自注:“ 天目山 唐 道士 常冠铁冠。” 金 元好问 《李道人崧阳归隐篇》诗:“可笑 李山人 ,嗜好世所稀。”
(5).卜卦、算命等江湖术士的统称。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予去国二十七年復来,自 周丞相 子 充 一人外,皆无復旧人,虽吏胥亦无矣,惟卖卜 洞微山人 亡恙,亦不甚老,话旧愴然。” 元 黄溍 《赠谈星者》诗:“山人久客江湖间,水风瀟瀟月满船,相逢问我所生年,忽然袖出天星盘。” 清 李渔 《风筝误·媒争》:“谁信做媒须学做山人,书引大胆来説状元亲。”
(6).古代学者士人的雅号。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遗山山人 伎俩拙,食贫口众留他乡。”《明史·戴良传》:“ 良 世居 金华 九灵山 下,自号 九灵山人 。”如: 清 王士禛 自号 渔洋山人 。 ——《漢語大詞典》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动-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 偃伏的。如:「眠柳」。
-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