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怪尔烟霞里,精光互有无。

李攀龙明代〕《和题郭山人五岳游囊杂录 其一 五岳图

远游何所佩,五岳真形图。怪尔烟霞里,精光互有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烟霞精光有无

怪 guài《國語辭典》

怪 [ guài ]

  1. 奇异的。如:「怪模怪样」、「奇形怪状」。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 ,落日恐行人。」
  1. 奇异、不寻常的事物。《论语·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2. 神话传说中的妖魔之类。如:「鬼怪」、「妖怪」。《文选·班彪·王命论》:「震电晦冥,有龙蛇之怪。」
  3. 姓。如黄帝时有怪义。
  1. 惊讶、疑忌。《墨子·贵义》:「子墨子南游使卫,关中载书甚多,弦唐子见而怪之。」《文选·东方朔·答客难》:「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者也,子又何怪之邪?」
  2. 责备、埋怨。如:「责怪」、「怪罪」。《荀子·正论》:「今世俗之为说者,不怪朱、象,而非尧、舜,岂不过甚矣哉?」《儒林外史·第三回》:「论这事,只该怪我们 金老爷。」
  1. 很、甚。如:「这娃儿怪讨人喜欢的!」《红楼梦·第四二回》:「众人爱你伶俐,今儿我也怪疼你的了。」
尔 ( 爾 ) ěr
尔 [ ěr ]
  1. 你,你的:~父。~辈。~汝(你我相称,关系密切)。~曹(你们这些人)。~虞我诈。
  2. 如此:偶~。不过~~。
  3. 那,其(指时间):~时。~后。
  4. 而已,罢了(亦作“”):“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5. 词尾,相当于“”、“”:卓~。率~(轻易地)。
烟霞(煙霞)yān xiá
亦作“烟霞”。
(1).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2).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 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3).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4).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参见“ 吞云吐雾 ”。  ——《漢語大詞典》
里 ( 裏 裡 ) lǐ《國語辭典》

里 [ lǐ ]

  1. 居所、居处。《诗经·郑风·将仲子》:「将仲子兮,无逾我里。」《孟子·离娄下》:「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
  2. 街坊、巷弄。《后汉书·卷五四·杨震传》:「连里竟街,雕修缮饰,穷极巧技。」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今夫平居里巷相慕悦,酒食游戏相征逐。」
  3. 故乡。如:「故里」。《文选·江淹·别赋》:「割慈忍爱,离邦去里。」
  4. 今地方政府行政区域之一。在镇之下,邻之上,与村平行。
  5.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古代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一公里等于一千公尺。
  6. 内部。元·马致远〈四块玉·佐国心〉曲:「命里无时莫刚求,随时过遣休生受。」通「里」。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精光 jīng guāng
(1).光辉。 汉 司马相如 《长门赋》:“众鸡鸣而愁予兮,起视月之精光。”《后汉书·冯衍传下》:“究阴阳之变化兮,昭五德之精光。”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十七》:“日月星之见吉凶,殆为日抱珥,月晕成环玦,星移徙,彗孛,日五色,日月无精光,日月不交而食谓之薄之类。”
(2).指崇高精神的光辉。《晋书·陈敏传》:“金声振於 江 外,精光赫於 扬 楚 。” 宋 苏舜钦 《先公墓志铭》:“擢节义以贯中兮,诚精光而外照。”
(3).指风仪神采。《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家在於 郑 ,未尝得望精光侍謁於前也。” 唐 白居易 《饱食闲坐》诗:“子弟多寂寞,僮僕少精光。”
(4).光彩;光焰。 唐 李白 《古风》之十六:“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黑一见红,若逢故物,不求合而自合,精光相射,不觉紫气东来。”
(5).净尽;一无所有。《西游记》第四九回:“披肩綉带无,精光两臂膊。”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
(6).指眼中的光亮。精,通“ 睛 ”。《北齐书·神武帝纪上》:“﹝ 高祖 ﹞目有精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决明》:“久服益精光,轻身。”  ——《漢語大詞典》
互 hù《國語辭典》

互 [ hù ]

  1. 彼此、相互。如:「互敬互爱」、「互助合作」、「互通有无」、「互不退让」。
  1. 交错的。《文选·嵇康·琴赋》:「互岭巉岩,岝崿岖崟。」唐·杜甫〈宿花石戍〉诗:「四序本平分,气候何回互。」
有无(有無)yǒu wú
亦作“ 有亡 ”。
(1).有或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臣 楚国 之鄙人也,幸得宿卫,十有餘年,时从出游,游於后园,览於有无,然犹未能徧覩也。” 李善 注:“览於有无,谓或有所见,或復无也。” 汉 扬雄 《羽猎赋》:“驰弋乎神明之囿,览观乎羣臣之有亡。” 唐 贾岛 《送僧》诗:“言归文字外,意出有无间。”《水浒传》第三九回:“这个不难,只取牢城营文册一查,便见有无。”
(2).指家计的丰或薄。《礼记·檀弓上》:“ 子游 问丧具。夫子曰:‘称家之有亡。’ 子游 曰:‘有亡恶乎齐?’” 陆德明 释文:“有亡……一音无。” 孔颖达 疏:“亡,无也。言各随其家计丰薄有无也。”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公﹞復常好施,与宗族同其有亡。”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城中人每年各按照家中有无,到天王庙去杀猪,宰羊,磔狗,献鸡,献鱼,求神保佑五谷的繁殖,六畜的兴旺,儿女的长成,以及作疾病婚丧的禳解。”
(3).指有馀与不足。《书·益稷》:“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 孙星衍 疏:“有为有餘,无为不足也。”按,《文选·王融〈永明九年策秀才文〉之四》引作“有亡”。 唐 韩愈 《原道》:“为之贾以通其有无。” 宋 苏轼 《过云龙山人张天骥》诗:“墟里通有无,垣墙任摧倒。”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所生长的地方》:“商人各负担了花纱同货物,洒脱的向深山中村庄走去,同平民作有无交易,谋取什一之利。”
(4).所有。 唐 韩愈 《处士卢君墓志铭》:“其弟 浑 ,以家有无,葬以车一乘於 龙门山 先人兆。” 宋 曾巩 《故太常博士吴君墓碣》:“其丧父也,以家之有无葬,故葬不缓。”
(5).古代哲学范畴。有,指事物的存在,有“有形、有名、实有”等义;无,指事物的不存在,有“无形、无名、虚无”等义。《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次及 宋岱 、 郭象 ,鋭思於几神之区; 夷甫 、 裴頠 ,交辨於有无之域:并独步当时,流声后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