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楮 chǔ《國語辭典》
楮 [ chǔ ]
名- 植物名。桑科楮屬,落葉灌木。葉為卵形或闊卵形,單性花,樹皮可為造紙的原料。
- 紙。如:「縑楮」。宋·蘇軾〈書鄢陵王主簿所畫折枝〉詩二首之二:「若人富天巧,春色入毫楮。」
- 紙幣。宋金元三代多以楮皮紙製成紙幣,故借指紙幣。《宋史·卷四二一·常楙傳》:「值水災,捐萬楮以振之。」
- 俗稱祭祀用的冥錢為「楮」。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不強如焚錢烈楮,滅罪消災。」
- 姓。如明代有楮山。
糜 mí/méi《國語辭典》
糜 [ mí ]
名- 浓稠的稀饭。汉·曹操〈苦寒行〉:「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水浒传·第四七回》:「那老人筛下两碗白酒,盛一碗糕糜,叫石秀吃了。」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糜信。
- 耗、费。唐·韩愈〈进学解〉:「犹且月费俸钱,岁糜廪粟。」
- 毁伤。战国燕·曲武〈报燕太子书〉:「今太子欲灭悁悁之耻,除久久之恨,此实臣所当糜躯碎首而不避也。」
- 烂、腐败。如:「他的生活十分糜烂。」
糜 [ méi ]
- 参见「糜子 」条。
秋水 qiū shuǐ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 河 。” 南朝 齐 陆厥 《中山王孺子妾歌》:“岁暮寒飇及,秋水落芙蕖。” 唐 王勃 《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鶩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宋 王安石 《散发一扁舟》诗:“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 清 王士禛 《樊圻画》诗:“芦荻无花秋水长,淡云微雨似 瀟湘 。” 峻青 《黎明的河边》:“你听,哇--哇--,秋水下来就是这么响。”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2).比喻明澈的眼波。 唐 白居易 《宴桃源》词:“凝了一双秋水。” 元 赵雍 《人月圆》词:“别时犹记,眸盈秋水,泪湿春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今日箇蹙损春山,望穿秋水。”
(3).比喻清朗的气质。 唐 杜甫 《徐卿二子歌》:“大儿九龄色清彻,秋水为神玉为骨。”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仙风入骨已凌云,秋水为文不受尘。” 赵细琼 《木兰花慢·〈小螺庵病榻忆语〉题词》词:“怎秋水文情,春山媚嫵,都属氤氲。”
(4).形容剑光冷峻明澈。 前蜀 韦庄 《秦妇吟》:“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剑横秋水,靴踏狻猊。”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万金寳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5).比喻明净的镜面。 唐 鲍溶 《古鉴》诗:“曾向春窗分绰约,误迴秋水照蹉跎。”
(6).琴曲名。 元 耶律楚材 《弹秋水》诗:“信意弹《秋水》,清商促軫成。” ——《漢語大詞典》
滑 huá《國語辭典》
滑 [ huá ]
形- 顺溜、不凝滞。如:「光滑」。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 狡诈、虚浮不实在。如:「滑头」。《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汉·王充《论衡·正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
-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溜动。如:「滑冰」、「滑雪」、「滑了一跤」。
- 姓。如汉代有滑典。
滑 [ gǔ ]
- 参见「滑稽 」条。
造 zào《國語辭典》
造 [ zào ]
动- 制作。如:「制造」、「酿造」、「仿造」。
- 建设、建筑。如:「建造」、「营造」、「造船」、「造屋」。
- 创建、创制。如:「创造」、「缔造」、「蔡伦造纸」。
- 虚构。如:「造谣」、「捏造」。
- 至、到达。如:「登峰造极」、「造访」。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明日造朝。」
- 给予生命。如:「再造之恩」、「恩同再造」。
- 培养。如:「造就」、「可造之才」。
- 成就。如:「造诣」。《诗经·大雅·思齐》:「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左传·成公十三年》:「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 对立的两方。如诉讼时原告与被告称为「两造」。《书经·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文选·潘岳·马汧督诔》:「两造未具,储隶盖鲜。」
- 时代、时期。如:「满清末造」。《仪礼·士冠礼》:「公侯之有冠礼也,夏之末造也 。」
- 术数用语。命相家称人的生辰八字为「造」。如:「坤造」、「干造」。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二五出》:「请问小姐贵造?」《聊斋志异·卷九·邵临淄》:「有术士推其造,决其必受官刑。」
- 姓。如周代有造父。
- 急遽、仓促、突然。《礼记·玉藻》:「造受命于君前,则书于笏。」通「猝」。
- 开始。《书经·伊训》:「造攻自鸣条,朕哉自亳。」
造 [ cào ]
动- (一)5.之又音。
- 纳。《礼记·丧大记》:「君设大盘造冰焉,大夫设夷盘造冰焉。」
- (一)1.之又音。
出 chū《國語辭典》
出 [ chū ]
动- 自内至外。与「入」相对。如:「足不出户」。《诗经·郑风·出其东门》:「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 产生、发生。如:「出汗」、「出水痘」、「出纰漏」。《易经·说卦》:「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
- 脱离、离开。如:「出家」、「出轨」。《诗经·小雅·宾之初筵》:「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
- 给予、支付。如:「出钱」、「出纳」、「支出」。
- 做官、出任其事。《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宋书·卷六七·谢灵运传》:「出为永嘉太守。」
- 表现、显露。如:「水落石出」。《庄子·天地》:「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 发泄。如:「出怨气」、「出闷气」。
- 超越。如:「出众」、「出人头地」。唐·韩愈〈师说〉:「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 到。如:「出席」、「出场」。
- 策划。如:「出奇谋」、「出题目」。
- 外部、外面。《孟子·告子下》:「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 量词。古代计算表演段落的单位。《景德传灯录·卷十四·潭州云岩昙晟禅师》:「药山乃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
- 放在动词之后,表示动作趋向或效果完成。如:「拿出」、「看出」、「做出好成绩」、「练出一副好身材」。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動-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端方 duān fāng
庄重正直。《宋书·王敬弘传》:“ 敬弘 形状短小,而坐起端方, 桓玄 谓之‘弹棊八势’。”《旧唐书·郑朗传》:“植操端方,禀气庄重。”《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看见 顾吏典 举动端方,容仪俊伟,不像个衙门中以下人,私心敬爱他。”《儒林外史》第二三回:“ 雪翁 昨日有书子来,説尊驾为人不甚端方,又好交结匪类,自今以后,不敢劳尊了。”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