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咸 ( 鹹 ) xián《國語辭典》
咸 [ xián ]
副- 都、皆、全。如:「老少咸宜」。《書經·舜典》:「殛鯀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唐·王昌齡〈塞下曲〉四首之二:「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 普及、遍及。《國語·魯語》:「小賜不咸,獨恭不優。」
- 和睦。《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弔二叔之不咸,故封建親戚以蕃屏周。」
-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兌(☶)上。表示山澤相感應之象。
- 姓。如漢代有咸宣。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形-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 顺利。如:「星运亨通」。
-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旧史(舊史)jiù shǐ
(1).先前的史书。 晋 杜预 《〈春秋经传集解〉序》:“其餘则皆即用旧史。”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访国美於旧史,考方载於往牒。”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
(2).特指《旧唐书》。 宋 曾巩 《〈李白诗集〉后序》:“《旧史》称 白 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漢語大詞典》
(2).特指《旧唐书》。 宋 曾巩 《〈李白诗集〉后序》:“《旧史》称 白 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 ——《漢語大詞典》
孙 ( 孫 ) sūn/xùn
孙 [ sūn ]
- 儿子的儿子:~子。~女。
- 跟孙子同辈的亲属:外~。侄~(侄儿的子女)。
- 孙子以后的各代:曾(zēng )~(孙子的子女)。玄~(曾孙的子女)。子~(儿子和孙子,泛指后代)。王~(贵族的子孙后代)。
- 植物再生成孳生的:~竹(竹的枝根末端所生的竹)。
- 姓。
- ◎ 古同“逊”。
樵 qiáo《國語辭典》
樵 [ qiáo ]
名- 木柴。如:「薪樵」。《左传·桓公十二年》:「轻则寡谋,请无扞采樵者以诱之。」宋·柳永〈煮海歌〉:「卤浓盐淡未得闲,采樵深入无穷山。」
- 打柴的人。如:「樵夫」。唐·杜荀鹤〈游茅山〉诗:「渔樵不到处,麋鹿自成群。」唐·孟浩然〈宿业师山房期丁大不至〉诗:「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 瞭望敌人的高楼。《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为堑垒木樵,校联不绝。」通「谯」。
- 砍柴。《诗经·小雅·白华》:「樵彼桑薪,卬烘于煁。」《左传·昭公六年》:「不樵树,不采蓺。」宋·方岳〈三虎行〉:「西邻昨暮樵不归,欲觅残骸无处所。」
笔 ( 筆 ) bǐ《國語辭典》
- 「筆 」的異體字。
常 cháng《國語辭典》
常 [ cháng ]
名- 伦理关系。如:「伦常」、「三纲五常」。
- 姓。如汉代有常惠。
- 普通的、一般的。如:「平常」、「常识」、「人之常情」。
- 固定不变的。如:「常规」。《老子·第四十九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 规律的、定期的。如:「常期」、「常会」。
- 长久不变的。如:「常设」、「知足常乐」。
- 时时、一次又一次,表示频繁的意思。如:「常常」、「时常」、「老生常谈」。唐˙韩愈〈杂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使 shǐ《國語辭典》
使 [ shǐ ]
动- 命令、派遣。《左传·桓公五年》:「夜郑伯使祭足劳王,且问左右。」《水浒传·第八五回》:「若得如此,宋江星夜使人回家搬取老父,以绝根本。」
- 让、以致于。《诗经·郑风·狡童》:「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唐·杜甫〈蜀相〉诗:「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役用、役使。《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晋·范宁〈为豫章临发上疏〉:「古之使人,岁不过三日;今之劳扰,殆无二日休停。」
- 可、行、做。如:「使不得」。《红楼梦·第九六回》:「若说服里娶亲,当真使不得。」《文明小史·第一六回》:「如要看全,也不过一百多钱,倘若租看,亦使得。」
- 用。《文明小史·第一五回》:「至少也得几百块钱,少了不够使的。」
- 放纵、放任。如:「使性子」。
- 出使。《论语·子路》:「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 奉命到外国执行任务或留驻的外交长官。如:「大使」、「公使」。
- 假设、如果。《论语·泰伯》:「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汉·王充《论衡·祀义》:「使天地有口能食,祭食宜食尽。」
使 [ shì ]
名- (一)、
- 之又音。
行人 xíng rén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重利 zhòng lì
(1).以利为重;贪图利益。《庄子·刻意》:“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 浮梁 买茶去。”
(2).大的利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七:“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但愿你不取轻财把重利收。”
(3).高利息;高利润。如:牟取重利。参见“ 重利盘剥 ”。 ——《漢語大詞典》
(2).大的利益。《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六七:“高名令志惑,重利使心忧。” 清 李渔 《凰求凤·阻兵》:“但愿你不取轻财把重利收。”
(3).高利息;高利润。如:牟取重利。参见“ 重利盘剥 ”。 ——《漢語大詞典》
州 zhōu《國語辭典》
州 [ zhōu ]
名- 水面上的陆块。《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州,东西南北方千里。」同「洲 」。
- 行政区域划分的名称。如:「苏州」、「加州」。唐·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州绰。
- 稳固。《国语·齐语》:「令夫士,群萃而州处。」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