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
岁晏冰雪至,闭门戒深冬。穷阴结赑屃,寒气开鸿濛。
岂徒罢游谒,客至出亦慵。床头抱膝卧,布被围熏笼。
沈侯心神霁,颜色如春融。十日不一见,何以写我悰。
朅来城西游,杖舄谁与同。仙踪蹑楼观,帝乐闻笙镛。
巍巍三珠林,中有万岁峰。俯听尘世喧,众窍号秋蛩。
仰睇逐馀景,流歌溯长风。邈哉虚无教,古昔圣所攻。
君怀度支计,惜此绘画功。畴哉百川障,顿使狂澜东。
皇明统六合,声教通蛮戎。两京郁相望,城阙何葱葱。
龙盘万岭合,虎踞千山重。我昔往观之,汤池带金墉。
君时在南署,邀我回青骢。周旂绚日月,汉掌开芙蓉。
层台与列署,照耀当虚空。逢僧问兜率,访道疑方蓬。
壮怀益磊磈,陋目开昏蒙。至今肠肾间,尚觉百汇充。
适遭明良运,感激惟寸忠。尧门辟贤俊,舜法除奸凶。
孰云闾阎幽,上与廊庙通。君王垂衣坐,百职分卑崇。
峨冠谬通籍,立在明光宫。愿为千尺萝,附君百丈松。
君今已彊仕,我亦非儿童。及时不努力,倏忽成老翁。
閒官远书簿,夙夜不在公。校雠费年月,官长多涵容。
美酝亦可恋,大庖幸相供。文章本非职,篆刻徒为工。
班超晚投笔,犹得班罴熊。吾怜功名遂,非慕万户封。
不然赴林壑,此兴颇亦浓。买田种桑稻,躬耕课奴僮。
缅思太行愿,敛退真吾宗。知君负经济,我力非寅恭。
论功愧不逮,内省面发红。误将铅刀钝,欲比镆铘锋。
狂言试倾倒,拍塞已满胸。君方贾馀勇,逸气凌崆峒。
纷然万丘垤,尽在尘埃中。勋名唾双手,禄食轻千钟。
平生四方志,慷慨随桑弓。游观匪独乐,乐事岂易逢。
歌以报君意,我怀安可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我 wǒ《國語辭典》
我 [ wǒ ]
語音 代- 自稱。《易經·中孚卦·九二》:「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詩經·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 自稱己方。《左傳·莊公十年》:「春,齊師伐我。」《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我軍雖煩擾,虜亦不得犯我。」
- 表示親切之意的語詞。《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漢·曹操〈步出夏門行〉:「經過至我碣石,心惆悵我東海。」
- 私心、私意。如:「大公無我」。《論語·子罕》:「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姓。如戰國時有我子。
我 [ ě ]
讀音- (一)之讀音。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形-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形-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往 wǎng《國語辭典》
往 [ wǎng ]
动- 去。如:「前往」、「人来人往」。《易经·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 归向。如:「向往」、「神往」。《谷梁传·庄公三年》:「其曰王者,民之所归往也。」
- 交际、交朋友。如:「交往」。《礼记·檀弓上》:「非兄弟,虽邻不往。」
- 致赠、赠送。《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今往仆少小所著辞赋一通相与。」
- 过去的、从前的。如:「往年」、「以往」。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 昔日、昔时。《易经·系辞下》:「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闵来,无邑怜之心。」
- 死者。《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晋·杜预·注:「往,死者;居,生者。」
- 向、朝。表示动作的方向。如:「往东走」、「往前看」、「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爬。」
观 ( 觀 ) guān/guàn
观 [ guān ]
- 看,察看:~看。~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风(➊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➋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阵。~赏。~察。~感。参~。
-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瞻(➊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➋注视,瞻望)。大~。奇~。
-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点。~念。主~。客~。世界~。
- 道教的庙宇:白云~。紫阳~。
-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 楼台:楼~。台~。
- 姓。
之 zhī《國語辭典》
之 [ zhī ]
介- 的、底。《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左传·襄公十四年》:「余弟死,而子来,是而子杀余之弟也。」
- 于。《易经·比卦·象曰》:「比之匪人,不亦伤乎?」《礼记·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 诸、之于。《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
- 与、及。《书经·立政》:「文王罔攸兼于庶言、庶狱、庶慎,惟有司之牧夫。」《吕氏春秋·仲夏纪·适音》:「乐之弗乐者,心也。」
- 而。《战国策·秦策二》:「臣恐王为臣之投杼也。」
- 若、如果。《书经·盘庚上》:「邦之臧,惟汝众,邦之不臧,惟予一人有佚罚。」《论语·子张》:「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
- 则。《左传·僖公九年》:「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吕氏春秋·仲春纪·功名》:「 故民无常处,见利之聚,无之去。」
- 用于强调或补足语气,无义。《书经·西伯戡黎》:「殷之即丧!指乃功,不无戮于尔邦?」《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怅恨久之。」
- 他、彼。《书经·皋陶谟》:「安民则惠,黎民怀之。」《论语·颜渊》:「爱之欲其生。」
- 其、他的。《武王伐纣平话·卷中》:「纣王令推上法场,斩之老母。」清·王士祯《池北偶谈·卷二四·谈异五·女化男》:「乃以聘礼还之夫家。」
- 此、这个。《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庄子·知北游》:「知以之言也,问乎狂屈。」
- 往。如唐朝李白有〈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诗经·鄘风·载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 至、到。《西京杂记·卷五》:「此自少之多,自微至著也。」
- 是、为。《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也。」
- 取用。《战国策·齐策三》:「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 姓。如汉代有之马宇。
汤池(湯池)tāng chí
(1).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防守严固。《汉书·食货志上》:“ 神农 之教曰:‘有城十仞,汤池百步,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金城屠於庶寇,汤池杭於一苇。” 唐 杜甫 《秋日送石首薛明府辞满告别三十韵》:“汤池虽险固,辽海尚填淤。”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纪潮郡逆民事》:“墙垣悉以三合土筑成,隐然若金城汤池。”
(2).温泉浴池;温泉。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元宗 幸 华清宫 ,新广汤池,制作宏丽。”《旧唐书·职官志三》:“温泉监掌汤池宫禁之事。” 明 程本立 《晚至安宁》诗:“汤池水底皆阴火,盐井烟中半夕嵐。” ——《漢語大詞典》
(2).温泉浴池;温泉。 唐 郑处诲 《明皇杂录》卷下:“ 元宗 幸 华清宫 ,新广汤池,制作宏丽。”《旧唐书·职官志三》:“温泉监掌汤池宫禁之事。” 明 程本立 《晚至安宁》诗:“汤池水底皆阴火,盐井烟中半夕嵐。” ——《漢語大詞典》
带金(带金)
唐书食货志见襦裤下 ——《骈字类编》
墉 yōng《國語辭典》
墉 [ yōng ]
名- 小城。《诗经·大雅·皇矣》:「以尔钩援,与尔临冲,以伐崇墉。」汉·毛亨·传:「墉,城也。」南朝宋·鲍照〈芜城赋〉:「故能奓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濬洫。」
- 高墙。《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唐·崔融〈登东阳沈隐侯八咏楼〉诗:「旦登西北楼,楼峻石墉厚。」
墉 [ yúng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