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云气居通高拱处,竹皮冠卸远游时。

陈子升明代〕《沛中

秦关西作汉家基,草色无穷铁马驰。云气居通高拱处,竹皮冠卸远游时。

遥林鸟尽秋方净,大泽龙归雨更滋。何物至今传得在,山河不及大风辞。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云气高拱竹皮远游

云气(雲氣)yún qì
(1).云雾,雾气。《管子·水地》:“龙生於水……欲尚则凌於云气,欲下则入於深泉。” 汉 王褒 《圣主得贤臣颂》:“虎啸而谷风冽,龙兴而致云气。” 宋 陈与义 《出山道中》诗:“雨歇澹春晓,云气山腰流。” 徐迟 《狂欢之夜》:“万顷良田伸展着,无边无际,直到氲氤的云气把地平线模糊了。”
(2).道家语。指人体内的秽浊之气。《云笈七籤》卷五三:“﹝藏形匿影之术﹞叩齿三十六通而微祝……毕,便九嚥,止;闭目,云气豁除,便服灵飞玉符。修之一年,形常隐空。”  ——《漢語大詞典》
居 jū《國語辭典》

居 [ jū ]

  1. 住。《论语·学而》:「居无求安」。《孟子·离娄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
  2. 坐下。《论语·阳货》:「居,吾语汝。」
  3. 存积、储存。如:「奇货可居」。《汉书·卷五九·张汤传》:「信辄先知之,居物致富,与汤分之。」
  4. 处、位于。《孟子·离娄上》:「居下位而不获于上。」唐·刘禹锡〈咏史〉诗二首之二:「同遇汉文时,何人居贵位?」
  5. 占有。《晋书·卷三四·羊祜传》:「天下不如意,恒十居七八。」
  6. 存有、怀著。如:「居心叵测」。
  1. 住所。如:「故居」、「新居」、「迁居」。
  2. 住宅、茶楼、饭馆等场所的称号用字。如:「为善长乐居」、「明湖居」、「德林居」。
  3. 姓。如明代有居节。

居 [ jī ]

  1. 用于句末,表示疑问的语气。《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谁居?其孟椒乎!」《礼记·檀弓上》:「何居?我未之前闻也。」
通 tōng《國語辭典》

通 [ tōng ]

  1. 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的。如:「水管不通了。」
  2. 流畅、畅达。如:「畅通」、「四通八达」、「你的作文写得不够通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老残游记·第一回》:「当年也曾读过几句诗书,因八股文章做得不通,所以学也未曾进得一个。」
  3. 顺利。如:「星运亨通」。
  4. 灵活、不闭塞。如:「圆通」、「开通」。
  5. 渊博。如:「通人」、「博学通儒」。
  6. 共同的。如:「好逸恶劳是一般人的通病。」《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
  7. 整个、全部。如:「通宵」、「通盘考量」。《孟子·离娄下》:「匡章通国皆称不孝焉,夫子与之游,又从而礼貌之,敢问何也?」
  1. 全、都。如:「通通上去」。《红楼梦·第二八回》:「他说的我通不懂,怎么不该罚!」
  1. 到达。如:「通到」、「通往」。《国语·晋语二》:「道远难通,望大难走。」
  2. 往来、交往。如:「通商」、「通航」、「互通有无」。《汉书·卷三七·季布传》:「吾闻曹丘生非长者,勿与通。」
  3. 报告、通晓。如:「通知」、「通报」。《史记·卷四八·陈涉世家》:「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
  4. 明白、了解。如:「通晓」、「精通」。《汉书·卷七二·王吉传》:「今使俗吏得任子弟,率多骄骜,不通古今。」
  5. 男女间发生不正常的关系。如:「私通」、「通奸」。《左传·桓公十八年》:「公会齐侯于泺,遂及文姜如齐,齐侯通焉。」《汉书·卷五五·卫青传》:「(郑)​季与主家僮卫媪通,生青。」
  1. 熟悉某种事物的人。如:「中国通」、「万事通」、「数学通」。
  2. 量词:➊ ​计算文书、电讯的单位。如:「一通电话」、「三通电报」。➋ ​计算敲击钟鼓次数的单位。如:「擂鼓三通」。
高拱 gāo gǒng
(1).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墨子·非儒下》:“君若言而未有利焉,则高拱下视,会噎为深。” 汉 贾谊 《新书·权重》:“力当能为而不为,畜乱宿祸,高拱而忧其纷也。” 宋 王安石 《李璋下第》诗:“浩荡宫门白日开,君王高拱试羣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深居高拱,不如询访臣邻;批答详明,不若亲承颜色。”
(2).高高凸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正殿之后,层臺高拱,上建 法云阁 。”  ——《漢語大詞典》
处 ( 處 ) chǔ/chù
处 [ chǔ ]
  1. 居住:穴居野~。
  2. 存在,置身:设身~地。~心积虑。~世。
  3. 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融洽相~。
  4. 决定,决断:~理。
  5. 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罚。~决。
  6. 止,隐退:~暑。
处 [ chù ]
  1. 地方:~~。~所。
  2. 点,部分:长(cháng )~。好~。
  3. 机关,或机关、团体、单位里的部门:办事~。筹备~。
竹皮 zhú pí
指笋壳。即箨。竹初生时的外壳。 唐 李百药 《谒汉高庙》诗:“竹皮聚寒径,枌社落霜丛。” 唐 白居易 《小台》诗:“风飘竹皮落,苔印鹤跡上。”  ——《漢語大詞典》
冠 guān/guàn《國語辭典》

冠 [ guān ]

  1. 帽子。如:「皇冠」、「凤冠」、「桂冠」、「怒发冲冠」。《左传·哀公十五年》:「君子死,冠不免。」
  2. 位于顶端像帽子的东西。如:「鸡冠」、「花冠」。南朝陈·徐陵〈斗鸡〉诗:「花冠已冲力,芥爪复惊媒。」

冠 [ guàn ]

  1. 戴帽子。《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
  2. 男子已成年。唐·刘禹锡〈子刘子自传〉:「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朱重长成一十七岁,生得一表人才,须然已冠,尚未娶妻。」
  3. 覆盖。《文选·江淹·杂体诗·谢仆射》:「时菊耀岩阿,云霞冠秋岭。」
  4. 超越、领先。如:「独冠群芳」。《史记·卷五三·萧相国世家·太史公曰》:「位冠群臣,声施后世。」
  5. 加上。如:「冠夫姓」、「冠罪名」。
  1. 一种古代的仪式。为年满二十岁的男子戴上帽子的成年礼。后亦称成年男子为「冠」。《论语·先进》:「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
  1. 第一的、最优秀的。如:「冠军」。
卸 xiè《國語辭典》

卸 [ xiè ]

  1. 把东西拿下或去除。如:「卸货」、「卸妆」、「拆卸」、「卸下行李」。唐·李中〈维舟秋浦逢故人张矩同泊〉诗:「卸帆清夜碧江滨,冉冉凉风动白苹。」
  2. 解除、推托。如:「卸职」、「卸任」、「推卸责任」。
  3. 凋谢、凋零。《清平山堂话本·西湖三塔记》:「春开杨柳,秋卸梧桐。」
远游(遠游)yuǎn yóu
亦作“ 远游 ”。
(1).谓到远方游历。《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楚辞·远游》:“悲时俗之迫阨兮,愿轻举而远游。” 汉 班彪 《北征赋》:“遂奋袂以北征兮,超絶迹而远游。” 唐 杜甫 《季秋江村》诗:“远游虽寂寞,难见此山川。”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慷慨辞家,踊跃远游。” 潘漠华 《呵》诗:“一回想念已故人,一回想念远游的儿子。”
(2).见“ 远游冠 ”。
(3).见“ 远游履 ”。  ——《漢語大詞典》
时 ( 時 ) shí
时 [ shí ]
  1. 一切事物不断发展变化所经历的过程:~间。~不我与。
  2. 较长的时间:~代。古~。
  3. 泛指一段时间:~光。~令。~分。
  4. 现在的,当前的:当~。~下。~务。~宜。
  5. 常常:~常。学而~习之。
  6. 一年中的一季:~序。四~如春。
  7. 旧时的记时单位,一昼夜十二分之一为一“时辰”,深夜十一点至次日凌晨一点为“子时”,中午十一点至一点为“午时”。
  8. 现在的记时单位,一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钟。~差(chā)。
  9. 某一时刻:按~上班。
  10. 不定时,有时候:~而。~阴~晴。
  11. 机会:~机。待~而动。
  1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