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夜景最怜蟾影洁,秋空昔见雁行斜。

李昉宋代〕《偶书口号寄秘阁侍郎

朝退归来只在家,诗书满架是生涯。
吟成拙句何人和,按得新声没处夸。
夜景最怜蟾影洁,秋空昔见雁行斜。
望君偷暇来相访,犹有东篱残菊花。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夜景蟾影秋空雁行

夜景 yè jǐng
(1).指月光。 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途中》诗:“凉风起将夕,夜景湛虚明。” 唐 韦应物 《晚登郡阁》诗:“春风偏送柳,夜景欲沉山。”
(2).夜晚的景色。 潘漠华 《归后》诗:“满天的摇星,夜景远处朦胧。”  ——《漢語大詞典》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1.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2.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1.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1.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怜 ( 憐 ) lián《國語辭典》
  1. 「怜 」的异体字。
蟾影 chán yǐng
月影;月光。 唐 徐晦 《海上生明月赋》:“水族将蟾影交驰,浪花与桂枝相送。” 明 刘基 《黄州团湖董氏镜心楼》诗:“絳气往来蟾影入,碧光浮动日华生。” 清 陈维嵩 《翠楼吟·惠山云起楼作》词:“晚值蟾影初昇,似 姮娥 妆镜夜深离匣。”  ——《漢語大詞典》
洁 ( 潔 ) jié
洁 [ jié ]
  1. 干净:清~。整~。纯~。~具。~癖。
  2. 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廉~。~身自好(hào )。
秋空
唐 张九龄 奉和吏部崔尚书雨后大明朝堂望南山 夜雨尘初灭,秋空月正悬。
唐 孟浩然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唐 王维 汎前陂 秋空自明迥,况复远人间。
唐 戴叔伦 赠月溪羽士 更弄瑶笙罢,秋空鹤又鸣。  ——《骈字类编》
昔 xī《國語辭典》

昔 [ xí ]

  1. 過去的、從前的。如:「昔日」。唐·崔顥〈黃鶴樓〉詩:「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1. 夜晚。《左傳·哀公四年》:「為一昔之期,襲梁及霍。」《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遠道不可思,夙昔夢見之。」通「夕」。
  2. 姓。如漢代有昔登。

昔 [ cuò ]

  1. 粗糙。《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2. 接触,遇到:怕~风。~习。
  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5. 会晤:会~。接~。
  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见 [ xiàn ]
  1. 古同“现”,出现,显露。
  2. 古同“现”,现存。
雁行 yàn háng
亦作“鴈行”。
(1).飞雁的行列。 南朝 梁简文帝 《杂句从军行》:“邐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 唐 卢纶 《春夜对月见寄》诗:“露如轻雨月如霜,不见星河见雁行。” 宋 王安石 《寄晁同年》诗:“日摧花蕊急,云避雁行高。” 元 郝经 《后听角行》诗:“霜天裂却浮云散,鴈行断尽疏星接。”
(2).形容排列整齐而有次序。《梁书·陈伯之传》:“今功臣名将,雁行有序。” 唐 李商隐 《昨日》诗:“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絃柱雁行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氏》:“早起,命驾至母家,严妆子女,载与俱归。入门,令雁行立。” 瞿秋白 《文艺杂著·那个城》:“黄昏已经畏缩,赶紧拥抱一切城头塔顶,雁行的房屋,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3).指朝廷上的排班。《南史·张缅传》:“殿中郎缺,帝谓 徐勉 曰:‘此曹旧用文学,且雁行之首,宜详择其人。’ 勉 举 缅 充选。”
(4).阵名。横列展开,似飞雁的行列,故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威王问》:“雁行者,所以触侧应□﹝也﹞。”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阵》:“雁行之阵者,所以接射也。”
(5).同列;同等。《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奬帝室,虽形势参差,寒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隶释·石经论语残碑》 宋 洪适 释:“予详玩遗字,《公羊》《诗》《书》《仪礼》又在《论语》上, 刘宽 碑阴, 王曜 题名,则《公羊》《诗》《书》之雁行也。”一本作“鴈行”。 姚华 《曲海一勺·骈史上》:“且《诗》《书》相匹,其説旧矣。至以曲代史,而与诗雁行,未之前闻。”
(6).居前的行列。雁,通“ 颜 ”。《韩非子·存韩》:“先时五诸侯共伐 秦 , 韩 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於 关 下矣。”《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作雁。《韩非子》‘先为雁行以嚮 秦 军’,《战国·韩策》‘ 韩 ,居为隐蔽,出为雁行’,《燕策》‘使弱 燕 雁行’,《晋·王羲之传》‘我书比 钟繇 当抗行,比 张芝 犹当雁行’,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亦作“鴈行”。  ——《漢語大詞典》
斜 xié《國語辭典》

斜 [ xié ]

  1. 不正、倾侧。如:「斜角」、「斜坡」、「斜线」。宋·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词:「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1. 非水平或垂直方向的移动。《文选·贾谊·𫛳鸟赋》:「庚子日斜兮,𫛳集予舍。」唐·杜甫〈水槛遣兴〉诗二首之一:「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1. 地名用字。常用于地势倾斜的地方。如:「玉钩斜」、「内人斜」、「陈陶斜」。

斜 [ yé ]

  1. 终南山的山谷,在今大陆地区陕西省褒城县东北。《文选·班固·西都赋》:「右界褒斜,陇首之险。」李善注引《梁州记》曰:「万石城溯汉上七里有褒谷,南口曰褒,北口曰斜,长四百七十里。」

斜 [ ​xiá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