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一年春事兵氛退,万国欢声佳气浮。

吕本中宋代〕《和秦楚材直阁韵

胡马南来议击毬,忽闻羌虏斩杨酋。一年春事兵氛退,万国欢声佳气浮。

台阁如君须强起,林泉容我且归休。汉家基业无穷尽,早晚留侯与运筹。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一年春事退万国欢声佳气

一年
魏晋 嵇康 幽愤诗 煌煌灵芝,一年三秀。
唐 徐凝 二月望日 长短一年相似夜,中秋未必胜中春。
唐 周繇 看牡丹赠段成式 逡巡又是一年别,寄语集仙呼索郎。
唐 罗邺 看花 家在楚乡身在蜀,一年春色负归期。
宋 苏轼 山村五绝 其四 赢得儿童语音好,一年强半在城中。
元 刘因 春游 十日得閒须小醉,一年最好是深春。
元 叶颙 示小儿阿真牡丹二首荼蘼春暮各一首 其四 又是一年春事了,杜鹃声里夕阳多。
宋 黄庚 暮春二首 其一 东风庭院夕阳天,恨绿愁红又一年。  ——《骈字类编》
春事 chūn shì
(1).春耕之事。《管子·幼官》:“地气发,戒春事。” 唐 李白 《寄东鲁二稚子》诗:“春事已不及,江行復茫然。” 宋 王初寮 《履道象州上元》诗:“幽怀不自閒,欲逐春事起。安得五亩园,种蔬引江水。”
(2).春色;春意。 唐 徐晶 《同蔡孚〈五亭咏〉》:“幽栖可怜处,春事满林扉。” 明 刘基 《次李子庚韵》:“风落餘花春事非,愁心烟雨共霏霏。” 清 曹寅 《菜花歌》:“四月 吴 中春事足,四郊花气穿城瀆。”
(3).特指花事。 宋 陈师道 《春怀示邻里》诗:“屡失南邻春事约,只今容有未开花?”
(4).指男女欢爱。 明 沈仕 《偶见》曲之二:“交鸞凤春事无涯,不觉香露滴、牡丹芽。”  ——《漢語大詞典》
兵 bīng《國語辭典》

兵 [ bīng ]

  1. 武器。如:「秣马厉兵」、「短兵相接」。《说文解字·廾部》:「兵,械也。」《周礼·夏官·司兵》:「掌五兵五盾,各辨其物与其等,以待军事。」汉·郑玄·注:「郑司农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2. 战士、军队。如:「调兵遣将」、「按兵不动」、「精兵政策」。《战国策·赵策三》:「秦攻赵于长平,大破之,引兵而归。」《文选·江淹·杂体诗·卢中郎》:「信陵佩魏印,秦兵不敢出。」
  3. 军事、战争,或有关于军事、战争的事情。如:「纸上谈兵」、「谈笑用兵」。《左传·隐公三年》:「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文选·钟会·檄蜀文》:「益州先主以命世英才,兴兵新野。」
  4. 专指军队中最基层的成员。如:「炮兵」、「骑兵」、「步兵」、「号兵」、「传 令兵」。
氛 fēn《國語辭典》

氛 [ fēn ]

  1. 气的通称。如:「祥氛」、「妖氛」、「气氛」。《国语·晋语一》:「献公田,见翟柤之氛,归寑不寐。」
  2. 景象、气象。如:「战氛炽烈」。
退 tuì《國語辭典》

退 [ tuì ]

  1. 向后倒行、移动。与「进」相对。如:「后退」、「撤退」、「进退两难」、「以退为进」、「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 畏缩。如:「退缩不前」。《论语·先进》:「求也退,故进之。」
  3. 谦让。如:「谦退」、「退让」。《晋书·卷三七·宗室传·安平献王孚传》:「宣帝执政,常自退损。」
  4. 离去、离开。如:「退席」、「迟到早退」、「功成身退」。
  5. 辞去职务。如:「退休」。《史记·卷三一·吴太伯世家》:「子胥退而耕于野。」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敢以其不胜任而辄退之。」
  6. 取消、解除。如:「退约」、「退租」、「退婚」。《红楼梦·第一六回》:「闻得父母退了前夫,它便一根麻绳,悄悄的自缢了。」
  7. 脱去、除去。如:「退毛」。《西游记·第二三回》:「把他且浸在后边净水池中,浸退了毛衣,使盐腌著,使阴天下酒。」
  8. 减损、消失、衰减。如:「退烧」、「退色」、「衰退」。《左传·昭公三年》:「火中,寒暑乃退。」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二首之二:「老病自嗟诗力退,空吟冰柱忆刘叉。」
  9. 归还。如:「退货」、「退票」、「包退包换」、「货既出门,概不退换。」
万国(萬國)wàn guó
万邦;天下;各国。《易·乾》:“首出庶物,万国咸寧。”《史记·东越列传》:“今小国以穷困来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当安所告愬?又何以子万国乎?” 唐 杜甫 《垂老别》诗:“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 明 李梦阳 《赠何舍人赍诏南纪诸镇》诗:“日月重悬万国朝,雷雨赦过羣方悦。”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以一人之詔旨立宪,宪其所宪,非大地万国所谓宪也。” 郭沫若 《水平线下·到宜兴去》:“国际资本家万矢一的地倾向着我们这个还在资本制度以前的 中国 ,把我们 中国 已经作为了万国的商场,彼此在这儿互相争逐了。”  ——《漢語大詞典》
欢声(歡聲)huān shēng
喜乐之声;欢呼之声。《三国志·蜀志·黄忠传》:“金鼓振天,欢声动谷。”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遥知素誉在民口,已有欢声腾里社。”《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一时主客几个,眼界里无比乐境,耳轮中都是欢声。” 杨朔 《永定河纪行》:“水花飞上 天安门 ……一面好像发出欢声说:‘ 永定河 的水已经来到首都了!’”  ——《漢語大詞典》
佳气(佳氣)jiā qì
(1).美好的云气。古代以为是吉祥、兴隆的象征。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唐 李白 《明堂赋》:“含佳气之青葱,吐祥烟之鬱嵂。” 宋 王安石 《南乡子》词之二:“自古帝王州,鬱鬱葱葱佳气浮。” 明 高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诗:“ 秦皇 空此瘞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远望宫殿嵯峨,满山翠柏,丽日阳春,佳气腾腾。”
(2).泛指美好的风光。 唐 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之三:“大道直如髮,春日佳气多。”
(3).清雅的气味。 唐 杜甫 《枯楠》诗:“涷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宋 王安石 《朱朝议移法云兰》诗:“幽兰有佳气,千载閟山阿。”  ——《漢語大詞典》
浮 fú《國語辭典》

浮 [ fú ]

  1. 漂在水上或飘在空中。如:「漂浮」、「悬浮」。《诗经·小雅·菁菁》:「泛泛杨舟,载沉载浮。」唐·陈羽〈喜雪上窦相公〉诗:「千门万户雪花浮,点点无声落瓦沟。」
  2. 显现。如:「浮现」、「脸上浮著微笑。」
  3. 超过。如:「人浮于事」。《礼记·坊记》:「故君子与其使食浮于人也,宁使人浮于食。」
  1. 在水上或空中的。如:「富贵于我如浮云」。《文选·左思·吴都赋》:「陵鲤若兽,浮石若桴。」
  2. 表面的。如:「浮土」、「浮面」。
  3. 虚而不实的。如:「浮名」、「浮文」。
  4. 轻佻、不沉著。如:「轻浮」、「心浮气躁」。

浮 [ ​fóu ]

  1.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