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归穿绿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释朋来宋代〕《清明游玉堂庄

几宿青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
归穿绿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风急岭云飘迥野,雨馀田水落方塘。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穿绿荇船头残花屐齿

归 ( 歸 ) guī
归 [ guī ]
  1. 返回,回到本处:~国。~程。~侨。~宁(回娘家看望父母)。~省(xǐng )(回家探亲)。~真反璞。
  2. 还给:~还。物~原主。
  3. 趋向,去往:~附。众望所~。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并。~功。~咎。
  5. 由,属于:这事~我办。~属。
  6. 结局:~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宣其室家”。
  9. 自首。
穿 chuān《國語辭典》

穿 [ chuān ]

  1. 挖凿、挖掘。《诗经·召南·行露》:「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礼记·月令》:「穿窦窖,修囷仓。」
  2. 贯通、通过。如:「穿针引线」、「穿鞋带」、「穿越马路」。
  3. 著衣袜等。如:「穿衣服」、「穿袜子」。
  1. 破败的。《庄子·山木》:「衣弊屐穿,贫也,非惫也。」
  1. 透澈、明白、显明。如:「说穿」、「看穿心事」、「望穿秋水」、「拆穿西洋镜」。
绿荇(绿荇)
南北朝 阮研 棹歌行 芙蓉始出水,绿荇叶初鲜。
宋 苏轼 壬寅二月,有诏令郡吏分往属县减决囚禁。自十三日受命出府,至宝鸡、虢、郿、盩、厔四县。既毕事,因朝谒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 投篙披绿荇,濯足乱清沟。
《韵府拾遗 梗韵》:钱惟演诗绿荇溢鱼防  ——《骈字类编》
船头(船頭)chuán tóu
(1).船的前部。 唐 杜甫 《江涨》诗:“渔人縈小楫,容易拔船头。”《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只见那 阿四 便钻出船头上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他﹞一路也同我们在船头上同坐,问长问短。”
(2).船上监督货运的头目;船主。《新唐书·刘晏传》:“初,州县取富人督漕輓,谓之‘船头’。”《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船头递了姓名手本,磕头相见。”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叫左右分付船头,説近日边报紧急,不便羈留,就到了自家门首,也不许拢船,竟扬帆而过便了。”  ——《漢語大詞典》
滑 huá《國語辭典》

滑 [ huá ]

  1. 顺溜、不凝滞。如:「光滑」。唐·杜甫〈水会渡〉诗:「霜浓木石滑,风急手足寒。」
  2. 狡诈、虚浮不实在。如:「滑头」。《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郅都传》:「为人上,操下如束湿薪,滑贼任威。」汉·王充《论衡·正说》:「后儒信前师之言,随旧述故,滑习辞语。」
  1. 在光溜的物体表面溜动。如:「滑冰」、「滑雪」、「滑了一跤」。
  1. 姓。如汉代有滑典。

滑 [ gǔ ]

  1. 参见「滑稽 」条。
醉 zuì《國語辭典》

醉 [ zuì ]

  1. 饮酒过量以致神志不清。如:「不醉不归」。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
  2. 沉迷、迷恋。如:「沉醉」、「心醉」、「陶醉」。
  1. 喝酒过多而神志模糊的样子。如:「醉汉」、「烂醉如泥」。
  2. 用酒浸渍的。如:「醉虾」、「醉鸡」。《儒林外史·第二八回》:「堂官上来问菜,季恬逸点了一卖肘子、一卖板鸭、一卖醉白鱼。」
踏 tà《國語辭典》

踏 [ tà ]

  1. 用腳踩著地或東西。如:「踏步」、「踏水車」、「踐踏」、「腳踏實地」。
  2. 跟隨。《喻世明言·卷三六·宋四公大鬧禁魂張》:「我妝做丞局,後面踏將你來,你喫擺番了。」
  3. 實地勘驗。如:「踏勘」。《元史·卷一○二·刑法志一》:「諸郡縣災傷,過時而不申,或申不以實,及按治官不以時檢踏,皆罪之。」
残花(殘花)cán huā
将谢的花;未落尽的花。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内史入重阳阁》:“旧兰憔悴长,残花烂漫舒。” 唐 刘长卿 《感怀》诗:“秋风落叶正堪悲,黄菊残花欲待谁?” 明 刘基 《再用韵答严衍上人》:“残花露淡胭脂靨,落木霜凋薜荔衣。”  ——《漢語大詞典》
屐齿(屐齒)jī chǐ
(1).屐底的齿。《晋书·王述传》:“鸡子圆转不止,便下牀以屐齿踏之,又不得。” 唐 独孤及 《山中春思》诗:“花落没屐齿,风动羣不香。” 宋 司马光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之二:“缘苔躡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清 赵翼 《哭王述庵侍郎》诗:“ 蒲褐山房 緑树阴,中有两人屐齿迹。”
(2).指足迹;游踪。 宋 张孝祥 《水龙吟·过浯溪》词:“漫郎宅里,中兴碑下,应留屐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国初 常熟 多画师。有 黄鼎 者,足跡半天下……故所作多离奇俶诡,为古人屐齿所不到。”
(3).指履声,脚步声。 明 王世贞 《曾太学携酒见访作》诗:“花宫寂无事,屐齿破高眠。” 清 吴伟业 《九峰草堂歌》:“屐齿俄闻到 茂先 ,一坐倾靡再张饮。”  ——《漢語大詞典》
香 xiāng《國語辭典》

香 [ xiāng ]

  1. 芬芳美好的气味。如:「花香」、「书香」、「粉香」。
  2. 用香料制成棒、线、球、饼的东西,可供拜祭鬼神或驱除蚊虫。如:「线香」、「檀香」、「烧香」、「蚊香」、「焚香操琴」。
  3. 比喻女子。如:「怜香惜玉」、「香消玉殒」。
  4. 姓。如战国时齐国有香居。
  5.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亲吻。如:「香一香脸」、「香一下好吗?」
  1. 气味美好。如:「香茗」、「香泉」、「这饭很香。」唐·杜甫〈古柏行〉:「香叶曾经宿鸾凤。」
  2. 与女性有关的。如:「香闺」、「香魂」、「香汗淋漓」。元·王德信〈十二月过尧民歌·自别后遥山隐隐〉曲:「今春,香肌瘦几分,搂带宽三寸。」
  1. 酣畅。如:「吃得很香」、「睡得很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