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惠泽(惠澤)huì zé
犹恩泽。《汉书·郑崇传》:“朕幼而孤,皇太太后躬自养育,免于襁褓,教道以礼,至於成人,惠泽茂焉。”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其所用也,不越於妻妾之戚属;其惠泽也,不出乎近习之庸琐。”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三:“ 汉 律三人以上无故饮酒,罚金四两。故 汉 以赐酺为惠泽,令得羣臣饮酒也。” 清 唐甄 《潜书·匪更》:“官守不明,惠泽不行,名存而实亡。” ——《漢語大詞典》
横流 héng liú
(1).形容涕泪交流。《楚辞·九歌·湘君》:“横流涕兮潺湲,隐思君兮陫惻。” 王逸 注:“内自悲伤,涕泣横流。” 晋 潘岳 《寡妇赋》:“哀鬱结兮交集,泪横流兮滂沱。” 徐迟 《牡丹》:“ 老牡丹花 和 小牡丹花 的重逢极为动人。不仅师徒两人涕泪横流,就是他们旁边的人也噙着泪珠。”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漢語大詞典》
(2).充盈,遍布。《文选·司马迁〈封禅文〉》:“协气横流,武节猋逝。” 李善 注:“横流,多也。” 三国 魏 曹植 《改封陈王谢恩章》:“臣既弊陋,守国无效,自分削黜,以彰众诫。不意天恩滂霈,润泽横流,猥蒙加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訞学已为今日患,后三十年横流,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1).大水不循道而泛滥。《孟子·滕文公上》:“当 尧 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氾滥於天下。” 汉 孔融 《荐祢衡表》:“洪水横流,帝思俾乂。” 宋 苏轼 《奏论八丈沟不可开状》:“但遇 淮水 涨溢, 潁河 下口壅遏不行,则皆横流为害。” 清 曾灿 《舟次》诗:“一叶信如此,横流何处安。”
(2).比喻动乱,灾祸。《文选·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二》:“中原昔丧乱,丧乱岂解已……万邦咸震慑,横流赖君子。” 李善 注引 谢灵运 《山居赋》自注:“余祖车骑,建大功, 淮 肥 左右,得免横流之祸。” 唐 王维 《谢除太子中允表》:“孝德动天,圣功冠古。復宗社於坠地,救涂炭於横流。” 宋 叶适 《故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甫一再传,天下横流,至於父子兄弟不能相保。” 闻一多 《给梁实秋》:“因为我们若要抵抗横流,非同别人协力不可。”
(3).放纵恣肆。 宋 朱熹 《答林择之》:“人欲横流,天理几灭。今而思之,怛然震悚。” ——《漢語大詞典》
仁风(仁風)rén fēng
(1).形容恩泽如风之流布。旧时多用以颂扬帝王或地方长官的德政。 晋 潘岳 《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大 晋 统天,仁风遐扬。”《后汉书·章帝纪》:“功烈光於四海,仁风行於千载。” 清 方文 《李明府祈雨有应镌诗于壁属予和之》:“况有诗题石,仁风扇薜萝。”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漢語大詞典》
(2).《世说新语·言语》“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 刘孝标 注引《续晋阳秋》:“太傅 谢安 赏 宏 机捷辩速,自吏部郎出为 东阳郡 ,乃祖之於 冶亭 ,时贤皆集。 安 欲卒迫试之,执手将别,顾左右,取一扇而赠之。 宏 应声答曰:‘輒当奉扬仁风,慰彼黎庶。’合坐叹其要捷。”后因以“仁风”为扇子的代称。 宋 胡继宗 《书言故事·器物》:“扇曰仁风。”参阅《晋书·文苑传·袁宏》。 ——《漢語大詞典》
远被(遠被)yuǎn bèi
远及;传布远方。 南朝 齐 谢朓 《齐敬皇后哀策文》:“思媚诸姑,貽我嬪则。化自公宫,远被南国。” 唐 刘禹锡 《贺收蔡州表》:“天威远被,元恶就诛。”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兹幸遇院臺下车,仁风远被,復申前请,急求豁免,以救残黎等情。” ——《漢語大詞典》
四海 sì hǎi
(1).古以 中国 四境有海环绕,各按方位为“东海”、“南海”、“西海”和“北海”,但亦因时而异,说法不一。《书·益稷》:“予决九川,距四海。” 孔 传:“距,至也。决九州名川通之至海。”《孟子·告子下》:“ 禹 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 禹 以四海为壑。”《淮南子·俶真训》:“神经於 驪山 、 太行 而不能难,入於四海、九江而不能濡。”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所谓抱萤烛於环堵之内者,不见天光之焜烂;侣鮋鰕於跡水之中者,不识四海之浩汗。”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2).犹言天下,全国各处。《书·大禹谟》:“文命敷於四海,祗承于帝。”《史记·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輒裂地而封王侯。” 唐 李绅 《古风》之一:“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清 李渔 《玉搔头·拈要》:“谁想四海虽宽,少 西施 而多 嫫母 ;六宫虚设,有粉黛而无姿容。”
(3).指全世界各处。如:放之四海而皆准。
(4).指四邻各族居住的地域。《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史记·五帝本纪》:“南抚 交阯 、 北发 ;西, 戎 、 析枝 、 渠廋 、 氐 、 羌 ;北, 山戎 、 发 、 息慎 ;东, 长 、 鸟夷 。四海之内,咸戴 帝舜 之功。”《史记·大宛列传》:“天子既闻 大宛 及 大夏 、 安息 之属皆大国……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徧於四海。”
(5).喻指人气派大,性情豪爽、交游很广泛。《金瓶梅词话》第七回:“你老人家不知,如今知府、知县相公也都来往,好不四海。”《文明小史》第十八回:“这位 四海 兄,是 浦东 丝厂里的总帐房,最爱朋友,为人极其四海。”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治安主任 盛清明 很四海地招呼 邓秀梅 。”
(6).神祇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有日、月、参、辰、南北斗、荧惑、太白、岁星、填星、辰星、二十八宿、 风伯 、 雨师 、 四海 、 九臣 、 十四臣 、 诸布 、 诸严 、 诸逑 之属,百有餘庙。”
(7).中医学认为人有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这四者与天下的“四海”相应。见《灵枢经·海论》。 ——《漢語大詞典》
歌颂(歌頌)gē sòng
(1).歌唱《颂》诗。《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为之歌《颂》,曰:‘至矣哉!’” 杜预 注:“《颂》者,以其成功告于神明。”后谓用诗歌颂扬,亦泛谓用言语文字赞美。《后汉书·隗嚣传》:“﹝ 王莽 ﹞矫託天命,伪作符书……戏弄神祇,歌颂祸殃。” 唐 韩愈 《上宰相书》:“其业则读书著文,歌颂 尧 舜 之道。” 明 张居正 《贺瑞雪表》:“同万民而歌颂,莫罄豫鸣。”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
(2).指歌功颂德的诗文。《汉书·王褒传》:“﹝上﹞数从 褒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是以丰功韙命,润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景范碑》:“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 ——《漢語大詞典》
(2).指歌功颂德的诗文。《汉书·王褒传》:“﹝上﹞数从 褒 等放猎,所幸宫馆,輒为歌颂,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是以丰功韙命,润色縢策,盛德形容,藻被歌颂。”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景范碑》:“垂其训聚而为坟典,形其美流而为歌颂。” ——《漢語大詞典》
洋洋 yáng yáng
同“ 养养 ”。
(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 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 植 千里。” 宋 苏轼 《卓锡泉铭》:“ 辩 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 《丁锐义传》:“ 鋭义 曰:‘ 古隆贤 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 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邐而南,移节迁旂, 岭海 洋洋。”
(3).众多貌。《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 传:“洋洋,众多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陆璣 ﹞每於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明 方孝孺 《癸酉岁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 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鐘磬洋洋。”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 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閽者唤 林 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譎师旅。” 章樵 注:“洋洋,得意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已知 陈定 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同“ 养养 ”。 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 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 注:“皆忧思。” 邢昺 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漢語大詞典》
(1).盛大貌。《诗·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 毛 传:“洋洋,盛大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魏文 之才,洋洋清綺,旧谈抑之,谓去 植 千里。” 宋 苏轼 《卓锡泉铭》:“ 辩 来四年,泉水洋洋,烹煑濯溉,饮及牛羊。” 王闿运 《丁锐义传》:“ 鋭义 曰:‘ 古隆贤 自奋而来,再败於我,既愳且耻,故出不得已之计,招聚残贼,洋洋而来,以外示有餘,非有谋也。’”
(2).广远无涯貌。《诗·大雅·大明》:“牧野洋洋。” 毛 传:“洋洋,广也。”《楚辞·大招》:“西方流沙,漭洋洋只。” 王逸 注:“洋洋,无涯貌也。” 清 龚自珍 《赠太子太师卢公神道碑铭》:“迤邐而南,移节迁旂, 岭海 洋洋。”
(3).众多貌。《诗·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毛 传:“洋洋,众多也。” 汉 刘向 《说苑·尊贤》:“蟹堁者宜禾,洿邪者百车,传之后世,洋洋有餘。”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六:“﹝ 陆璣 ﹞每於樽俎间,走笔为诗文,洋洋数千言。”《花城》1981年第2期:“譬如桌子,暂时一个房间里还只有一张。如果有一个人先占据下来……给远方的女朋友写上一封洋洋万言的情书,那么,同室里的另外三个人,就只好各寻方便了。”
(4).美善。《书·伊训》:“圣謨洋洋,嘉言孔彰。” 孔 传:“洋洋,美善。”《汉书·韦贤传》:“洋洋 仲尼 ,视我遗烈。” 明 方孝孺 《癸酉岁京府徵考试继奉蜀王殿下命述事》诗:“封内数十州,德声蔼洋洋。”
(5).充满貌。《礼记·中庸》:“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孔颖达 疏:“洋洋,谓道德充满之貌。”《花城》1981年第4期:“眼角眉梢,一动一静,灵秀之气洋洋欲溢。”
(6).形容声音响亮。《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周朝飨乐章》:“衣冠济济,鐘磬洋洋。” 明 刘嵩 《题余仲扬画山水图为余自安赋》诗:“囊琴未发絃未奏,已觉流水声洋洋。” 胡也频 《到莫斯科去》四:“这时他洋洋大声的说。”
(7).舒缓貌;迟缓貌。《孟子·万章上》:“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赵岐 注:“洋洋,舒缓摇尾之貌。”《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秦重 又得亲炙一番,心中愈加疑惑。挑了油担子,洋洋的去。”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明武宗遗事》:“司閽者唤 林 入,见其行装暗淡,疑为抽丰之客,洋洋摇首。”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我合上书,又洋洋的走了出去,出门来一天星斗,我长吁一口气。”
(8).自得貌;喜乐貌。《古文苑·班固〈十八侯铭〉》:“洋洋丞相,势譎师旅。” 章樵 注:“洋洋,得意貌。”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巢大郎 已知 陈定 官司问结,放胆大了,喜气洋洋。” 陈毅 《过黄泛区书所见》诗:“气象一新,其乐洋洋。”
(9).感动貌。 唐 韩愈 《上宰相书》:“枯槁沉溺魁閎宽通之士,必且洋洋焉动其心。”
(10).无所归貌。《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王逸 注:“洋洋,无所归貌也。”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烘虱》:“大者洋洋迷所适,奔走未停身已堕。”
同“ 养养 ”。 忧思貌。《礼记·中庸》:“使天下之人齐明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 郑玄 注:“洋洋,人想思其傍僾之貌。”《尔雅·释训》:“悠悠、洋洋,思也。” 郭璞 注:“皆忧思。” 邢昺 疏:“《诗·邶风·二子乘舟》云:‘中心养养。’此皆想念忧思也。洋、养音义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