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勿弃旧时老弟兄,携余中遁愚公谷。

王季珠清代〕《题缪君少村云溪停棹图

昔年秋雨邀投宿,今年春风馈食肉。如许交情久勿衰,世情何故日翻覆。

畅行西学搅中原,今古划然成两局。推求至理甚平常,天运从来鲜重复。

不论世情论交情,四十年前曾共读。河梁分手几星霜,一幅新图天上落。

披图省识图中人,犹是书生真面目。官冷如冰身不羁,梦回未许黄粱熟。

溪头杨柳渡头船,呼到小奚供汤沐。天宽地阔任啸歌,世外徜徉消清福。

一棹归来带有春,想是毗陵春扇足。六籍胡为轻废置,平地骇闻风波恶。

勿弃旧时老弟兄,携余中遁愚公谷。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旧时老弟愚公谷

勿 wù《國語辭典》

勿 [ wù ]

  1. 不要、不可。表示禁止、劝阻。如:「请勿吸烟」。《论语·卫灵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 不。表示否定。《论语·雍也》:「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弃 ( 棄 ) qì《國語辭典》
  1. 「棄 」的異體字。
旧时(舊時)jiù shí
过去,昔日。《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閒饗卫士於南宫,因閲视旧时衣物。” 唐 刘禹锡 《乌衣巷》诗:“旧时 王 谢 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五年前,我同一位知县到 广东 赴任去,在 三牌楼 找着一个旧时老邻居。” 柳亚子 《〈燕子龛遗诗〉序》:“邑庙新辟商场极绚烂,顾求旧时担饧粥者弗可得。”  ——《漢語大詞典》
老弟 lǎo dì
(1).对同辈年少于己者的昵称。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两位老弟,大家商量,我们一班清客,感动皇爷,召去教歌,也是不容易的。”《儒林外史》第十七回:“那 赵先生 回过头来,叫一声:‘哎呀!原来是老弟!几时来的?’”《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又望着老爷説:‘老弟,你好造化,看这样子,将来準是个八抬八座罢咧!’”
(2).对晚辈较客气的称呼。多行于师弟间。《孽海花》第二一回:“ 唐卿 远远望见 龚尚书 便衣朱履,缓步而来,连忙抢出门来,叫声‘老师’,作下揖去。 龚尚书 还礼不迭,招着手道:‘呵呀,老弟!’” 杨沫 《东方欲晓》第一部三十:“ 慕杰 老弟是只出钱作东呢?还是同时也参与经管药房的日常事务?”
(3).对同辈关系较密切者的自称。 宋 苏轼 《与蒲传正书》:“书画奇物,老弟近年视之不啻如粪土也。”  ——《漢語大詞典》
兄 xiōng《國語辭典》

兄 [ xiōng ]

  1. 称谓:➊ ​ 用以称同胞先出生者。如:「长兄如父」。➋ ​ 用以尊称同辈中比自己年纪大的男性。如:「表兄」。➌ ​ 朋友间相互的敬称。如:「仁兄」、「老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辱吾兄眷厚,而不获承命。」
携 ( 攜 ) xié
携 [ xié ]
  1. 带:~手。~带。扶老~幼。
  2. 离,叛离:~离。~贰。
余 ( 餘 ) yú《國語辭典》

余 [ yú ]

  1. 我,表第一人稱。《文選·班彪·北征賦》:「余遭世之顛覆兮,罹填塞之阨災。」《文選·陸機·歎逝賦》:「余將老而為客。」
  1. 剩下、多餘。《周禮·地官·委人》:「凡其余,聚以待頒賜。」同「餘 」。
  2. 姓。如宋代有余靖。

余 [ xú ]

  1. 參見「余余」、「余吾鎮」等條。
中 zhōng/zhòng《國語辭典》

中 [ zhōng ]

  1. 距離四方或兩端相等的部位。如:「居中」、「中央」、「日正當中」。
  2. 內、裡面。如:「水中」、「夢中」、「心中」。
  3. 泛指某一時期以內。如:「一年之中」、「晉太元中」。
  4. 中華民國的簡稱。
  5. 姓。如漢代有中京。
  1. 居間介紹、連絡的。如:「中人」。
  2. 居於高低、大小、好壞之間的。如:「中級」、「中型」、「中等」。
  3. 半。如:「中夜」、「中途」。
  1. 正好。如:「適中」。
  2.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如:「事情正在交涉中。」

中 [ zhòng ]

  1. 達到要點。《論語·子路》:「刑罰不中,則民無所錯手足。」《漢書·卷一○·成帝紀》:「朕涉道日寡,舉錯不中。」
  2. 合、正對上。如:「中規中矩」。《左傳·定公元年》:「未嘗不中吾志也。」《戰國策·西周策》:「去柳葉者百步而射之,百發百中。」
  3. 遭受、感染。如:「中風」、「中毒」。
  4. 得。如:「中獎」、「中籤」、「中選」。
  5. 考取。如:「范進中舉」、「考中大學」。《儒林外史·第二回》:「這王大老爺,就是前科新中的。」
遁 dùn《國語辭典》

遁 [ dùn ]

  1. 逃走。如:「逃遁」、「尿遁」、「地遁」、「远遁」。《左传·襄公十八年》:「丙寅晦,齐师夜遁。」
  2. 逃避。《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序》:「昔天下之网尝密矣,然奸伪萌起,其极也,上下相遁,至于不振。」
  3. 隐匿。《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因遁身逃命于梁沛之间,徒行敝服,卖卜于市。」
愚公谷 yú gōng gǔ
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 。’ 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淄水》:“ 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 。”后以喻隐居之地。 宋 龚鼎臣 《东原录》:“ 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 ,萧条羽客家。’” 清 戴移孝 《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 ,甘为 郑子真 。”亦省称“ 愚谷 ”。《南史·隐逸传序》:“藏景穷巖,蔽名 愚谷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