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君复谢薇省吏,身世飘飖忽如弃。
长君昔挂西曹冠,青风漠漠沧江寒。少君复谢薇省吏,身世飘飖忽如弃。
归来对坐四壁居,箧中一卷种树书。谁言丘壑足枯稿,折腰昔日今何如。
五月黄梅雨茅屋,麦苗满田蚕上族。童稚欣欣笑相语,但免饥寒百事足。
吴国樗生少好游,三仕无成感四休。巳道栖栖非我事,将从沮溺问良谋。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少君 shǎo jūn
(1). 周 代称诸侯之妻。《左传·定公十四年》:“从我而朝少君。” 孔颖达 疏:“少君,犹小君也。君为大君,夫人为小君。”
(2).尊称他人之妻。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谢逸谢薖》:“一日, 惠洪 过溪堂,见 无逸 ( 谢逸 )所居一室,生涯如 庞藴 ,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 无逸 诵书扫除,见师放帚大笑曰:‘聊復尔耳。’”
(3).年幼之君。《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4). 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姓 李 ,以祠灶、辟谷、却老之方往见 武帝 。谓祠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书·郊祀志上》。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武帝 之时,有 李少君 ,以祠灶辟穀却老见上。” 宋 梅尧臣 《温成皇后挽词》:“歌欲传《长恨》,人将问 少君 。”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鰥目炯炯,恒至嚮晨,虽有 鸿都 、 少君 之术,似亦未易措置也。”
(5).泛指道士。 唐 贾岛 《过杨道士居》:“无话 瀛洲 路,多年别少君。”
(6).旧时敬称他人之子。《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弟那年在 江西 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 ——《漢語大詞典》
(2).尊称他人之妻。 清 张泰来 《江西诗社宗派图录·谢逸谢薖》:“一日, 惠洪 过溪堂,见 无逸 ( 谢逸 )所居一室,生涯如 庞藴 ,少君方炊,稚子 宗野 汲水, 无逸 诵书扫除,见师放帚大笑曰:‘聊復尔耳。’”
(3).年幼之君。《左传·哀公六年》:“少君不可以访,是以求长君。”
(4). 汉武帝 时 齐 方士名。姓 李 ,以祠灶、辟谷、却老之方往见 武帝 。谓祠灶,丹砂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可以不死。事见《汉书·郊祀志上》。 汉 王充 《论衡·道虚》:“ 武帝 之时,有 李少君 ,以祠灶辟穀却老见上。” 宋 梅尧臣 《温成皇后挽词》:“歌欲传《长恨》,人将问 少君 。” 清 陈孟楷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鰥目炯炯,恒至嚮晨,虽有 鸿都 、 少君 之术,似亦未易措置也。”
(5).泛指道士。 唐 贾岛 《过杨道士居》:“无话 瀛洲 路,多年别少君。”
(6).旧时敬称他人之子。《红楼梦》第一一四回:“弟那年在 江西 粮道任时,将小女许配与统制少君。” ——《漢語大詞典》
复谢(復謝)fù xiè
回拜,答谢。《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往数请之, 朱亥 故不復谢,公子怪之。” ——《漢語大詞典》
薇省 wēi shěng
紫薇省的简称。借指中枢机要官署。 清 赵翼 《寄题同年项任田青士居祠堂》诗:“ 任田 我同榜,薇省班稍后。” 清 赵翼 《胡豫堂视学江南相见话旧》诗:“三十年前同馆阁,薇省花砖履交错。”参见“薇垣”。 ——《漢語大詞典》
吏 lì《國語辭典》
吏 [ lì ]
名- 在政府机关中处理公务的人员。如:「官吏」、「酷吏」、「贪官污吏」。《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 姓。如汉代有吏宗。
身世 shēn shì
(1).指人的经历、遭遇。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序:“ 傅燮 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 唐 杜甫 《北征》诗:“缅思 桃源 内,益叹身世拙。” 陆文夫 《小巷深处》:“ 徐文霞 不停地哭着,让眼泪来诉说她的身世,痛苦和屈辱。”
(2).地位,声名。 宋 范成大 《净光轩》诗:“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峯浑共倚阑干。” 清 吴伟业 《同孙浣心等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
(3).一生;终身。 唐 韩偓 《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犂。” 宋 王安石 《相送行》:“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虚名枉误身世,流年衮衮 长江 逝,回首碧云无际。”
(4).自身与世界。 宋 林景熙 《玄宅铭》:“泯好恶,身世两忘,而復返於玄。” 清 唐甄 《潜书·性功》:“大道既裂,身自为身,世自为世……身世一气,如生成之丝;身世一治,如织成之带。” ——《漢語大詞典》
(2).地位,声名。 宋 范成大 《净光轩》诗:“身世只今高几许?北峯浑共倚阑干。” 清 吴伟业 《同孙浣心等过福城观华严会》诗:“不求身世不求年,二六时中小有天。”
(3).一生;终身。 唐 韩偓 《小隐》诗:“借得茅斋岳麓西,拟将身世老锄犂。” 宋 王安石 《相送行》:“一车南,一车北,身世匆匆俱有役。” 明 刘基 《摸鱼儿·金陵秋夜》词:“虚名枉误身世,流年衮衮 长江 逝,回首碧云无际。”
(4).自身与世界。 宋 林景熙 《玄宅铭》:“泯好恶,身世两忘,而復返於玄。” 清 唐甄 《潜书·性功》:“大道既裂,身自为身,世自为世……身世一气,如生成之丝;身世一治,如织成之带。” ——《漢語大詞典》
飘飖(飄颻)piāo yáo
(1).风吹貌。《文选·班彪〈北征赋〉》:“风猋发以飘颻兮,谷水漼以扬波。” 刘良 注:“飘颻,风驰皃。” 晋 傅玄 《杂诗》:“清风何飘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叶哀蝉曲》:“凉风飘颻兮吹玉阶,秋叶颯兮鸣蝉哀。”
(2).飘荡;飞扬。 汉 边让 《章华台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诗:“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颻十里雪如风。”《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綉带飘颻,花枝招展。”
(3).形容动荡、起伏。 晋 陶潜 《闲情赋》:“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又钓人飘颻於左右,游禽出没乎前后。”《明史·俞通海传》:“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颻若游龙。”
(4).摇动;晃动。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所餘十九齿,飘颻尽浮危。”《西游记》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宝殿寻时,忽见光彩飘颻。”
(5).飞翔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飘颻登云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继续游蜂聚,飘颻戏蝶轻。” 宋 欧阳修 范仲淹 等《鹤联句》:“頡頏紫霄垠,飘颻沧浪潯。”
(6).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彻圣姿严,飘颻神步徐。” 明 梁辰鱼 《好事近·寄怀》套曲:“花馆贮多娇,冠当筵风度飘颻,纤歌飞处,柳外乳鶯春晓。”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看他丰姿出羣,飘颻韵生,我琳瑯触目今何幸。”
(7).流落;飘泊。《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羽 劝 备 杀公, 备 不从。及至 夏口 ,飘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猎中,若从 羽 言,可无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鲍照 《代櫂歌行》:“羈客离婴时,飘颻无定所。” 明 陆采 《明珠记·煎茶》:“郎年少,自分离;孤身何处飘颻。”
(8).形容驰思高远。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文章之体,尤难详赏……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韦应物 《横吹曲辞·长安道》:“丽人綺阁情飘颻,头上鸳釵双翠翘。” 清 刘大櫆 《海门鲍君墓志铭》:“盖君之天才鸿丽,山峙泉涌,放恣飘颻,极驰騖之能,不劳纪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遥远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经陈思王墓诗》:“飘颻 河 朔远,颭飇颶风鸣。” 唐 高适 《燕歌行》:“边庭飘颻那可度,絶域苍茫无所有。”
(10).指缥渺貌。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近臣零落今谁在,仙驾飘颻不可期。” ——《漢語大詞典》
(2).飘荡;飞扬。 汉 边让 《章华台赋》:“罗衣飘颻,组綺繽纷。” 唐 武元衡 《寓兴呈崔员外诸公》诗:“三月杨花飞满空,飘颻十里雪如风。”《红楼梦》第二七回:“满园里綉带飘颻,花枝招展。”
(3).形容动荡、起伏。 晋 陶潜 《闲情赋》:“思宵梦以从之,神飘颻而不安。” 唐 欧阳詹 《二公亭记》:“又钓人飘颻於左右,游禽出没乎前后。”《明史·俞通海传》:“有顷,六舟绕敌舰出,飘颻若游龙。”
(4).摇动;晃动。 唐 韩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诗:“所餘十九齿,飘颻尽浮危。”《西游记》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宝殿寻时,忽见光彩飘颻。”
(5).飞翔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飘颻登云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宫池柳色》诗:“继续游蜂聚,飘颻戏蝶轻。” 宋 欧阳修 范仲淹 等《鹤联句》:“頡頏紫霄垠,飘颻沧浪潯。”
(6).形容举止轻盈、洒脱。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彻圣姿严,飘颻神步徐。” 明 梁辰鱼 《好事近·寄怀》套曲:“花馆贮多娇,冠当筵风度飘颻,纤歌飞处,柳外乳鶯春晓。” 明 无名氏 《赠书记·扫茔遘侠》:“看他丰姿出羣,飘颻韵生,我琳瑯触目今何幸。”
(7).流落;飘泊。《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隐 《蜀记》:“ 羽 劝 备 杀公, 备 不从。及至 夏口 ,飘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猎中,若从 羽 言,可无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鲍照 《代櫂歌行》:“羈客离婴时,飘颻无定所。” 明 陆采 《明珠记·煎茶》:“郎年少,自分离;孤身何处飘颻。”
(8).形容驰思高远。 晋 葛洪 《抱朴子·辞义》:“夫文章之体,尤难详赏……明飘颻之细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韦应物 《横吹曲辞·长安道》:“丽人綺阁情飘颻,头上鸳釵双翠翘。” 清 刘大櫆 《海门鲍君墓志铭》:“盖君之天才鸿丽,山峙泉涌,放恣飘颻,极驰騖之能,不劳纪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遥远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经陈思王墓诗》:“飘颻 河 朔远,颭飇颶风鸣。” 唐 高适 《燕歌行》:“边庭飘颻那可度,絶域苍茫无所有。”
(10).指缥渺貌。 唐 韦应物 《燕李录事》诗:“近臣零落今谁在,仙驾飘颻不可期。” ——《漢語大詞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动-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如 rú《國語辭典》
如 [ rú ]
动- 顺从、依照。如:「如约」、「如命」。《左传·宣公十二年》:「有律以如己也。」晋·杜预·注:「如,从也。」
- 如同、好像。如:「爱人如己」、「数十年如一日」。唐·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 往、至。如:「如厕」。《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 及、比得上。如:「远亲不如近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
- 表示举例。如:「例如」、「譬如」。
- 于,表示比较。《吕氏春秋·仲秋纪·爱士》:「人之困穷,甚如饥寒。」
- 假若。《论语·述而》:「如不可求,从吾所好。」《镜花缘·第四回》:「姑且施恩,再限两个时辰。如再无花,就怨不得朕了。」
- 或者。《论语·先进》:「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 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表情形或状况。如:「突如其来」。《论语·述而》:「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姓。如三国时魏国有如淳。
弃 ( 棄 ) qì《國語辭典》
- 「棄 」的異體字。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