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纤素只三龄,同命短。

屈大均清代〕《春草碧 伤稚女啊雁

雁门生汝因名雁。抱上白驼鞍,风霜惯。行尽紫塞长城,边女争看与珠钿。

怜惜小雏鹰,啼花嫩。

那畏腊月天寒,炎州路远。越鸟一双双,南枝返。天妒人月频圆,箫声忽使秦楼断。

纤素只三龄,同命短。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三龄同命

纤 ( 纖 ) xiān/qiàn
纤 [ xiān ]
  1. 细小:~人(卑鄙的小人)。~介(细微,细小。亦作“纤芥”)。~手(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尘。~~。~秀。~弱。~毫。~悉(细致而详尽)。~度(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程度)。
  2. 吝啬:~啬。
纤 [ qiàn ]
     ◎ 拉船前进的绳子:~夫(在岸上用绳子拉船前进的人)。
素 sù《國語辭典》

素 [ sù ]

  1. 白色的生絹。唐·杜牧〈杜秋娘〉詩:「寒衣一匹素,夜借鄰人機。」
  2. 事物的基本性質、根本。如:「因素」、「元素」、「色素」。《淮南子·俶真》:「是故虛無者道之舍,平易者道之素。」
  3. 用絹帛寫的書信。《文選·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唐·元稹〈魚中素〉詩:「重疊魚中素,幽緘手自開。」
  4. 真情、真誠。宋·蘇軾〈徐州謝上表〉:「惟有樸忠之素,既久而猶堅,遠不忘君,未忍改常度。」通「愫」。
  5. 不包括蔥、蒜、韭的蔬菜食物。如:「禮佛吃素」。
  1. 樸質無華的、清淡的。如:「樸素」、「素妝」、「素流」。《淮南子·本經》:「其心愉而不偽,其事素而不飾。」漢·高誘·注:「素,樸也。」
  2. 白色的。如:「素絲」、「素車白馬」。《禮記·雜記上》:「素錦以為屋而行。」《文選·左思·雜詩》:「明月出雲崖,皦皦流素光。」
  3. 一向的。如:「素志」、「素行」。《三國志·卷六·魏書·袁紹傳》:「緣紹素意,乃素尚代紹位。」
  1. 空的、平白的。如:「尸位素餐」。
  2. 平日的。如:「平素」、「素不相識」。《三國志·卷一一·魏書·張範傳》:「士不素撫,兵不練習,難以成功。」
只 ( 衹 隻 ) zhī/zhǐ《國語辭典》

只 [ zhǐ ]

  1. 仅。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2. 尽。如:「只管去做」。
  1. 但、而。如:「你做得很好,只是少了一点儿变化。」、「他不是不会,只是不用心 罢了。」
  1. 语尾助词,无义。《诗经·鄘风·柏舟》:「母也天只,不谅人只。」《楚辞·屈原·大招 》:「青春受谢,白日昭只。」
  1. 姓。如明代有只好仁。

只 [ zhī ]

  1. 量词。计算物体件数的单位。如:「一只戒指」。同「只 」。
三龄(三龄)
魏晋 王粲 从军诗五首 其二 昔人从公旦,一徂辄三龄。  ——《骈字类编》
同命 tóng mìng
(1).同生死;一同死。《史记·项羽本纪》:“ 噲 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淮南子·俶真训》:“夫 歷阳 之都,一夕反而为湖,勇、力、圣、知与罢怯、不肖者同命。” 高诱 注:“勇怯同命,无遗脱也。”《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密书请降”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典略》:“ 超 搥胸吐血曰:‘闔门百口,一旦同命。’” 田汉 《金鳞记》第六场:“一个是抱头痛哭求同命,一个是跪在一旁不作声。”
(2).谓同一命令。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序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3).鸟名。也叫共命鸟。 清 钱谦益 《绛云楼上梁以诗代文》之五:“珠林有鸟皆同命,碧树无花不后凋。”原注:“《杂宝藏经》:‘雪山有鸟,名为共命,一身二头。’”参见“ 共命鸟 ”。  ——《漢語大詞典》
短 duǎn《國語辭典》

短 [ duǎn ]

  1. 长的相反词:➊ ​ 指距离或长度小。如:「短刀」、「短裙」。➋ ​ 指时间少。如:「昼长夜短」。《书经·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➌ ​ 指才气少。如:「短才」。《晋书·卷六二·刘琨传》:「以臣愚短,当此至难,忧如循环,不遑寝食。」
  1. 过失、缺点。如:「护短」、「揭短」、「说长道短」、「截长补短」。
  1. 缺少。《官话指南·卷二·官商吐属》:「我这儿短了两只白皮箱。」
  2. 说别人坏话。《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3. 抢劫。《儒林外史·第四回》:「严乡绅执意不肯,把小的的驴和米同稍袋都叫人短了家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