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静处(静處)jìng chǔ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漢語大詞典》
(2).犹静居。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漢語大詞典》
守仁
王维献始兴公诗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分类字锦》
宅 zhái《國語辭典》
宅 [ zhái ]
語音 名- 住所、住處。如:「國民住宅」。《說文解字·宀部》:「宅,人所託居也。」晉·陶淵明〈歸園田居〉詩五首之一:「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是谷也,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
- 墳墓。清·王念孫《廣雅疏證·卷九下·釋邱》:「宅,葬地也。」《儀禮·士喪禮》:「筮宅,冢人營之。」
- 存、居。如:「宅心仁厚」。《書經·康誥》:「宅心知訓。」《文選·張衡·東京賦》:「彼偏據而規小,豈如宅中而圖大。」
- 安住。《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
宅 [ zhè ]
讀音- (一)之讀音。
纡行(紆行)yū xíng
曲折而行。《周礼·考工记·梓人》:“郤行,仄行,连行,紆行。” 贾公彦 疏:“紆,曲也。以其蛇行屈曲,故谓之紆行也。”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鲍双五侍郎》:“吾既以身许国,岂可畏祸紆行,以干名义也!” ——《漢語大詞典》
由义(由義)yóu yì
遵循道义。《孟子·离娄上》:“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孟子·尽心上》:“居恶在?仁是也;路恶在?义是也。居仁由义,大人之事备矣。” ——《漢語大詞典》
途 tú《國語辭典》
途 [ tú ]
名- 道路。如:「旅途」、「半途而废」。《文选·陶渊明·归去来辞》:「寔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 方面、范围。如:「用途」。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