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

瞿式耜明代〕《浩气吟 其二

已拼薄命付危疆,生死关头岂待商。二祖江山人尽掷,四年精血我偏伤。

羞将颜面寻吾主,剩取忠魂落异乡。不有江陵真铁汉,腐儒谁为剖心肠。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薄命生死关头

已 yǐ《國語辭典》

已 [ yǐ ]

  1. 停止。《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論語·泰伯》:「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2. 完畢、完成。《國語·齊語》:「有司已於事而竣。」《漢書·卷三○·藝文志》:「每一書已,向輒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
  3. 黜退。《論語·公冶長》:「令尹子文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4. 病癒。《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傳》:「一飲汗盡,再飲熱去,三飲病已。」
  1. 已經。如:「時間早已過了。」《論語·微子》:「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唐·李白〈早發白帝城〉詩:「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
  2. 太、甚。《孟子·離婁下》:「仲尼不為已甚者。」《管子·戒》:「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3. 隨後、然後。《史記·卷七·項羽本紀》:「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為侯,已又殺之。」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一上·遊天台山日記》:「香風來處,玉蘭芳草,處處不絕。已至一山嘴,石壁直豎澗底,澗深流駛,旁無餘地。」
  4. 一定、必定。《漢書·卷五二·灌夫傳》:「夫不好文學,喜任俠,已然諾。」
  1. 用於句尾。相當於「矣」。《書經·洛誥》:「公定,予往已。」《孟子·梁惠王上》:「然則王之所大欲可知已。」
  1. 用於句首,表示感嘆的語氣。《書經·大誥》:「已!予惟小子。」同「哎 」。
  1. 此、如此。《論語·陽貨》:「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史記·卷二·夏本紀》:「敦序九族,眾明高翼,近可遠在已。」
拼 pīn《國語辭典》

拼 [ pīn ]

  1. 将零星的事物缀合,使相连属。如:「拼版」、「拼图」、「东拼西凑」。
  2. 豁出去。如:「拼死」、「拼到底」。
薄命 bó mìng
命运不好;福分差。《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妾薄命,端遇 竟寧 前。”《北史·文苑传·侯白》:“ 文帝 闻其名,召与语,悦之……后给五品食,月餘而死。时人伤其薄命。”《红楼梦》第三二回:“ 黛玉 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你纵为我的知己,奈我薄命何!” 巴金 《春》五:“为什么女子就不如男子呢?为什么做一个女子就免不了薄命?”  ——《漢語大詞典》
付 fù《國語辭典》

付 [ fù ]

  1. 授予、交给。如:「交付」、「托付」。《汉书·卷九二·游侠传·原涉传》:「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
  2. 支出钱财。如:「付款」、「付帐」、「缴付」。
  1. 量词。计算成组成套物品的单位。如:「一付眼镜」、「两付碗筷」。通「副」。
危 wēi《國語辭典》

危 [ wéi ]

  1. 不安全。如:「危险」。《左传·昭公十八年》:「小国忘守则危,况有灾乎?」唐·韩愈〈后十九日复上书〉:「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
  2. 病重。如:「病危」、「垂危」。《隋书·卷六三·元寿传》:「又命其子舍危惙之母,为聚敛之行。」《聊斋志异·卷二·耿十八》:「新城耿十八,病危笃,自知不起。」
  3. 高耸的。《庄子·盗跖》:「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长剑,而受教于子。」宋·陆游〈送七兄赴扬州帅幕〉诗:「急雪打窗心共碎,危楼望远涕俱流。」
  4. 正直的。如:「危言」、「危行」。
  5. 不正的、偏颇的。《荀子·荣辱》:「故薄薄之地,不得履之,非地不安也,危足无所履者,凡在言也。」
  6. 艰困。《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是以陈涉不用汤武之贤,不藉公侯之尊,奋臂 于大泽而天下响应者,其民危也。」
  1. 恐惧、不安。《战国策·西周策》:「夫本末更盛,虚实有时,窃为君危之。」
  2. 伤害。《左传·昭公三十一年》:「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而有名章彻,攻难之士将奔走之。」汉·王充《论衡·答佞》:「谗以口害人,佞以事危人。」
  1. 屋脊。《史记·卷四四·魏世家》:「痤因上屋骑危,谓使者曰:『与其以死痤市,不如以生痤市。』」宋·苏轼〈凌虚台记〉:「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高出于屋之危而止。」
  2. 姓。如宋代有危祜。
疆 jiāng/qiáng《國語辭典》

疆 [ jiāng ]

  1. 土地的界限、边界。如:「疆界」。《诗经·小雅·信南山》:「疆埸翼翼,黍稷彧彧。」《礼记·曲礼下》:「大夫私行,出疆必请,反必有献。」
  2. 国土。如:「疆域」、「异疆」。宋·苏轼〈生擒西蕃鬼章奏告〉:「恭行天诛,非贪尺寸之疆。」
  3. 极限、止境。如:「万寿无疆」。《易经·坤卦·彖曰》:「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4. 姓。如汉代有疆华。
  1. 划分界限。《诗经·大雅·绵》:「迺疆迺理,迺宣迺亩。」《宋书·卷六四·何承天传》:「良守疆其土田,骁帅振其风略。」
生死关头(生死關頭)shēng sǐ guān tóu
指极其紧要的契机或时刻。 明 高攀龙 《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清 李盘 《与李仲休书》:“我辈当从孝友二伦立脚根,从生死关头开眼目,从贪淫世界竖脊梁。” 茅盾 《子夜》十五:“现在是总罢工的生死关头,没有时间让你去从容整理!”  ——《漢語大詞典》
岂 ( 豈 ) qǐ/kǎi
岂 [ qǐ ]
  1. 助词,表示反诘(➊哪里,如何,怎么,如“~敢”,“~堪”,“~可”,“~有此理”;➋难道,如“~非”,“~不”,“~有意乎”)。
岂 [ kǎi ]
  1. 古同“恺”,快乐。
  2. 古同“凯”,胜利的。
待 dài/dāi《國語辭典》

待 [ dài ]

  1. 等候。《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文选·古诗十九首·生年不满百》:「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
  2. 防备、抵御。《易经·系辞下》:「上栋下宇,以待风雨。」《史记·卷七三·白起王翦传》:「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赵兵不出。」
  3. 依恃、凭靠。《商君书·农战》:「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4. 对待、照顾。如:「优待」、「款待」、「招待」、「待客之道」、「待人接物」。
  5. 将要、打算。如:「正待出外,却下起大雨来了。」宋·辛弃疾〈最高楼·相思苦〉词:「待不饮,奈何君有恨;待痛饮,奈何吾有病。」元·郑光祖《倩女离魂·第二折》:「你道我为甚么私离绣榻,待和伊同走天涯。」
  1. 置于句末或句中的语气词。相当于「啊」。宋·何梦桂〈沁园春·孔盖蜺旌〉词:「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

待 [ dāi ]

  1. 逗留、停留。如:「这些银两够你在此地待上十天半个月的。」《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候选教官,因选补无期,家里又待不住,便带了儿子来京。」
商 shāng《國語辭典》

商 [ shāng ]

  1. 做生意的人。如:「布商」、「米商」。汉·王充《论衡·偶会》:「富家之商,必夺贫室之财。」
  2. 做生意的事业。如:「经商」、「习商」。
  3. 五音之一。音调清劲而凄怆。如:「宫、商、角、征、羽。」
  4. 朝代名。参见「商朝 」条。
  5. 算术中某数以他数除之,所得的值称为「商」。如:「六除以三的商为二。」
  6. 姓。如春秋时魏国有商鞅。
  1. 讨论、计划。《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勤劳而至,虏必商军进退,稍引去。」《镜花缘·第六六回》:「国舅又再再苦劝,无奈若花心如铁石,竟无一字可商。」
  1. 秋天的。古人以秋天肃杀之气与商声凄怆悲凉之音相符,故称秋为商。《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商风肃而害生兮,百草育而不长。」唐·孟郊〈秋怀〉诗一六首之七:「商虫哭衰运,繁响不可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