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因嗟蜀望无胸怀,至今号作思归鸟。

张咏宋代〕《祛惑

过与夜光不肯要,捉得泥丸弄到老。因嗟蜀望无胸怀,至今号作思归鸟。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胸怀至今思归

因 yīn《國語辭典》

因 [ yīn ]

  1. 凭借、依据、利用。如:「因地制宜」、「因陋就简」。《金史·卷七七·宗弼传》:「宗弼乃因老鹳河故道开三十里通秦淮,一日一夜而成。」
  2. 承袭、沿袭。如:「因袭」。《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
  3. 增添、积累。《论语·先进》:「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史记·卷三○·平准书》:「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 原由、缘故。如:「起因」、「诱因」、「原因」、「成因」、「事出有因」、「前因后果」。
  1. 经由、透过。《史记·卷五八·梁孝王世家》:「梁王恐,乃使韩安国因长公主谢罪太后,然后得释。」《后汉书·卷三五·郑玄传》:「以山东无足问者,乃西入关,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
  2. 由于。如:「因公出差」、「因事请假」。唐·李白〈崔秋浦柳少府〉诗:「因君树桃李,此地忽芳菲。」
  3. 乘、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此天之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
  1. 于是、从而。《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镜花缘·第四八回》:「惜湮没无闻,而哀群芳之不传,因笔志之。」
  1. 就、乃。《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嗟 jiē《國語辭典》

嗟 [ jiē ]

  1. 表示感傷、哀痛的語氣。唐·韓愈〈祭田橫墓文〉:「死者不復生,嗟余去此其從誰!」唐·張籍〈西州〉詩:「嗟我五陵間,農者罷耘耕。」
  2. 表示贊美的語氣。《史記·卷五七·絳侯周勃世家》:「嗟乎!此真將軍矣!」
  3. 招呼聲。《書經·費誓》:「公曰:『嗟!人無譁,聽命。』」《禮記·檀弓》:「黔敖左奉食,右執飲,曰:『嗟!來食。』」
  1. 發語詞,無義。《文選·張衡·西京賦》:「群窈窕之華麗,嗟內顧之所觀。」

嗟 [ jiè ]

  1. 參見「咄嗟 」條。

嗟 [ ​juē ]

  1. (一)​之又音。
蜀 shǔ《國語辭典》

蜀 [ shǔ ]

  1. 朝代名:➊ ​ 参见「蜀汉 」条。➋ ​ 十国之一。起讫年不详。王建建立,为后唐所灭。历史上称为「前蜀」。➌ ​ 参见「[[后蜀]]」条。
  2. 大陆地区四川省的简称。秦时隶属巴、蜀二郡属地,故简称为「蜀」。
望 wàng《國語辭典》

望 [ wàng ]

  1. 向远处或高处看。如:「登高望远」、「一望无际」。唐·李白〈静夜思〉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宋·汪元量〈潮州歌〉:「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2. 希冀、期盼。如:「盼望」、「期望」、「渴望」。《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3. 拜访、慰问。如:「拜望」、「探望」。
  4. 怨恨、责备。《史记·卷八九·张耳陈余传》:「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
  5. 将近、接近。唐·韩愈〈祭窦司业文〉:「逾七望八,年孰非翁。」《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那我虽然不至于老迈不堪,也是望五的人了。」
  1. 志愿、心愿。如:「愿望」、「绝望」。
  2. 名誉、名声。如:「名望」、「声望」、「德高望重」。《三国演义·第八三回》:「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3. 农历每月十五日,地球上所看见的满月月相,后指农历的每月十五日。《文选·枚乘·七发》:「将以八月之望,与诸侯远方交游兄弟,并往观涛乎广陵之曲江。」宋·苏轼〈后赤壁赋〉:「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1. 向、朝。如:「望后退」、「望前看」、「望我点点头」。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1.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胸怀(胸懷)xiōng huái
(1).胸襟;胸中所怀者,指抱负。 汉 王充 《论衡·别通》:“故夫大人之胸怀非一,才高知大,故其於道术无所不包。”《宋书·萧惠开传》:“人生不得行胸怀,虽寿百岁犹为夭也。”《朱子语类》卷三二:“亦见得 子游 胸怀也恁地开广。” 巴金 《怀念鲁迅先生》:“但先生‘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和血’这是多么优美的心灵,多么广大的胸怀!”
(2).犹心中。 晋 袁宏 《后汉书·献帝纪》:“时上年十五,每事出於胸怀,皆此类也。”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斯皆不凴章句,直取胸怀。”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一:“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胸怀,乃来家间恐怖妇女何为耶!”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我的胸怀里充满着轻快静谧的感觉。”
(3).怀抱着。《三国演义》第二一回:“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如:胸怀全国,放眼世界,树立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思想。  ——《漢語大詞典》
至今 zhì jīn
直到现在。《楚辞·九章·抽思》:“初吾所陈之耿著兮,岂至今其庸亡。” 唐 高适 《燕歌行》:“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 李将军 。” 刘半农 《三十初度》诗:“三十岁,来的快!三岁唱的歌,至今我还爱。”  ——《漢語大詞典》
号 ( 號 ) hào/háo
号 [ hào ]
  1. 名称:国~。年~。字~。
  2. 旧指名和字以外的别号:如“李白字太白,~青莲居士”。
  3. 记号,标志:信~。暗号。
  4. 排定的次序或等级:编~。~码。
  5. 扬言,宣称:~称。项羽兵四十万,~百万。
  6. 指某种人员:病~。伤~。
  7. 标上记号:~房子。把这件东西~上。
  8. 号令,命令:发号施~令。~召。
  9. 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吹~。~兵。
  10. 量词,用于人数:昨天去了几十~人。
号 [ háo ]
  1. 拖长声音大声呼叫:呼~。~叫。
  2. 大声哭:哀~。~丧。~啕大哭。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思归(思歸)sī guī
(1).想望回故乡。 汉 张衡 《思玄赋》:“悲离居之劳心兮,情悁悁而思归。” 晋 石崇 《思归引》序:“困於人閒烦黷,常思归而永叹。”
(2).鸟名。即子规,一名杜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姊规》:“子规,人但知其为催春归去之鸟,盖因其声曰归去了,故又名思归鸟。”  ——《漢語大詞典》
鸟 ( 鳥 ) niǎo
鸟 [ niǎo ]
     ◎ 脊椎动物的一纲,温血卵生,全身有羽毛,后肢能行走,前肢变为翅,一般能飞:~类。候~。益~。~语花香。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