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频洒泪,泣讽五言诗。
瞻礼喜成悲,伤嗟不遇师。矌因修曩劫,火寂掩俱尸。
神光分皎皎,雁塔起巍巍。弘愿无偏傥,从后请不疑。
人天重敬礼,神鬼悉交驰。入海人难睹,腾波世莫窥。
供僧添圣福,称象等毫釐。铁网牵沙岸,金瓯出水湄。
轮王欣却得,将帅尽忘疲。震日国绝大,岐阳地不卑。
累朝曾出现,近代盛修持。万遍磨不磷,千回涅不缁。
任从将火试,几见陷金锤。皓色岂能并,晶光尽总亏。
真身无点黡,圭璧有瑕疵。安福楼前现,天涯海畔知。
懿宗亲礼处,君主见同时。截舌还能语,剜精复旧肥。
石光呈瑞质,木有宝灯仪。塔主重修建,檀那各舍资。
才兴运人力,早已感神祇。一夜风雷吼,五更砂石吹。
不劳人力置,自有圣贤为。海得龙王护,药叉将主司。
圣灯瞻处有,光相应心祈。鼓乐喧天地,幡花海路歧。
秦王偏敬仰,皇后重心慈。礼佛躬亲到,斋僧偏极绥。
教坊呈御制,内外奏宫词。马壮金鞍促,人轻玉勒移。
到来心跃跃,回首意迟迟。睿旨遥瞻礼,皇情雅合规。
只凭香火力,消得国家危。祷祝烽烟息,犹希稼穑滋。
金经雕岂易,宝偈显难思。工匠劳心力,宸聪亦手胝。
众缘沾士庶,万卷放僧尼。芝草生高垄,醴泉清满池。
红霓呈瑞色,白鹤唳嘉奇。真相非生灭,凡情每自欺。
茫茫迷旨趣,劫劫拟何之。达即全无体,玄微只在兹。
纵饶心稍转,又被业追随。愿智应难满,胜绝宁每期。
不言同哽虎,罕遇类盲龟。像法承衣荫,声光以渐衰。
盛筵难际会,逢善莫推辞。学寡渐黄绢,才荒误色丝。
感恩频洒泪,泣讽五言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感恩 gǎn ēn
感怀恩德。《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饗赐之日,可人人别进,问其燥溼,加以密意,诱諭使言,察其志趣,令皆感恩戴义,怀欲报之心。” 唐 陈润 《阙题》诗:“丈夫不感恩,感恩寧有泪。心头感恩血,一滴染天地。”《三国演义》第三九回:“ 飞 得免诛戮,感恩无地,岂肯走乎!” 老舍 《茶馆》第二幕:“您多给美言几句,我感恩不尽!” ——《漢語大詞典》
频 ( 頻 ) pín/bīn
频 [ pín ]
- 屡次,连次:~繁。~仍。~数(shù)(次数多而接连)。~率(lǜ)。~谱。捷报~传。
- 危急:“国步斯~”。
- 并列:“百嘉备舍,群神~行”。
- 古同“颦”。
- 古同“濒”,水边地。
洒泪(灑淚)sǎ lèi
挥泪。 三国 魏 曹植 《鞞舞歌·灵芝篇》:“退咏《南风》诗,洒泪满褘袍。”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二:“悵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庄徵君 洒泪祭奠了。” ——《漢語大詞典》
泣 qì《國語辭典》
泣 [ qì ]
动- 只掉眼泪而不出声的哭,或指低声的哭。如:「泣血」、「泣不成声」。《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宋·陆游〈夜泊水村〉诗:「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 眼泪。如:「暗自饮泣」、「泣下如雨」。《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王泣数行下。」
讽 ( 諷 ) fěng
讽 [ fěng ]
- 不看着书本念,背书:~诵(抑扬顿挫地诵读)。~咏。
-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讥刺:~刺。~谏(不直指其事,而用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谏)。~喻(一种修辞手法,用说故事等方式说明事物的道理)。~一劝百。
五言诗(五言詩)wǔ yán shī
每句皆五字的诗体。形成于 汉 代,为古典诗歌主要形式之一。其类别有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五言排律。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絶时人。”亦省称“ 五言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序:“然五言之兴,谅非夐古。” 唐 韩愈 《荐士》:“五言出 汉 时, 苏 李 首更号。” 清 冯班 《钝吟杂录·论乐府与钱颐仲》:“疑五言诸作,皆可歌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